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慶宮春·水仙花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王沂孫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慶宮春1·水仙2花
明玉擎金3,纖羅飄帶,為君起舞回雪4。柔影參差,幽芳零亂,翠圍腰瘦一捻5。歲華相誤,記前度、湘皋6怨別。哀弦7重聽,都是淒涼,未須彈徹。
國香到此誰憐?煙冷沙昏,頓成愁絕。花惱難禁,酒銷欲盡,門外冰澌8初結。試招仙魄,怕今夜、瑤簪9凍折。攜盤獨出10,空想鹹陽,故宮落月。
國香到此誰憐?煙冷沙昏,頓成愁絕。花惱難禁,酒銷欲盡,門外冰澌8初結。試招仙魄,怕今夜、瑤簪9凍折。攜盤獨出10,空想鹹陽,故宮落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水仙:這是一首詠物詞,所詠為水仙花。
- 明玉擎金:水仙花花瓣白如玉,花蕊為金黃色。
- 起舞回雪:化用(宋)姜夔《琵琶仙》 :“ 為玉尊起舞回雪。”回雪, 如雪飄。
- 一捻 :一把。
- 湘皋(gāo):湘水岸邊。這裡指告別之處。
- 哀弦:古琴曲有《水仙操》,其調幽怨,被人稱為“哀弦”。
- 澌(sī):流動的冰。
- 瑤簪(zān):玉簪。這裡指水仙花莖。《群芳譜》描述“水仙花大如簪頭”。
- 攜盤獨出:化用(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聲波小。
白話譯文
玉一樣的花瓣舉著金色的花蕊。水仙花像一位仙女,繫著綠色的飄帶,穿著瘦細的紗衣,為你起舞翩翩,輕盈的舞姿像雪花那樣飄逸。柔美的莖葉有高有低、幽幽的芳香清淡而又迷離,這位繫著翠腰帶的佳麗瘦腰只有一把粗細。我總是將好的時光錯過,那年我與你這位湘靈仙女在湘水旁相遇,最後在怨恨中分手別離。眼下似又聽到你在彈《水仙操》曲,透出的全是淒涼悲苦的旋律。請你不要將琴曲奏盡,只怕曲終人將散去。
國色天香在這兒誰會憐惜?煙雨冷冷塵沙迷迷,讓人的憂愁沒有邊際。我對花飲酒卻難消除花的恨意,看那門外江中流動的碎冰又要封凝在一起。想將水仙花的魂靈喚來,只怕今夜寒重,凍折了她的花蕊和玉體。攜著花盤出外仰天長吁,空想那臨安故言的落月是否還能升起。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該詞開頭寫水仙花的丰姿神態,“明玉擎金”,言花之潔淨晶瑩;“纖羅飄帶”,言葉之頎長飄逸,“翠圍腰瘦一捻”,則言其花葉向空四布而齊根處又腰圍如束,琢語工麗,筆致秀媚。這些本是靜態描寫,然狀花用“擎”字,狀葉用“飄”字,靜中有動,且有立體感。“為君起舞回雪”一句,則插入動態的描寫,微風拂煦,花葉低昂,飄然如洛神之舞,華貴之中,仍不失文雅幽靜的氣質。“歲華相誤”以下,由花及人,化實為虛,疊用湘水之神和《水仙操》等杳渺空靈的神話故事,表達了作者對伊人的深沉思念。吳文英有一首詠水仙花的《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賦》詞說:“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雲沙遺恨。”此詞“湘皋怨別”,正與之類似。但王沂孫這首詞更增添了傷今悼舊的氣氛。
下片“國香到此誰憐”,極言水仙花於今的不幸遭遇。“煙冷沙昏”四字,頗堪留意。荒煙寒沙,這對水仙花來說,生非其地,長非其時,令人不禁有“萬里塵沙”之想,痛惜它在這種“煙冷沙昏”的環境中寂寞冷落。所謂“誰憐”者,無人憐也。為此不能不倍感“愁絕”。“花惱”用杜甫、黃庭堅詩語,指被花惹起的煩惱或惱恨。但黃庭堅《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末句 云:“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以坐對花惱到轉向門外浩浩東注的大江,在會心的一笑之中,得到精神上的充分解脫。作者卻未能為花“顛狂”,又未能一笑解脫,反而更加婉轉纏綿,低徊欲絕,這是因為作者的“花惱”,實不同於杜甫的愛花若狂,也難以追比黃庭堅的恢宏胸襟,是在水仙花中寄託著時代的隱痛。“試招仙魄”一句,呼喚水仙花有“魂兮歸來”,但說“試招”,已感無望。“怕今夜、瑤簪凍折”,進一步構想“煙冷沙昏”中之“國香”身世,有不勝哀悼之感。
全詞用比興托意,借花喻人,使花與人,事與情交感相生,互為一體。但所懷何人,似難確指,詞末“攜盤獨出”諸語,似乎是悼惜錢塘論亡後被擄北去的故宮舊人。錢塘有水仙王廟。語中用漢宮仙人承露盤被移去這一典實,也正是暗喻故宋滅亡。
名家點評
清陳廷焯《雲韶集》卷九:若有人兮,立而望之,翩姍姍其來遲。“哀弦”三句,淒冷。寄慨無窮。結筆高;謫仙之遺也。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淒涼哀怨,其為王清惠作乎?
清周爾墉《周評絕妙好詞箋》卷七:用事有以鹽著水之妙,悽然崖海之音。
清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起筆二句工整。“起舞”、“瘦腰”四句從水仙化身著想,遂覺仙影翩娠,色香雙絕。“前度”句以湘皋映帶水仙,而以“怨別”二字領起下闋之意。“哀弦”三句用琴中《水仙操》以切合本題。且廿五湘弦與“湘皋”句融成一片。轉頭處“國香”句及歇拍,“故宮”句標明借花寫怨之懷,既感喟身世,復眷戀宗國,故下闋煙昏月冷等辭,滿紙皆淒寒之韻也。
作者簡介
王沂孫,生卒年不詳,字聖與,號碧山,又號中仙、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 人。宋亡後,曾一度出任元朝的慶元路學正。其詞多詠物,寄託遙深,哀婉動人。有《花外集》,一名《碧山樂府》。存詞60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