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困難比預想的要多、發展效果比預想的更好的一年。一年來,我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努力克服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冬春夏三季連旱的影響,在逆境中培育積極因素,在實幹中彰顯特色優勢,全市步入了產業開發加快、經濟轉型加速、基礎建設投入加大、社會事業全面加強的新階段,完成了市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八個增長、三個控制、六個突破、兩個推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慶陽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主體:慶陽市人民政府
  • 類型:文案
  • 內容:部署2010年工作
前言,2009年工作回顧,成就,反思,2010年政府工作,背景,思路,目標,七項工作,加強和改進政府建設,

前言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9年工作回顧

成就

“八個增長”是:完成生產總值302.2億元,增長15.2%,高於全國、全省7.2和5.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4.7億元,增長15.6%,高於全省6.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53.5億元,增長58.5%,高於全省18.5個百分點。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2億元,增長25.5%,高於全省7.5個百分點。財政大口徑收入達到44.7億元,增長33.3%,高於全省7.8個百分點;小口徑收入達到22.6億元,增長29.7%,高於全省9.7個百分點;財政支出89.02億元,增長29.5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1130元,增長12%,高於全省2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2815元,增長18%,高於全省6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
“三個控制”是:人口自然增長率5.97‰、城鎮登記失業率3.9%、萬元GDP能耗降低5.3%,均控制在省上下達指標之內。
工作取得的“六個突破、兩個推進”是:
一是項目工作取得新突破。搶抓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政策機遇,形成了上爭、內聚、外引一起上,爭取、建設、管理一齊抓的項目工作格局,一些事關發展全局、人民民眾期盼多年的重點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是項目開工最多、投資最大、建設最快的一年。新開工項目124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8個,增長37%。實施擴大內需項目554個,總投資26億元。
二是工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經濟成長極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隴東油田產能建設、慶陽石化搬遷改造快速推進。生產原油313.26萬噸,增長7.4%;原油加工123.8萬噸,增長7.6%。核桃峪、劉園子煤礦建設進展順利,新莊、馬福川煤礦完成三通一平,具備開工建設條件。煤田普查、詳查、精查取得重要進展。積極實施“中小企業解困工程”,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扶持企業發展6項政策措施,地方工業產銷快速回升。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新進展。
三是“三農”工作取得新突破。深入實施農民增收“十大行動”,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農業和農村經濟在大災之年保持了“一增三轉變”的良好態勢。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總產量達到110.86萬噸,創歷史新高。旱作農業技術推廣成效明顯,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51.5萬畝,是上年的2.8倍,接近全省種植面積的四分之一。特色產業向規模化、區域化發展轉變。新種紫花苜蓿105.7萬畝,肉牛飼養量82.3萬頭,肉絨羊飼養量292萬隻,新栽蘋果30.8萬畝,種植瓜菜149萬畝,其中設施瓜菜5.6萬畝。農業產業化經營向集約化、組織化轉變。4戶企業認定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認定無公害產地16處、無公害農產品16個,慶陽蘋果等3個產品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新增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92個。新農村建設向抓點帶面、縱深推進轉變。試點項目完成投資7.2億元,試點村主導產業和社會公益事業快速發展。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109個,5萬貧困人口解決了溫飽。老促會扶貧到戶絨山羊養殖項目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創出了新路。全面推行“一冊明、一折統”,落實各項惠農資金5.7億元。
四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西長鳳高速公路、寧長二級公路宮河至長慶橋段、西平鐵路建設進展順利,機場改擴建工程已經動工。投資近5億元,建設農村公路1770公里,是農村公路建設投入最大、里程最多的一年。揚黃人飲續建、巴家咀電力提灌更新改造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年度建設任務,解決了10.5萬人的安全飲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城鄉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完成了慶陽市城市規劃修編、2個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和31個小城鎮、242個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文明城市創建和“一城十鎮百村”工程紮實推進。城鎮建設完成投資31.2億元,增長24.7%,是投入最多、市容鎮貌變化最為明顯的一年。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受益262戶。市區實施基礎設施項目48個,28條骨幹道路新建續建和公共管溝配套、城區備用水源工程等市政項目順利推進。各縣縣城、重點小城鎮和中心村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市城鎮化率達到28.1%。生態建設紮實有效,完成造林20.5萬畝,封山育林11.8萬畝,新修梯田21.8萬畝,流域治理461平方公里。
