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漈風景區

大漈風景區

大漈距景寧縣城西南40餘公里,位於海拔1600米的高山盆地。境內丘陵起伏多姿,田園村落景致宜人,四周有陡峻山嶺如雲梯向天而架,攀緣其上恍若天外有天,向稱“三透天”。景區內以“雪花漈”為代表的“大漈十景”是大漈風景的主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漈風景區
  • 著名景點雪花漈
  • 海拔:1600米
  • 特點:氣勢雄偉,聲如雷鳴
景點簡介,雪花漈,時思寺,地方特產,特色美食,旅遊指南,旅遊門票,交通概況,

景點簡介

雪花漈高達百米的高崖飛瀑形似雪花,故名雪花漈,氣勢雄偉,聲如雷鳴。雪花漈由七支水流匯集而成,順崖斜撲而出,迸散成無窮朵潔白的水花,紛紛揚揚,似漫天飛雪。水聲如雷,氣勢磅礴。
雪花漈以北的“龍舌漈”別具一格。在一株參天古樹下,有一大石形如龍舌,清洌的山泉順翹起的舌尖飛下,在陽光的映照下燦如珍珠,故又名“龍舌噴珠”。
大漈景區以“時思寺”為主體的古建築群也引人矚目。尚有明、清所建的馬仙宮、五顯殿、胡橋等。
時思寺前有長達百米的“古柏長廊”和“柳杉王”,柳杉王遭雷擊成空,內可容納20餘人,胸徑4.47米,為全國之最。
大漈風景區大漈風景區
大漈還擁有景寧縣最高山峰上山頭,海拔1689米,有猴頭杜鵑千餘畝。

雪花漈

雪花漈,是浙江綠谷十佳景點之一。其位於雲中大漈核心景區內大漈村尾,大漈村中的沐鶴溪順溪流而下,南奔里許,原來一馬平川,遂遇東西兩側青峰聳立,外為斷崖,內為斜峽,底為全石,來自東北兩條河水匯流至此,猛衝出峽,譁然飛瀉百米危崖,聲震幽谷,這就是名聞遐邇的雪花漈了。
據《景寧縣誌》載:“大漈瀑高六十餘丈,氣勢雄偉,風景獨特。”大漈因此而得名。站在山崖絕壁之下翹首仰望,形、勢、聲而與眾不同,出其類,拔其峰,其形並非如素絹、白練,而是滾滾雪團,其勢如電掣,超速於萬馬奔騰,其聲豈止地平雷嗚,而是驚雷震谷。古詩中描述的“戰勝玉龍千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的大雪紛飛景象,呈現眼前,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其雄壯、博大的氣勢。仿佛聽到絕壁間雷霆的爭鬥,聽到千軍萬馬的馳騁,仿佛有一種力量注入軀體,令人精神為之一振。民國教育廳長許紹棣慕名而往,觸景啟興,於其右側石壁上書勒:“雪花漈”三大字;杭州女畫家孫多慈,愛瀑若痴,無畏烈日當空,不憚鳥道崎嶇,早去晚歸,化時一周,大顯畫技,精心繪製了約一米餘的巨幅油畫“雪花漈”。  雪花漈真乃是一道讓人心魄俱醉的大自然奇觀。雪花飛瀑,下臨莽莽深淵,峭崖壁立,飛瀑似雪。陽嵐寨絕壁,面迎飛瀑,下臨危谷,龐大赫然,其景色不是一般懸崖可以比擬。抬頭遠望,蒼蒼茫茫的千米群峰高聳入雲,構成了一幅山水奇絕的自然景觀。清人李璜在《大漈觀瀑》詩中說:“萬山隨地聳,一水拍天浮”。這10個字形象的說明了雪花漈四周深溝大壑,高峰巍峨的地勢和漈水拍天噴涌、浮動倒瀉的奇異景色。清人張琢到此吟詩:“疊雪噴珠景最奇,我來相對卻相宜,胸中塵俗多如許,借與清泉一洗之”。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您的胸中有沒有絲絲煩憂和點點俗塵,如有,不妨下來洗一洗,至少,也能使您清心片刻。
大漈雪花漈大漈雪花漈

