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菇城

慶元菇城

慶元菇城

慶元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總面積1898平方千米。總人口19.84萬人.2004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對全國31個省、2348個縣(市、區)的生態環境質量進行了評價,形成了《中國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慶元縣的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國第一,是“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慶元菇城
  • 地點:浙江省西南部
  • 總面積:1898平方千米
  • 總人口:19.84萬人2004年
地理環境,發展目標,

地理環境

慶元縣 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東經118°50′-119°30′,北緯27°25′ -27°51′。北與本省龍泉、景寧畲族自治縣接壤,東、西、南與福建省壽寧、松溪、政和三縣交界。縣城松源鎮距麗水市233千米,距杭州市532千米。全縣南北長49千米,東西寬67千米,總面積1898平方千米。總人口19.84萬人2004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從生物豐度、植被覆蓋、水網密度、土地退化、污染負荷五項評價指標,在衛星遙感數據、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和統計數據等多源數據融合分析的基礎上,對全國31個省、2348個縣(市、區)的生態環境質量進行了評價,形成了《中國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慶元縣的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國第一,是“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
慶元縣地處浙南山區。境內山嶺連綿,峰巒疊嶂,海拔1500M以上山峰有23座,其中百山祖海拔1856m,為浙江省第二高峰。山高林密,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86.05%,居全省之冠。雨量充沛,溪流縱橫,是甌江、閩江、福安江的發源地,有“水流兩省達三江”之說。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利於各種動植物的生長、繁育,其中有被列為世界最瀕危十二種植物之一的百山祖冷杉。山水清麗、風光旖旎、生物多樣,距東海海岸線直線距離120公里,是我國東南部抵禦熱帶風暴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地處“三江源頭”的慶元在浙、閩兩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地位。