五是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成功探索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5種模式,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成效明顯,市、縣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鄉財縣管”、“村財鄉管”、“校財局管”改革進一步擴大,4個縣實現了財政省直管縣改革。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工作有序推進。地方金融改革試點取得新進展,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到289.6億元,增長31.3%。院地合作進一步加強,與聯合國環境署、同濟大學、上海水資源保護基金會達成協定,在環縣籌建甘肅水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與省內13所院校簽訂合作協定,實施科技合作項目13項。招商引資實現重大突破,成功引進南京雨潤、重慶阿爾康、天津天士力、山東東阿阿膠、陝西麗彩集團等大企業在我市投資,與中國鋁業、中國電力投資集團達成投資開發意向。實施5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256個,完成投資66億元,增長64%。“家電下鄉”等擴大內需政策全面落實,補貼資金702萬元,住房、汽車、通訊等消費快速增長。外貿出口企業在逆境中發展,預計完成出口供貨值8億元,增長8%。
六是社會建設取得新突破。教育工作成效顯著,被評為全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地區。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布局結構調整力度加大,成立了慶陽職教集團,組建了慶陽理工中專,撤併學校160所,建成寄宿制學校51所。科技工作得到加強,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市財政列支科技專項1000萬元,支持科技研發、創新和新技術推廣,慶陽農科院籌建工作開始啟動。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控制甲型H1N1流感成效明顯,城鄉居民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市人民醫院門診樓建成使用。與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建立了技術幫扶關係。文化事業全面進步,成功舉辦了2009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和第七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成立了周祖農耕文化、岐黃文化、南梁紅色文化3個研究會,建成農家書屋891個,一批文藝作品和優秀劇目獲得省級以上獎勵。“紅色旅遊建設年”活動富有成效,成功舉辦了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暨紀念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成立75周年等一系列活動,南梁革命紀念館、山城堡戰役紀念園等8處紅色旅遊景點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有序推進,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86.9%和88.7%。省十二運籌備工作順利進行,體育館和體育場完成主體工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績,被授予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建立了重大群體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軍警民聯防機制,深入開展市、縣(區)、鄉(鎮)領導信訪接待、幹部下訪、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解決信訪問題1273件,辦結率94.3%;調處矛盾糾紛7712件,調處成功率95.2%。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防災減災體系進一步健全,公安消防、森林武警、企業消防力量協同作戰的消防聯動戰勤機制初步建立。國土資源管理全面加強,開發整理復墾土地8.4萬畝,保障了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審計、物價、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民族宗教、老齡、殘疾人、民兵預備役、外事僑務工作取得新進步。
七是民生工程紮實推進。積極開展全國創業型城市創建活動和全民創業促進就業行動,城鎮新增就業2.7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扶持培育432名農村復轉軍人成為創業致富帶頭人,城鎮復轉軍人安置政策全面落實,歷年積存問題有效解決。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53.4萬人,創收36.7億元。城鎮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和城鄉居民醫療、低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和村幹部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建立。為民辦實事投入資金15億元,其中中省補助9.7億元、市縣投資5.3億元。省政府確定的安全飲水、農村公路建設、沼氣建設、中等職業教育減免學費等12件實事落實到位。市上確定的5件實事,其中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落實未參保集體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提高參合農民籌資標準、建設標準化村衛生所等4件全部完成,改造隴東學院舊校區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災後恢復重建重點實施了71所中國小校、44所鄉鎮衛生院、281所村衛生所和3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受災民眾、困難民眾和弱勢群體生產生活妥善安排。
