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特異性唇炎

慢性非特異性唇炎又稱慢性唇炎(chronic cheilitis),是不能歸入各種有特殊病理變化或病因的唇炎,主要表現為唇部反覆腫脹、脫屑、皸裂及痂皮,為臨床常見病,病程遷延,反覆發作。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慢性非特異性唇炎
  • 英文名稱:chronic cheilitis
  • 別名:慢性唇炎
  • 發作頻率:反覆發作
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鑑別診斷,檢查方法,預後,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1.發病特徵 病情特點為反覆發作,時輕時重,寒冷、乾燥季節易發,下唇為好發部位。
2.起病方式 唇腫、充血,唇紅部脫屑、皸裂,表面滲出,有結痂,為膿性或血性痂皮,唇部乾燥、灼熱或疼痛。這些症狀貫穿整個病程。部分患者唇周皮膚亦可受累。慢性反覆發作時,腫脹滲出,炎症浸潤,可引起持久的淋巴回流障礙,致使唇部長期腫脹,局部淋巴組織可因反覆慢性感染而增生。有時局部乾脹、發癢,患者常伸舌舔唇,試圖用唾液濕潤乾唇。發癢時用手揉搓唇,用牙咬唇,唇部出現脫屑時用手撕扯屑皮,使唇破潰裂口、出血滲出,繼發感染後唇部充血腫脹明顯,甚至影響唇部的活動(圖1~4)。

用藥治療

治療的關鍵是去除誘因,避免一切外界刺激。在乾燥寒冷季節,注意自我保護,使用口罩、油脂性潤唇膏。避免刺激性食物,改正舔唇咬唇等不良習慣,對有心理障礙者應進行心理治療。
1.乾燥、脫屑、皸裂病損用油脂潤唇膏、抗炎軟膏、激素軟膏或維生素A、B6、魚肝油類軟膏。
2.急性滲出、糜爛、結痂病損用0.1%依沙吖啶(利凡諾)溶液局部濕敷後,塗擦抗炎藥膏、激素藥膏。
3.局部病損嚴重時,可給以抗生素控制感染,或局部注射潑尼松龍混懸液。要注意激素類藥物不能長期使用。
4.中醫辨證
(1)風邪外襲:
主證:唇乾脫屑、皸裂,日久裂深滲血,春季多發,舌苔薄白,脈細或浮澀。
治法:養血、祛風、潤燥。
方藥:防風湯、神應養真丹加減,主要藥物為防風、當歸、赤茯苓、杏仁、黃芩、葛根、麻黃、肉桂、甘草、川芎、白芍、地黃、天麻、木瓜。
(2)血虛風燥:
主證:面色無華,頭暈目眩,乏力;唇淡,脫屑,濕白,糜爛滲出少,病情遷延,時輕時重,舌淡,苔少,脈細數。
治法:養血、祛風、潤燥。
方藥:四物湯、桂枝加當歸湯加減,主要藥物為地黃、當歸、川芎、白芍、桂枝、甘草、生薑、大棗。
(3)脾胃濕熱:
主證:胃脘脹滿,嘔惡厭食,肢體睏倦,大便溏污穢,唇腫皸裂,口角潮紅,口唇糜爛滲出多,黃褐色結痂,舌紅,苔黃厚,脈濡數。
治法:清熱除濕。
方藥:連朴飲加減,主要藥物為厚朴、黃連、石菖蒲、半夏、豆豉、梔子、蘆根。
(4)胃陰不足:
主證:不思飲食或飲食減少。心煩低熱,口咽乾燥,大便乾,唇紅脫屑,舌質紅苔少或無,脈細數。
治法:健脾養胃。
方藥:益胃湯、五汁飲加減,主要藥物為沙參、麥冬、地黃、玉竹、冰糖、梨汁、藕汁、蘆根汁、荸薺汁、麥冬汁。
(5)氣滯血瘀:
主證:唇緣紫暗,有色素沉著,周圍皮膚有紫紅斑,唇乾脫屑,舌暗苔白,脈細澀或結代。
治法:活血、理氣、散瘀。
方藥:桃紅四物湯、四逆散加減,主要藥物為桃仁、紅花、地黃、川芎、當歸、白芍、白朮、枳實、柴胡、甘草。

