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西洋殿

慶元西洋殿

西洋殿,又名“松源殿”、“吳判府殿”,坐落於五大堡鄉西洋村松源溪畔,系古代菇民為紀念香菇鼻祖吳三公而建的紀念性建築。始建於宋鹹淳元年(1265年),幾經變遷,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慶元、龍泉、景寧三縣菇民集資重建。1997年公布為浙江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慶元縣縣誌·人物,運木古井,建築雕樑畫棟,香菇文化,

慶元縣縣誌·人物

據《慶元縣縣誌·人物》記載:吳三公為慶元縣百山祖鄉龍巖村人,兄弟間排行第三而得名,他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發明了人工栽培香菇技術,明萬曆三年,與其父親被寧神宗封為“判府相公”。關於吳三公的身世,現還有“祖家在龍巖,生長在西洋”之說。

運木古井

西洋殿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建築平面呈縱長方形,進深32米,面闊19.4米,占地在952.35平方米。該殿為四合寺觀式建築,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照牆、山門、前廳、戲台、中台、正殿等,在正殿前分列左右廂房,廂房中心間為鐘鼓樓,與正殿相對是倒座。正殿中底置吳三公像。殿外東側有一古井,為“運木古井”,相傳建廟用的木材以是從井裡湧出,傳說頗似杭州淨慈寺的“運木古井”。
慶元西洋殿慶元西洋殿

建築雕樑畫棟

西洋殿建築雕樑畫棟,飛檐翹角,雕刻、泥塑、彩繪等傳統工藝精湛,融工程與藝術於一體,在結構功能和裝飾手法上有著濃厚的建築風格,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歷代菇民把每年農曆三月十七日(吳三公生日)和七月十六日至十九日為龍、慶、景三縣菇民朝拜祀奉“菇神”的進香期,每到此時,諸方山貨、食品雲集於此,百貨攤位林立,成為遠近物流中心,此外還舉行戲劇會演,宣揚菇鄉文化。

香菇文化

近年來隨著香菇文化的發展,各方人士慕名前來朝拜,現今的西洋殿已是“香菇之源”的象徵,在慶元眾多的人文景觀中,獨放異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