八是“六型”政府建設有效推進。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大力推進“六型”政府建設,政風行風明顯轉變。聘請知名專家研究編制重大規劃、論證重點項目、開展專題輔導,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人士和市民代表列席政府常務會議,開展視察調研活動,參與重要決策,決策監督機制進一步完善。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和建議86件,政協委員提案219件。全力打造“環境最佳、服務最優、效率最高、社會最文明”和“低交易成本、低生產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會成本”的“四最四低”發展環境,全面推行行政問責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行政執法評議制和限時辦結制,落實依法行政目標管理考核、政務公開、價格聽證等制度,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小金庫”和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反思

一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之快、質量之高、效益之好前所未有,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前所未有。多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國家農業部和省上先後在我市召開了旱作農業、沼氣建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民工培訓、基礎教育、人口與計畫生育、經典誦讀、農家書屋建設、新農村建設檔案管理、矛盾糾紛集中排查調處暨信訪、人民調解、武警部隊正規化建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地方病防治等14個現場會。回顧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我們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重大考驗中,積累了在複雜情況下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寶貴經驗,主要是牢牢把握了“五個始終堅持”:始終堅持把擴內需、保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始終堅持把抓開發、促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始終堅持把創機制、增活力作為強大動力,始終堅持把重民生、辦實事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把抓落實、乾到位作為根本要求,全市上下保持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團結和諧、爭創一流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勞動者,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老同志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駐慶官兵,向中央、省屬駐慶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慶陽發展的組織和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一定差距。從發展層面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縣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投資與消費關係不協調,調整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迫切;個別項目運行程式不規範,工程質量不高;地方工業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增長方式粗放;農業基礎脆弱,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依然緩慢,產業鏈條短,農民持續增收困難較大;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交通堵塞、廣告雜亂無章和如廁難、停車難的問題依然存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鋪張浪費現象仍有發生;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較大;個別地方發展環境還不寬鬆,項目建設落地難、成本高、進度慢;食品藥品安全、居家安全、校園安全、交通安全、生產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時有發生,文化娛樂市場監管還需進一步加強。從政府建設看,個別部門職能作用發揮不夠,辦事效率低,服務意識差。少數幹部缺乏全局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執行力不強,作風不實、工作不勤、為政不廉。從基層工作看,個別鄉村“三亂”問題仍然存在,一些惠農政策宣傳落實不夠到位,農村社會治安仍有待加強。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採取切實措施認真解決。

2010年政府工作

背景