發展目標

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
慶元地處山區,經濟發展存在許多制約因素。但歷屆縣委、縣政府一直在不斷探索符合慶元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子,70—80年代形成的林業經濟,以木興縣使慶元摘掉了貧困帽,但卻造成了森林資源的掠奪性破壞;80年代中期以來,香菇經濟蓬勃興起,贏得了“中國香菇城”的美譽,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九十年代中後期,香菇經濟嚴重滑坡,而香菇生產消耗的大量林木,也使本縣的森林資源日漸短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另一方面,兩大支柱企業造紙廠和染料化工廠因污染問題而先後關閉。經過深刻反思和多次深入的調查研究,慶元縣意識到自己最大的優勢是良好的生態環境,只有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才能找到正確的發展道路。而慶元地處源頭,距東海海岸線僅120Km,是夏季熱帶風暴襲擊大陸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恢復、保護和不斷改善生態環境,不但關係到慶元自身的發展,而且關係到下游浙、閩兩省近千萬人口的生存和發展。從政治的高度認識,結合慶元實際,縣委、縣政府決定走生態效益型經濟發展道路,從1998年提出建設生態示範區申請,到2004年全面啟動生態縣的建設,多年來,全縣上下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戰略,舉全縣之力抓好生態保護和建設。
深入實施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
林業優先,全面構建生態林業系統。2000年我縣全面啟動了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從此,結束了單純“以木材生產為主”的林業發展歷史階段,邁向了“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建設新征途。一是不斷加大資源培育與保護力度,森林資源總量持續增長。近幾年來,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251.69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從1994年的207.2萬畝增加到245.4萬畝,活立木蓄積從1997年的478.3萬立方米增加到846.26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97年的82.4%提高到86%。二是全面啟動生態公益林建設。目前全縣界定生態公益林面積128.5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51%。在布局上,按照“因害設防、生態優先”的原則,重點加強對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地、江河源頭和重要交通幹線的保護,把封山育林作為發展山區經濟、建設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來抓;三是開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根據“強化資源保護、積極繁育發展、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以野生動物棲息地、野生植物原生地保護為基礎,以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小區建設為重點,以森林公園建設、林木良種基地建設為載體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體系已經建立,一個布局合理、結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態體系初具規模;四是實施退耕還林和闊葉林發展工程。近年來,全縣實施退耕還林1.8萬畝,營造生態公益林2.2373萬畝,實施闊葉林改造7000畝。
生態移民,深入實施下山脫貧工程。慶元縣境內山高坡陡,耕地稀少,大批農民居住在交通不便、環境惡劣、資源貧乏、地質災害多發的高山遠山區域。我縣全力開展“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紮實推進農民下山搬遷工作,使一大批山區農民搬出大山,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同時,大大減輕了人口對山區生態環境的壓力,有效促進了山區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近五年來共完成整村搬遷14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實現下山搬遷5514戶20970人,完成了14個整村搬遷村的宅基地復墾,建成或在建的下山脫貧小區5個。
同時,慶元縣加大生態建設投入力度,大力實施一大批生態保護和建設重點工程,如河道整治、“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工程、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康莊工程等,推進了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各級領導對生態建設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強,人民民眾的保護意識進一步提高,資金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全縣的生態環境面貌進一步改善。
堅持產業結構調整與生態保護相結合
慶元縣充分運用主體功能區域規劃成果,調整和完善鄉鎮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實行分類指導,明確不同區域的不同發展方向。在東部高海拔地區,取消相應的工業考核,鼓勵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在西部低海拔地區,強化選商引資,硬化環境準入標準,最佳化產業布局,積極發展生態工業。
改造傳統產業,最佳化食用菌產業。慶元是中國香菇城,為解決面臨的市場、資源、生態環境等諸多問題,鞏固、最佳化提升食用菌這一傳統優勢產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強資源培育,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維護生態平衡;二是限產提質,以提高香菇質量為重點,大力推廣適合本地的新品種,使香菇生產規模做到與資源總量相適應;三是依靠科技進步,大力開展節能降耗,制定有機香菇栽培技術規程,大力推廣膠囊接種等新技術。大力發展草腐菌等新食用菌;四是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多年來相繼開發出花菇、灰樹花、杏鮑菇、蘑菇、草菇、姬松茸等幾十個新品種,特色珍稀品種比例不斷提高;五是開展香菇原產地域保護工作,2002年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宣布對慶元香菇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六是實施標準化生產,引導香菇生產向無公害、有機食品方向發展。建立有機香菇生產示範基地,推廣香菇標準化生產。通過這一系列舉措,使慶元香菇這一傳統優勢產業獲得了可持續發展。
發揮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立足實際,充分發揮資源和生態優勢,致力於發展生態效益型經濟,實現在保護中加快發展、在發展中加強保護的目標。一是精心培育竹產業。形成六大系列二百餘個品種的竹深加工產業鏈。通過竹林基地建設,改良了土壤,提高了肥力,減少了水土流失,林地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發揮,生態效益進一步顯現。二是大力培育高山無公害蔬菜基地。利用高山氣候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興產業。到2008年,全縣以無公害花菜、四季豆為主的高山無公害蔬菜基地達到9千畝,建成無公害錐栗基地5萬畝,成為欠發達鄉鎮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依託生態優勢,發展旅遊業。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的品牌效應,圍繞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把旅遊開發作為新的經濟成長點來大力培育。著力打造“東部高原、夢幻廊橋、神奇菇鄉、大濟進士村”四大旅遊品牌,構建“一帶四區一中心”(曹嶺到百山祖景觀帶、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巾子峰省級森林公園景區、大濟省級歷史文化村景區、月山古村落廊橋文化景區和縣城旅遊接待中心)基本框架。
堅持“治舊控新、監建並舉”,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根據全省“811”環境污染整治和“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全縣環境污染整治行動方案和目標責任書方案,大力開展污染整治和節能減排工作。
抓好重點行業的整治。對全縣的環境監管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項目實施嚴格監管,積極開展整治行動,提高污染企業排放達標率。一是開展工業園區環境整治。在慶元縣工業園區大力開展了企業煙氣治理設施整治、企業固廢物集中處理、雨污分流等工作,進一步提高工業園區的環境污染治理能力。2008年11月,工業園區環境整治通過了市預驗收。二是竹口溪流域整治。08年竹口溪流域整治工作有序展開,通過治理,使竹口溪流域環境有了較大改善。三是加大環境執法。09年組織開展綠劍行動。針對表面處理行業,在全縣轄區範圍內開展排查活動。為規範砂石料加工場管理,確保河道整潔通暢,避免生產廢水直排污染河水,減少揚塵污染,組織開展了砂石料加工場環境安全專項整治活動,活動共檢查了10家砂石料加工場,被立案調查2家,責令整改2家。另外還通過對工廠煙塵進行全面監測,加大煙塵整治力度,切實提高企業煙氣達標排放率,確保慶元的天更藍。
強化源頭控制。依照“全縣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的要求,將重要生態功能區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紅線”加以控制和保護;把環境容量作為產業選擇標準,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落實好環保審批權,變“招商引資”為“選商引資”,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堅決予以否決,防止重污染企業進入我縣。面對新環境、新形勢,創新機機制,今年五月,縣環保局召開落實科學發展觀“走訪企業、問計企業、服務企業”企業代表座談會,緊緊圍繞“堅持環保優先,推進轉型升級,建設生態文明,服務科學發展”主題,向企業徵求建議和意見,查找問題和不足,更好地做到服務監管兩不誤、兩促進。
夯實環境管理基礎。多渠道籌措資金,強化項目推進機制,著力破解環保基礎設施難題。近年來,先後上馬了縣城污水處理廠、線上監測、城鄉垃圾集中處理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一大批環境基礎設施。通過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切實提高城鎮、農村環境保護能力。同時加大投入,不斷提高慶元環保監測能力水平,為慶元環境保護提供技術上的支撐。
努力完成污染減排任務。成立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減排方案,狠抓各減排項目的落實。我縣把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列入生態縣建設工作任務書,作為一類目標中的否決指標。2008年,我縣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在2005年的基礎上削減了9.06%,COD排放量為1827.8噸,淨削減量為145.58噸。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二氧化硫(SO2)減排任務。慶元縣榮獲榮獲全市二氧化硫減排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