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精嚴寺

《憶精嚴寺》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題寫的詩作。該詩通過“天台”、“虎丘”與“精嚴寺”作比,突出了精嚴寺的景色優美,以及詩人對其的喜愛之情。同時“最堪游處未曾游”表明了詩人的遺憾,從而更進一步表達了詩人對精嚴寺的讚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憶精嚴寺》
  • 創作年代:唐代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白居易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憶精嚴寺
慣游山水往南州②,
行盡天台及虎丘③。
唯有上強精舍好④,
最堪游處未曾游。

注釋譯文

①精嚴寺:故址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上強村。
②南州:古地名,在今屬重慶市。
③天台: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天台縣境內,寺廟眾多,國清寺乃其聲名最著者。虎丘:在今江蘇省蘇州市,風景既佳,亦有名剎。
④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處。此處專指精嚴寺。

作品鑑賞

慣游山水,則處處美景,所見已多,而特出天台虎丘,以示印象深刻。多方渲染,略不及題面。臨末,虛晃一筆,卻又戛然而止。該詩使讀者想起了蘇軾的《贈妓李宜》一詩:“東坡居士文名久,何事無言及李宜?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其本事見於陳岩肖《庚溪詩話》卷下:“東坡謫居齊安時,以文筆遊戲三昧。齊安樂籍中李宜者,色藝不下他妓。他妓因燕席中有得詩曲者,宜以語訥,不能有所請,人皆咎之。坡請移臨汝,於飲餞處,宜哀鳴力請。坡半酣,笑謂之曰……。”東坡雖是戲筆,但深得欲揚先抑之法。白詩固然與之並不完全相同,但同樣採取了烘托之法,調動了讀者的期待視野,使得作品張弛有致。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中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祖上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部(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中擢進士第,補校書郎。元和初對制策,人等調益雁尉、集賢校理,尋召為翰林學士、左拾遺,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貶江州司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征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復乞外歷杭、蘇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書監召,遷刑部侍郎。會昌初,以刑部侍郎致仕。卒贈尚書右僕射,謚曰文。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晚與香山僧如滿等結淨社,嘗科頭箕踞,談禪詠古。白詩不尚艱難,與元稹唱和,世稱“元白體”,元卒,與劉禹錫齊名,號曰“劉白”。有《白氏長慶集》75卷。《全唐詩》存其詩39卷。
白居易像白居易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