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之鑑》是科學出版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欣新。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憲政之鑑》通過對歐洲、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憲政發展的經驗和教訓的分析比較,嘗試為中國未來的憲政發展探求可資借鑑的因素。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憲政發展歷程受制於特定的時空條件,不可以照搬照抄,但也並非無共性可言,只是需要仔細謹慎地從個性中搜尋共性,同時又要避免為表象所迷惑。
建立大國憲政新模式的指導思想,應以社會政治、文化傳統及民族血緣關係為聯合的紐帶,以共存共榮之互補為利益基礎,借鑑多種小國憲政模式的經驗,有機結合為處理特殊性、多樣性問題的方式,以互諒互讓的妥協為解決各種地域性、集團性矛盾的指導方針,施行穩健、務實、循序漸進的憲政改革。
作者簡介
陳欣新,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香港澳門法律研究中心秘書長,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涉及法理學、基本人權中的政治權利、“一國兩制”理論與法律實踐、香港與內地法制協調、傳媒與信息法。 主要著作有:《一國兩制決策研究》、 燃自由的法律保障》、《行政處罰法》等;代表性論文主要有: 《中央與香港特區違憲審查協調》、 《香港與內地司法協調》、《中國語境中的司法獨立》、《結
社自由的司法保障》等。
·查看全部>>
目錄
前言
上篇 歐洲憲政發展經驗
第一章 英國憲政
- 英國的“違憲”概念
- 英國議會的憲法監督制度
- 英國司法審查制度
(一)英國法院司法審查權的憲法依據
(二)司法審查的救濟
- 英國的言論自由
(一)英國言論自由的起源
(二)政黨政治與新聞自由
第二章 德國憲政
- 德國憲政發展歷程
(一)德國魏瑪共和國以前的憲政狀況及發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憲政發展狀況
(三)統一前的德國憲政狀況
(四)統一後的德國憲政發展
- 德國憲政發展特點
(一)強大專制傳統與緩慢變革
(二)外來力量對於憲政發展有決定性影響
(三)強刺激後的反思與全面思想更新
- 德國憲政支柱——司法獨立
(一)德國確立司法獨立原則的歷史進程
(二)當代德國保障司法獨立的制度設計
- 德國憲政發展可供中國借鑑之處
(一)思想觀念更新的重要性
(二)移植制度和思想的本土化
第三章 北歐憲政
- 北歐憲政發展道路回顧
(一)北歐各國的早期民主傳統
(二)北歐各國立憲主義的發展
(三)社會民主主義興起後的憲政發展
(四)北歐模式的形成
- 北歐憲政發展的特點
(一)公眾有序參與程度高
(二)和平主義與憲政主義相結合
(三)社會民主主義與個人主義相結合
(四)廣泛的直接民主
(五)地方自治與北歐協作
(六)信息自由與民眾知情權
(七)司法民主
- 北歐模式的成功經驗
(一)重視公眾參與
(二)社會平等與個人自由並重
(三)社會的民主化促進經濟的繁榮
(四)重視社會福利保障,消除不穩定因素
(五)切實保證民眾信息自由、言論自由和知情權的實現
下篇 亞洲憲政發展經驗
第四章 菲律賓憲政
- 菲律賓的憲政發展歷程
- 菲律賓憲政發展的特點
(一)多黨制度的歷史影響較大
(二)宗教力量影響不容忽視
(三)軍隊非政治化、職業化
(四)國際力量的影響極大
- 菲律賓的違憲審查制度
(一)對國會內部事權的審查
(二)對政府外交政策的審查
(三)關於革命行為的司法界定
第五章 泰國憲政
- 泰國的憲政發展歷程
- 泰國憲政發展的特點
(一)軍人干政影響巨大
(二)王權的獨特地位
(三)獨特的政治文化
- 泰國違憲審查制度
第六章 馬來西亞憲政
- 馬來西亞的憲政發展歷程
- 馬來西亞憲政發展的特色
(一)聯邦制的君主立憲政體
(二)種族特色分明
(三)伊斯蘭教的影響不容忽視
(四)“一黨獨大”的多黨政治
第七章 印度尼西亞的憲政
- 印度尼西亞的憲政發展歷程
- 印度尼西亞憲政發展的特點
(一)軍隊的影響巨大
(二)潘查希拉原則的最高性
(三)利用原有憲法體制和原體制內的領袖人物實現憲政變革
第八章 新加坡憲政
- 新加坡憲政發展歷程
- 新加坡憲政發展的特點
(一)人民行動黨主導地位
(二)堅持全面直選基礎上的議會制
(三)東方模式的民主主義
第九章 韓國憲政
- 韓國憲政發展歷程
- 韓國憲政發展的特點
(一)在野政黨持久抗爭
(二)軍隊影響巨大
(三)權威主義色彩濃厚
- 韓國轉型時期的違憲審查
(一)韓國違憲審查制度歷史沿革
(二)1987年憲政改革後的變化
(三)司法態度轉變的原因
(四)違憲審查對社會變革的制約
第十章 香港地區的憲政
- 香港地區的憲政發展歷程
- 香港地區法律對表達自由的保障
(一)接受與傳播信息的自由
(二)表達自由的範圍
(三)新聞自由
(四)對表達自由的限制
(五)《人權法案條例》的影響
- 香港地區憲政發展的特點
(一)制約適當的行政主導體制
(二)自由+法治=穩定+繁榮
第十一章 東亞、東南亞憲政經驗啟示
- 落實直選制度和地方自治
- 先開放自由度,後實現民主發展
參考文獻
·收起全部<<
前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學術氣氛的日益活躍,學者們越來越關注中國憲政事業發展的進程及未來,探索中國憲政新道路的工作也逐漸展開。中國無論以何種綜合國力的公式來衡量,都可稱得上是一個大國,大國是對世界發展及現狀格局有決定性或重大影響的國家,如美國、俄國、中國、印度等。大國憲政發展的道路往往是極其坎坷曲折的,並不時會有向後的巨大倒退。“把世界歷史構想成一帆風順的向前發展,不會有時向後作巨大的跳躍,那是不辨證的,不科學的,在理論上是不正確的”。①對於任何一個大國來說,憲政發展的水平又往往成為其能否實現富強、騰飛的決定因素。
大國以其眾多的人口、廣闊的國土、悠久的歷史以及強盛的國力而為世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