2010年,是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承上啟下、全面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為“十二五”發展奠定基礎的一年。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回暖上升,發展環境正在好轉;中央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穩增長、調結構、促轉變的措施更加明確;國家繼續加大對西部大開發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三農”、就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投資;習近平副主席在去年視察我市時,對加快革命老區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將得到國家部委和省上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國家已經批覆了《甘肅省循環經濟區總體規劃》,還將出台支持甘肅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意見,我市的重大項目有望獲得更多的支持;由我市倡議建設陝甘寧革命老區生態能源經濟協調發展試驗區,已經國家發改委同意進入規劃編制階段,《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已啟動實施,對我市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省十二次老區建設會議把我市定位為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經濟成長極,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上實施新的區域發展戰略,我市作為重要“一翼”,在全省發展布局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同時我們也面臨許多嚴峻挑戰。後金融危機影響仍在繼續,新的問題不斷出現,通貨膨脹壓力不容忽視;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安排,我國承諾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國家淘汰高耗能產業力度加大,明確限制產能過剩行業發展,對能源發展戰略提出了新的要求,開展低碳行動試點,倡導綠色發展;蘭新鐵路二線建設將使新疆煤炭大舉東進,成品煤供應格局將可能發生不利於我市煤炭資源開發的調整和變化。這些,無疑給以石油、煤炭為主的傳統能源發展帶來巨大挑戰。不乾就會喪失機遇,慢乾也會錯失良機。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只爭朝夕,埋頭快乾,紮實工作,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思路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和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撐”的總體工作思路和“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緊盯建設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經濟成長極的目標,圍繞率先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的主題,突出工業強市、產業富民兩大戰略,著力破解交通、水資源、生態、人才四大“瓶頸”制約,深度開發“紅、黑、綠、黃”四大資源,加快建設經濟強市,努力開創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新局面。

目標

奮鬥目標是:堅持約束性指標與預期性目標相結合,確保完成11項約束性指標,努力實現7項預期性目標。
11項約束性指標: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7%,城鎮新增就業2.45萬人,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率分別提高到85%、90%、96%、90%和95%,人口自然增長率、城鎮登記失業率、單位GDP能耗、污染物排放指標控制在省上下達的計畫之內。
7項預期性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財政收入增長2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5%,城鎮化率提高1.5-2個百分點。
確定上述目標,一是基於我市面臨諸多的發展機遇,二是基於建設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增長極的戰略定位,三是基於率先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的需要,四是基於良好發展勢頭帶來的發展信心和動力,五是基於民生至上理念的重塑。

七項工作

實現上述目標,政府工作必須把中央和省上的部署與我市實際相結合,更加注重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推進改革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更加注重抓落實、乾到位工作機制系統化。深入開展“工作落實年”和“創新突破年”活動,重點抓好“七項工作”,努力實現“七個提升”。
一、推進項目工作大突破,著力提升整體發展水平
堅持把項目作為集聚生產要素、拉動投資增長、推動經濟發展的平台和載體,認真落實“精心謀劃一批、論證儲備一批、積極爭取一批、招商引資一批、認真實施一批”的工作措施,以項目工作大突破,推動經濟社會大發展。
圍繞發展抓規劃。加強與國家、省上規劃的銜接,把項目作為“十二五”規劃編制的重中之重,圍繞優勢資源開發、基礎條件改善和民生保障,超前謀劃、積極研究論證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爭取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納入國家、省上的“十二五”規劃盤子。全面完成市級“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積極配合編制《陝甘寧革命老區建設生態能源經濟協調發展試驗區發展規劃》,做好我市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方案,進一步修改完善我市《循環經濟總體規劃》。
圍繞政策抓爭取。深入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抓住基礎性、長期性、戰略性和競爭性強的立項特點,突出我市資源富集區、生態敏感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等區域特徵,堅持“走出去、引進來,跑上去、爭回來,沉下去、幹起來”,以鍥而不捨的精神、誠實懇切的態度,積極爭取項目投資和政策扶持,對接一批既能拉動當前經濟成長、又能增強長遠發展後勁的大項目、好項目,使中央、省上的政策更多地轉化成我市的現實生產力。
