應急著陸區

應急著陸區

應急著陸區是為了應對飛船異常返回時設定的場區。它的選擇比較複雜,要能夠覆蓋飛船上升段和運行段,以應對這期間隨時可能發生的應急事件,確保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急著陸區
  • 外文名:Emergency landing zone
簡介,應急返回特點,我國的應急著陸區,

簡介

載人飛船返回包括升力式返回和彈道式返回兩種形式,在正常情況下,載人飛船升力式返回至主、副著陸場,緊急情況下則彈道式返回至自主應急返回著陸區。
載人飛船完成飛行任務後,正常情況下搭載航大員返回至主著陸場,副著陸場作為主著陸場的氣象備份,在主著陸場氣象條件不允許返回時啟用。在大宮一號空間實驗室任務階段,航大器運行軌道為兩大回歸軌道,即兩大內僅有一次可同時過主、副著陸場的機會。當遇到氣體泄露、失火、受空間碎片撞擊、控制系統故障等突發事件時,載人飛船可能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返回至自主應急返回著陸區。根據工程總體要求,自主應急返回著陸區須保證載人飛船在任意圈次至少有一次可返回時機,且能滿足惡劣條件下的彈道式返回需求。

應急返回特點

飛船在運行段出現異常故障時需要應急返回,因此飛船應具有在地面無測控支持的條件下自主返回應急著陸區的功能。飛船自主應急返回的落區分布在全球各地,且著陸區形狀及大小各異。應急著陸區至少應有包含沿航向±150km、橫向±30km的地形地貌較好的區域,以便飛船彈道式再入時返回艙能落在應急著陸區內。相對於正常情況下的升力控制式返回而言,飛船在緊急情況下的自主應急返回有以下主要特點:
1)自主應急返回為彈道式返回:
2)應急著陸區分布在全球各地,形狀及大小各異:為了保證航天員安全著陸,應當以應急返迴圈的星下點軌跡經過某著陸區的兩端連線中心作為著陸瞄準點:
3)為了保證應急返回過程中的過載不超過9g,要求再入角控制在一1.50;
4)為了保證在一次注入後未來幾圈不再注入,需要一次確定若干圈的應急返回控制參數:
5)飛船變軌結束後進入圓軌道,飛船應急返回時應採用統一的制動速度,並保證各圈次應急返回控制的精度與過載處於規定要求的範圍內。

我國的應急著陸區

著陸場系統按照飛船返回艙著陸場區類型設定了五類著陸場區,分別是:主著陸場、副著陸場、上升段陸上應急救生區、上升段海上應急濺落區和運行段應急返回著陸區等。
主著陸場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副著陸場是主著陸場的氣象備份著陸場,位於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南部地區。
陸上應急著陸指從火箭起飛至入軌前,沿火箭飛行地面航跡長約1860公里、寬約100公里的範圍內,由於此段跨越內蒙、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省,此段又分成3個責任區。
上升段海上應急濺落區為長約2150公里、寬約100公里的範圍,從我國黃海連雲港至太平洋關島東南止,分成A、B、C三區。
在運行段,我國載人飛船自主應急返回著陸區由10個區域構成,其中3個在國內,其餘7個分布於亞洲、非洲、大洋州和南、北美洲陸上。飛船一旦著陸到哪個責任區,配置在該區的應急搜救力量就會迅速展開搜救行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