飲食保健

飲食宜清淡為主,注意衛生,合理搭配膳食。

預防護理

早發現,早治療

病理病因

病因不明,多與各種慢性持續性刺激有關,如氣候乾燥、寒冷、風吹、菸酒或其他機械、化學物質、化妝品、溫度、藥物等因素。有些患者有舔唇、咬唇等不良習慣,舔唇後,唾液中的水分蒸發,而無機鹽、蛋白質等物質停留於唇上,刺激唇黏膜發生炎症反應。有人觀察由舔唇、咬唇等不良習慣引起的“人工性唇炎”,可能與患者心理障礙有關,一些人有精神創傷或神經症。愛滋病患者的慢性唇炎症狀與白色念珠菌感染關係密切。

疾病鑑別診斷

1.過敏性唇炎 發病急,患者常有過敏史或接觸致敏原史,局部充血、糜爛,滲出多。
2.盤狀紅斑狼瘡 為桃紅色中心凹陷、邊緣略高起的盤狀病損,糜爛多發生於凹陷處,周圍可有放射狀毛細血管及細短白色角化紋,色素沉著或脫失,皮膚黏膜界限不清,面部典型皮損為蝶形紅斑。
3.扁平苔蘚 多發對稱的口腔黏膜網狀、樹枝樣白色角化紋,糜爛、滲出,有薄痂,丘疹樣皮損。
4.多形紅斑 發病急,病程短,口腔大片充血糜爛,滲出多,疼痛明顯,唇部常有厚血痂,典型皮損為靶形紅斑。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黏膜上皮角化不全,部分剝脫,上皮內細胞水腫,上皮下炎症細胞浸潤,以淋巴細胞、漿細胞等為主,血管擴張。
其他輔助檢查:

預後

如果不能去除刺激因素,單靠藥物治療,療效不滿意,病損可能遷延不愈。避免一切對唇部的刺激。不舔唇、咬唇及撕揪唇部脫屑。用無色、無刺激的唇膏保持口唇濕潤。

發病機制

本病相當於中醫的“唇風”,。醫宗金鑒〃:“唇風多在下唇生,陽明胃經風火攻,初起發癢色紅腫,久裂流水火燎疼。”認為與風、火關係密切。風邪外襲,郁久化燥,風燥相搏,阻於口唇,早期見唇乾燥脫屑、皸裂。日久風盛血燥,耗傷津血,無以營養肌膚;營衛失和,閉塞肌腠,血虛血燥,口唇乾甚,出現深裂、滲血,血燥不能榮唇而糜爛破潰。
血虛風燥,由於久病精虧,失血傷津,血虛精少,血虛生風化燥,口唇皮膚得不到津血的充盈濡潤滋養,而唇乾膚燥,夏季輕冬季重。
脾胃濕熱,食辛辣油膩食物,脾胃蘊熱,蘊久化燥傷陰,濕熱熏蒸口唇,而致充血、水腫、糜爛、滲出,局部燒灼、疼痛,充血、結痂明顯,呈黃色結痂。。外科正宗〃:“陽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發癢作腫,破裂流水,不痛難愈”。
脾胃虛虧,運化水濕無能,濕邪困脾而發生口唇濕爛;胃陰素虛,營陰不足,血虛生風,化燥灼唇,而口唇脫屑、皸裂。。諸病源候論〃:“足太陰為脾之經,其氣通於口。其腑臟虛,為風邪濕熱所乘,氣發於脈,與津液相搏則生瘡,恆濕爛有汁,世謂之肥瘡,亦名燕口”。
氣機不舒,血隨氣結,口唇失於營養,而脫屑濕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