圍繞建設抓管理。堅持大、中、小項目齊抓,經濟、社會、生態項目並重,突出抓好石油、煤炭等優勢資源開發和機場、鐵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認真落實“五個一”責任制和月調度、季分析制度,嚴格執行投資概算審核審批制、項目招投標制、質量監理制、審計驗收制、質量終身制和法人責任追究制,加大質量監管力度,規範項目運作機制,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嚴管理的項目工作新格局。
圍繞優勢抓招商。牢固樹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緊盯“世界500強”和“國內100強”等大型企業招大項目、引大資金,圍繞延長產業鏈上核心項目。積極引進煤制氣、煤化工和煤層氣開發大企業入駐,力爭引進康師傅、匯源果汁等大型民營企業落戶我市,全力落實雨潤、東阿阿膠、天士力共建中醫藥保健食品循環經濟示範園。把招商引資建設商貿物流中心作為打造區域中心城市的關鍵來抓,加快建設以建築建材、品牌服裝、小商品、安全放心食品為重點的綜合批發市場,以香包城為標誌的文化創意產業示範園,以雨潤農產品為特色的批發配送中心,以機械和配件為主的大型汽配城和農機銷售中心,實現加快發展與擴大就業“雙贏”。
二、突出優勢資源大開發,著力提升工業強市水平
圍繞建設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西電東送基地,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按照“4456”思路,大區域布局、大項目策劃、大集團引領、大園區承載,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全力推動石化產業發展。積極開展“和諧典範、模範油區”創建活動,堅定不移地落實“一站式服務”措施,支持油田加大低滲透油田開發力度,加快老油區挖潛改造,推動新油區科學開發,力爭原油產量突破400萬噸。支持慶化公司搬遷改造項目加快建設,爭取實現原油全部就地加工轉化。實施“氣化慶陽”項目,爭取開工建設西氣東輸二線慶陽支線工程,實現送氣到市區,解決好生產生活用氣問題。力爭完成慶城、合水、華池油氣伴生氣回收利用項目前期工作,具備開工建設條件。
全力推動煤炭資源勘探開發。按照“煤電化材運”一體化開發思路,加快正寧核桃峪1200萬噸、寧縣新莊800萬噸、環縣馬福川500萬噸煤礦建設,完成華能環縣毛家川煤礦、省電投寧中煤礦、中電投甜水堡煤礦、中鋁羅川煤礦建設前期工作,爭取開工建設,力爭環縣劉園子煤礦形成生產能力。加快合水西、羅川東北和沙井子西南煤田地質勘查。編制全市煤層氣開發利用規劃,先期開展慶城、寧縣煤層氣開發利用地質勘探,全面開展40億立方米煤制氣項目前期工作和招商引資。完成正寧、環縣兩個2×100萬千瓦燃煤發電廠、西峰2×30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前期工作,具備開工建設條件。
全力推動地方工業發展。按照工業入區、產業集中、要素集聚的思路,多渠道、多形式新上工業項目,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集中資金和力量,加快16個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長慶橋——涇川煤電化循環經濟區、中鋁羅川“煤電鋁”一體化循環經濟區規劃、基礎建設等前期工作,使其成為能源化工基地的支撐點和發動機。認真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政策,堅定不移地扶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提質增效。培育和扶持中小企業做好創業板上市融資前期工作。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積極論證太陽能利用、風電等新能源項目,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走“綠色發展”之路。
三、促進農業結構大調整,著力提升“三農”工作水平
以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為主題,按照“夯基礎、調結構、育龍頭、強科技、攻難點、抓勞務、促增收、奔小康”的思路,深入實施產業富民戰略,紮實推進農民增收五年行動計畫,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
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川變白、塬變紅、山變綠”的區域布局,大力推進紫花苜蓿、肉牛、肉絨羊、生豬、全膜玉米、瓜菜、蘋果等“七個百萬”工程。加快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和牛羊大縣建設,種植紫花苜蓿100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50個,肉牛、肉絨羊、生豬、商品驢飼養量分別達到90萬頭、300萬隻、150萬頭和25萬頭以上。堅持山、川、塬分類指導,大力發展山區旱作農業,南部重點種植優質冬小麥,北部著力抓好全膜玉米,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00萬畝以上,其中全膜玉米211萬畝,建設一批“千元田”。大力發展塬區高效農業,把蘋果作為“鐵桿莊稼”,把果樹管護當作自家孩子呵護,實行縣(區)、鄉(鎮)幹部果園管護責任制,確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收益一片。積極爭取董志塬120萬畝旱塬有機蘋果標準化生產基地立項建設,新栽優質蘋果34萬畝,建設一批“五千元田”。大力發展川區精細農業,充分利用灌區資源和城郊地理優勢,實施“雙百十千”示範工程,瓜菜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其中設施瓜菜7萬畝以上,建成50個鄉鎮城郊百畝瓜菜生產示範點,轉變菜籃子產品生產方式,促進特色農產品和綠色無公害蔬菜直接進入超市銷售,建設一批“萬元田”。大力發展循環農業,促進特色產業向規模型、質量型、效益型轉變。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實施“521”工程。加快驛馬出口創匯、西峰農產品加工、鎮原金龍食品加工、寧縣和盛農副產品深加工和環縣小雜糧加工等5個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建設,扶大做強通達果汁、綠鑫草業、興旺牧業、雨潤生豬屠宰、解語花羊絨加工、合水乳業、慶發綠色食品、鎮原紅杏、環縣洋芋澱粉加工、糧油加工等20個以上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畜產品品牌,促進農民穩定增收。新建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00個,培育示範性專業合作社30個,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覆蓋面。