時思寺

時思寺,這是一座融合了儒、道、釋三教宗義的國保級古剎。始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初名“時思院”。據記載這是為嘉獎梅氏“孝童”建造的。關於這座寺廟的由來有著一段感人的史實。據地方志記載,據地方志記載,南宋初年,梅氏第87代世祖梅元屓(讀音xì),年方六歲,尚是不諳世事的幼童,竟想到要隨父親為祖父守墓,一守就是三年,而且日夜不離其側,深被鄉里稱頌。有地方長官奏聞高宗,皇帝為之動容,旌表其為“孝童”,並在其結廬守墓處建造時思院,嘉其時時思念祖輩。  建造之初的時思院,規模並不大,後來族人又依此擴建,日臻完善,有了梅氏宗祠,大雄寶殿,還建了三清殿,可說是典型的三教合一場所。明洪武元年(1368),誠意伯劉基額書“時思道場”,突出了三教合一的特點。有了誠意伯親書的“時思道場”匾額,時思院的名聲、地位也驟然提高。可惜,這塊匾額已遺失在歷史長河。宣德元年(1426),時思院更名為“時思寺”,一直延用至今。古剎三易其名,也代有修繕,一定有許多變故,但至今還能看到宋、明、清三朝古建。這對考察大漈歷史、梅氏家史以至宗教文化、古代建築,都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2001年被列入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時思寺在全盛時期是規模較大的漢式布局的古剎建築群,匯集宋明清三代建築,有“寺祠院三觀同址,宋明清三代同堂,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美譽,有山門、三座大殿(分別是大雄寶殿、彌勒佛殿、三清殿)、鐘鼓二樓、一座胡公堂、一座馬夫人樓和梅氏宗祠、馬仙宮,是混合佛、道、民間地方神等多神信仰的香火聖地,占地約1200平方米。  山門建築,很像木石牌樓和古代轅門,儘管不高也不大,卻被構建成三列三柱,重檐斗栱模樣。代替門框的那對木鼓,造型奇特,鏤雕精美,很像兩把相向而立的豎琴,似有悠揚深沉的清音古韻緩緩流淌。門楣置橫匾,額書“時思寺”,黑底金字,很莊嚴。匾額下,還有二顆有鏤刻花紋的圓形門簪,與那對木鼓相應,就是門當戶對了。這種融合民居建築特色的山門也不多見。  更讓這道山門顯出獨特個性的是,以他瘦小的身軀卻堅毅地左支右扛著好大二棵古樹,硬是三人行般地走過近千餘個風風雨雨的荒蠻歲月。我是深被震撼:古寺與古樹,人與自然,原是可以這樣和諧相處的,不一定非得拆了古寺或是鋸了古樹。這是兩棵刺柏,是南宋建寺就栽下的。不知為什麼,這兩棵古刺柏,不是依著柏木應有的豎直紋理往高空生長,而是學那晉祠左扭柏,一個勁地側轉,側扭,留下一道道深裂的傷痕,也在所不惜。真是百折不撓啊!他們又像是要彼此依存,攜手遠行,又像是要共同衛護古剎山門,……吾非古柏,當然不知古柏高遠幽深的心志、心思。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忠誠和堅毅,仿佛是在宣昭一種文化精神。
時思寺時思寺
進了山門,邁上幾級台階,有一個黃土砂礫鋪築的小天地,右側有石台階,通向枝桿蒼虬的柳杉王;左側是下坡道,通向時思寺的鐘樓與大殿;迎面是一堵砂石黃泥壘築的儀門,通向梅氏宗祠。  時思寺在全盛時期是規模較大的漢式布局的古剎建築群,匯集宋明清三代建築,有“寺祠院三觀同址,宋明清三代同堂,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美譽,有山門、三座大殿(分別是大雄寶殿、彌勒佛殿、三清殿)、鐘鼓二樓、一座胡公堂、一座馬夫人樓和梅氏宗祠、馬仙宮,是混合佛、道、民間地方神等多神信仰的香火聖地。關於這座寺廟的由來有著一段感人的史實。據地方志記載,南宋初年,大漈人梅元屓,梅氏的八十七代世祖,在他6歲的時候祖父去世,他要求父親在他祖父的墓旁建一墓廬,守孝3年,不管颳風下雨,夏雷冬雪,不離墓側。後來,這件事情傳到了宋高宗那裡,當時是以孝治天下的時代,宋高宗很受感動,於紹興十年(1140)旌表他為孝童,把他守墓的廬室賜名為“時思院”,意為“時時思念祖輩”的意思。皇后從她購買首飾的經費中,專門拿出一部分,用於建設時思院。明洪武元年(1368),誠意伯劉基題額“時思道場”,宣德元年(1426)改為時思寺。原先寺前有小石塔,俗名塔山寺。清順治年間和乾隆年間曾進行修繕。此後200多年,毀損嚴重,在1985年國家撥款45萬元搶修,基本保存了原來的風貌,共占地1193平方米,2001年6月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香菇、黑木耳:景寧食用菌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發源地,人工栽培香菇距今憶有800多年歷史,景寧所產香菇肉質鬆脆、細膩滑嫩、味道鮮美、品質特佳,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賜為貢品,並御封生產專利。目前,景寧縣食用菌生產發展迅猛,年產香菇、黑木耳乾品5000噸,鮮品20000噸,產值達2.5億元以上,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景寧縣生產的“山山牌”香菇、黑木耳雙雙榮獲1995年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山山牌”黑木耳在中國第三屆農業博覽會上被確認為中國名牌產品,國家農業部於1995年命名景寧縣為“中國香菇之鄉”;95、97年被全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

特色美食

百菇宴以食用菌及野味為主料,採用炸、熘、爆炒薰燉、燴蒸等多種手法,兼具二百多種味道,精品紛呈,口感、色香、味形均臻上乘,有清淡宜人之南味,兼有鮮香鹹辣之北味,適應當今美食追求綠色食品之風尚,極具營養保健之功效。為慶元菇城賓館首創的特色菜餚。

旅遊指南

旅遊門票

時思寺:80元

交通概況

從上海上滬杭高速,到杭州繞城東線,轉到杭金衢高速,再到金麗溫高速,縉雲出口下,轉到330國道往南開到縉雲,往東方方向即到。
景寧到大漈(大際)的車每天四班,分別是8,:10,9:30,12:20和14:40; 大漈回景寧的車每天四班,為6:30,9:30和12:30,15:00。 行程約80分鐘,來回車票28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