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推廣塬區整體推進型、川區整流域開發型、山區“145”工程型、城鄉統籌發展型四種新農村建設模式,抓好200個村莊規劃編制,加強1個省級試點縣,突出市級13個試點鄉鎮、20個試點村和縣級78個示範村建設。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搞好1縣(正寧縣)1區(西峰區)8鎮試點工作,統籌城鄉建設、管理和社會事業發展,大力實施工業向園區、農民向城鎮、土地向業主“三個集中”,推進城鄉規劃建設、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和市場建設、就業和民生保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五個一體化”。強化土地管理,堅決杜絕分散宅基地審批,引導新農村住房適時適度集聚建設。整合資源,創新機制,培訓農民28萬人(次),輸轉勞動力46萬人(次)。把扶貧攻堅作為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調研提出切實可行的思路、目標和措施,繼續抓好連片開發試點工作,實施好95個整村推進和老促會絨山羊養殖扶貧項目,力爭4萬農村貧困人口解決溫飽。
四、加快基礎設施大建設,著力提升城鄉發展水平
下大氣力破解交通滯後、水資源短缺等“瓶頸”制約,以基礎設施大建設帶動經濟社會大發展。
交通建設,加快立體交通網路建設,推進區位邊緣型向區域暢通型轉變。完成機場4C級改擴建工程,加快寧長二級運煤大通道建設,配合抓好西平鐵路、西長鳳高速公路建設。力爭長青鐵路長慶橋至西峰段、西雷高速公路、華池新南二級紅色旅遊路開工建設。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和管護,新修通鄉通村油路33條284公里、農村公路1600公里,建成鄉鎮客運站和村停靠點110個。開展3條高速公路和2條鐵路前期工作,爭取進入國家“十二五”規劃。力爭完成西(峰)合(水)、西(峰)鎮(原)、華(池)太(白)三條二級公路立項和前期工作。
水利建設,堅持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境外水“四水齊抓”,蓄、引、提、改、節“五措並舉”,實施好揚黃人飲續建、巴家咀泵站更新改造、合水縣城和慶城縣城供水、農村安全飲水、川台區提灌、小型灌區維修改造工程,力爭揚黃人飲向慶城延伸供水、市區雨洪集蓄保塬生態項目、煤電綜合開發配套供水、環縣11鄉鎮人畜飲水、寧縣長慶橋“群井匯流”、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開工建設,開展馬蓮河上游水質改造、葫蘆河引水項目前期工作並具備開工建設條件。科學配置水資源,配合中國水科院編制完成《慶陽市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
城鎮建設,圍繞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大力實施衛生、生態、園林綠化、文明和“雙擁”模範“五城同創”活動,深入推進“一城十鎮百村”工程建設。按照“完善基礎設施、營造宜居環境、高效運作城市”的要求,突出地域性、彰顯高品位、體現多樣化,改變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設和綠化模式。完成市區世紀大道延伸、東環路、西環路等15條道路和中水回用、東湖公園擴建、隴東學院舊校區改建、第二垃圾處理廠建設。開工建設分質供水、排水管網改造等工程。加快縣城路網、集中供熱、供排水管網改造,扶持小城鎮道路、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培養文明市民,提升文化內涵,加強城市管理,著力解決市區公廁少、停車難和交通擁堵的問題。控制計程車總量,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改造停靠站點,用3年時間完成公車輛更新,今年更新100輛。推進西峰區、正寧縣城鄉戶籍一體化試點工作,加快城鎮化進程。
生態建設,圍繞創建國家級生態市,大力實施國土綠化、固塬保溝綜合治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草)、封山禁牧、“三北”防護林、重點公益林、碳匯林等重點工程建設,抓好百萬畝梯田建設、流域綜合治理和“千池百湖”工程。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培育,積極開展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報前期工作。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提高村莊、荒山、公路沿線、主要河道、城鎮和機關單位整體綠化水平,打造生態優市、綠色家園。
環境保護,牢固樹立抓環保必須下實手、抓產業必須顧大局的理念,健全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全面落實“環評”、“三同時”制度,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加強石油開發井場標準化建設、“兩廢”處置和生態、水源保護,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和環保技術改造,完成7個縣城垃圾處理廠和環縣、慶城、華池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快推進農村清潔工程,整治鄉容村貌,加強農村白色污染治理和殘膜回收利用。大力提倡綠色開發和綠色消費,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五、堅持體制機制大創新,著力提升改革開放水平
認真研究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努力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開發、加快發展上創新體制機制。
深入推進改革創新。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規範非稅收入管理,加強國有資產管理,調整歸集市直單位辦公場所,強化對行政事業單位全方位管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文藝院團、教育等領域體制機制創新。搞好地方金融改革試點。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全面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內部改革,積極爭取開展縣(區)擴權試點工作,全面落實《鄉鎮工作規範》。認真研究解決縣域經濟、工業集中區發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性問題。
全面加快對外開放。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推介慶陽,不斷拓寬對外合作的領域、範圍和層次,進一步提升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力。深入實施“引強入慶”戰略,加強院地、銀地、企地、區域之間合作交流,吸引更多的外商外資和技術人才參與我市開發建設。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黃花菜、白瓜籽、鮮果和杏仁等產品出口,力爭創匯7500萬美元,出口供貨總值達到9.1億元。
積極發展第三產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把促進就業、穩定增收、生活保障和調整收入分配作為擴大消費的內生動力,把流通服務、質量監管、售後服務、權益保護作為促進消費的重要保障,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拓展傳統服務業領域,進一步做好家電、汽車機車下鄉工作,擴大居民在住房、汽車、通訊、文化、影視、教育、旅遊、餐飲、娛樂、健身等方面的消費。準確把握現代服務業與城市化發展階段性特徵和規律,以提高服務業比重和層次為重點,大力扶持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資本、信息、技術、勞動力等要素市場。抓好市區和縣城大型商流市場建設,培育大型流通企業、物流配送中心。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鞏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成果。
六、推動財政金融大發展,著力提升財政保障水平
充分發揮財政、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支撐作用,構建基礎穩固、職能健全、保障有力、規範高效的財政金融體系。
加強財源建設和稅收征管。圍繞產業抓財源、圍繞財源抓財政,突出強工業、活三產,建立多元化、有後勁的財源體系。堅持依法治稅、綜合治稅,加強稅收征管,嚴厲打擊各類偷逃稅行為,確保各項收入應收盡收,及時足額入庫,力爭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
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堅持依法理財、科學理財,著力完善財政分配體系、調控體系、保障體系和管理體系,增加對“三農”、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生態環境、節能減排、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投入,確保用於民生保障的支出比重有新提高。強化預算管理,嚴肅財經紀律,精打細算,厲行節約,堅決杜絕預算外支出,嚴格出國、購車審批,從嚴控制公務接待,確保行政成本性支出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
強化金融支持保障。健全政府、銀行和企業協調溝通制度,拓寬信貸支持領域,破解存貸差持續拉大和企業“貸款難”、銀行“難貸款”的問題。健全完善投融資體系,吸引省內外金融機構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興辦村鎮銀行、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上半年完成省上審批的4個小額貸款公司組建運營工作,做大扶強市經投公司和縣區設立的城投、擔保公司,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社。支持保險業機構開展新險種試點,發展多種所有制金融保險組織。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七、完善民生保障大體系,著力提升社會建設水平
堅持民生至上,完善國民教育、科技創新、醫療衛生、文化服務、就業和社會保障、防災減災、安全防範等七大民生保障體系,擴大民生政策覆蓋面,確保人人過得去,爭取人人過得好。
促進教育科技衛生人口事業全面進步。強化基礎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整合資源,調整布局,撤併中國小校及教學點300個,促進由人人上得起學向人人上得好學轉變。紮實推進科技入戶、入企工程,加快農科院、水科院建設,加速科技成果推廣套用,提升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積極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爭取建設市衛生應急指揮中心,加快市中醫院和縣級人民醫院、中醫院等改擴建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市第二人民醫院、優撫醫院、慈善醫院、老年醫院、老年公寓“五院合一”項目,改善城鄉醫療條件,強化醫療隊伍建設,努力解決醫療服務水平低和民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紮實開展人口與計畫生育“創新提高年”活動,改擴建2個縣站和30個鄉鎮計生服務所,免費發放出生缺陷干預藥品,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
加快文化旅遊廣電事業發展。積極開發以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岐黃文化、紅色旅遊文化為代表的文化產業,推進城市規劃展示館、科技館、文化館“三館合一”項目建設,加大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力度,擴大農家書屋覆蓋面,強化文化市場管理。繼續抓好紅色旅遊景點建設。加快廣播影視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有線電視數位化轉換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全力做好省十二運籌備工作,5月底前全面完成體育場館建設和其它場館維修工程,切實抓好城區“五化”工程和長慶橋至甜水堡精神文明示範線建設,搞好各項配套服務,確保運動會取得圓滿成功。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深入推進全國創業型城市創建活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安置工作,加快市縣人力資源市場網路信息化及鄉鎮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幫助城鄉新增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解決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進一步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等保險覆蓋面,強化勞動監察,提升社會保障工作水平。採取土地成本價供應、規費全免、政府拿一點、土地出讓金和住房公積金籌一點的辦法,切實加大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力度,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編制實施城鄉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抓好雙擁優撫、防災救災、社會福利工作,加大對低收入民眾的幫扶救助力度。大力支持民眾團體工作,依法保護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合法權益。
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信訪工作,堅持市委常委和市長、縣(區)委書記和縣(區)長、鄉(鎮)書記和鄉(鎮)長信訪接待日制度,開展化解社會矛盾活動,健全群體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實施軍警民聯防群治,推進城鄉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認真解決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環境污染、涉法涉訴以及建築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等方面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食品藥品監管,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依法加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扶持少數民族聚集區加快發展。
堅持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在全面完成省上確定的為民辦實事的基礎上,集中財力辦好8件實事,即:籌措2200萬元,繼續為每位參合農民補助10元;建設村級標準化衛生所363個;籌措600萬元,建立城鄉居民大病救助統籌基金;籌措300萬元,實行免費婚前醫學檢查;用3年時間籌措資金1000萬元,開展扶持培育農村復轉軍人創業致富帶頭人活動;實施鄉鎮幹部創業樂業工程,開展鄉鎮幹部培訓提升、生活條件改善、辦公設施改造、精神文明建設扶助活動;支持實施“萬元年薪公選村支書”工程;分步實施林場職工棚戶區改造工程。

加強和改進政府建設

面對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形勢,政府工作任務艱巨而繁重。我們必須用科學理念謀劃發展,科學方法推動發展,科學制度保障發展,加快建設“六型”政府,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把提高發展凝聚力作為學習型政府建設的重要前提,大興勤奮學習之風。把學習理論同研究解決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結合起來,邀請專家學者分級分批對政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
把提高開拓創造力作為創新型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大興改革創新之風。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觀念、開闊思維,積極探索建立科學決策、績效評價、協調配合、監督制衡等新機制,完善責任機制、考核機制和獎懲機制,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把提高工作執行力作為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方面,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力倡導以實為本、以真為要、以乾為先的作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高執行力,全力抓落實,紮實乾到位。
把提高行政親和力作為法治型政府建設的重要途徑,大興民主法治之風。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強化政府內部監督。認真落實行政問責制、服務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完善專家論證、公眾參與和集體討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
把提高發展軟實力作為誠信型政府建設的重要措施,大興誠實守信之風。開展誠信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市民創建活動。凡是承諾的事項,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牢固樹立“你來乾、我幫辦”的理念,大力營造“四最四低”發展環境,努力使環境優起來、人氣旺起來、發展快起來。
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為清廉型政府建設的重要標準,大興勤政廉政之風。牢固樹立“不勤政就是腐敗”、“只要用心、就能幹好”、“尋找成功的辦法、不找失敗的藉口”、“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事業來乾、不當官來做”的理念,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切實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各位代表,我市已站在率先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的新起點上。讓我們緊密地團結起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同心同德,銳意進取,為促進慶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