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症的疾病,為消化系統常見病,屬慢性胃炎中的一種。可因嗜酒、喝濃咖啡、膽汁反流,或因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狀,如進食後上腹部不適、隱痛,伴噯氣、噁心、泛酸,偶有嘔吐。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 就診科室:消化科
  • 常見病因:大多為幽門螺桿菌感染
  • 常見症狀:進食後上腹不適、隱痛,伴噯氣、泛酸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淺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其中比較明確的病因有:
1.細菌、病毒及毒素
多見於急性胃炎之後,胃黏膜病變經久不愈或反覆發作,逐漸演變而成淺表性胃炎。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齒槽溢膿、扁桃體炎鼻竇炎等細菌或其毒素的長期吞食,可反覆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淺表性胃炎。經發現90%慢性扁桃體炎患者胃內有慢性炎症改變。
2.吸菸
菸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長期大量吸菸可使幽門括約肌鬆弛,十二指腸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縮,胃酸分泌量增加,從而破壞胃黏膜屏障導致慢性炎性病變。
3.藥物
某些藥物如水楊酸製劑、皮質激素、洋地黃、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損害。
4.刺激性食物
長期食用烈酒、濃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過飢或過飽等無規律的飲食方式均可破壞胃黏膜保護屏障而發生胃炎
5.循環及代謝功能障礙
充血性心力衰竭門靜脈高壓時,使胃長期處於瘀血和缺氧狀態,導致胃黏膜屏障功能減弱,胃酸分泌減少,細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黏膜炎性損害。慢性腎衰竭時,尿素從胃腸道排出增多,經細菌或腸道水解酶作用產生碳酸銨和氨,對胃黏膜產生刺激性損害,導致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
6.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
經胃鏡發現或證實膽汁反流是引起淺表性胃炎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胃手術後十二指腸液或膽汁可反流至胃內,並破壞胃黏膜屏障,促使H +及胃蛋白酶反向彌散至黏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反應,導致淺表性胃炎。
7.幽門螺桿菌(Hp)感染
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提出了Hp感染是淺表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Hp致病機理可能主要是通過破壞胃黏膜屏障,使H+反向彌散,最終引起胃黏膜的炎症。
8.心理因素
由於心理衛生不健康,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憂慮或抑鬱狀態,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導致胃黏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造成胃黏膜血流量減少,破壞胃黏膜屏障作用,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反應。

臨床表現

1.上腹痛
最常見症狀是上腹疼痛,大多數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有此症狀。上腹部疼痛多數無規律,與飲食無關。疼痛一般為瀰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常常因為吃了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狀加重,少數與氣候變化有關。
2.腹脹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多有腹脹。常常因為胃內瀦留食物、排空延遲、消化不良所致。
患者有噯氣。表明胃內氣體增多,經食管排出,使上腹飽脹暫時緩解。
4.反覆出血
為常見症狀。出血原因為在慢性淺表性胃炎基礎上並發的一種胃黏膜急性炎症改變。
5.其他
食欲不振、反酸、噁心、嘔吐、乏力、便秘腹瀉等。
6.體徵
檢查時有上腹壓痛,少數患者可有消瘦及貧血

檢查

是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2.幽門螺桿菌檢查
慢性淺表性胃炎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陽性率高達70%~90%,可通過胃鏡取胃黏膜組織檢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門螺桿菌的抗體。另外還可以在淺表性胃炎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前後檢查,作為追查指標之一。

診斷

主要根據病人的症狀如飯後上腹部飽脹,疼痛等,可懷疑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確診主要依靠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組織檢查。
本病需和消化性潰瘍、胃腸神經官能症、慢性膽道疾病等加以鑑別。

治療

多數慢性淺表性胃炎症狀可自行消失,經過數月或數年病變也可完全恢復。
1.消除病因
如戒菸酒,減少食鹽攝入;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避免對胃有刺激的飲食,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過於粗糙、過於濃烈的香辛料和過熱、過冷飲食。少吃鹽漬、煙燻、不新鮮食物;以及停服某些刺激胃黏膜的藥物,特別是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消炎藥;有鼻腔和咽部慢性感染灶應予以清除。
2.藥物治療
(1)保護胃黏膜藥常用的藥物有膠體次枸櫞酸鉍(CBS)、硫糖鋁、思密達、麥滋林-S、氫氧化鋁凝膠、胃膜素及蓋胃平等。
(2)調整胃腸運動功能藥物上腹飽脹用胃復安或多潘立酮等。打嗝、腹脹或有反流現象為主者,可用胃動力藥,如胃復安、嗎叮林、莫沙比利。
(3)抗生素如果胃鏡檢查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應服用抗生素,克拉黴素、羥氨苄青黴素等,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選用兩種,常與胃黏膜保護劑和制酸劑聯合套用。
(4)制酸劑常用的藥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碳酸氫鈉(小蘇打)、氫氧化鎂、氫氧化鋁凝膠、蓋胃平等。
(5)止痛藥上腹疼痛較重者可口服阿托品、普魯本辛、顛茄片或654-2,以減少胃酸分泌和緩解腹痛症狀。
(6)還可用助消化藥如胰酶、酵母片、乳酶生、消脹片等。如有反酸現象也可用抑酸藥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防止膽汁反流可服鋁碳酸鎂、消膽胺以吸附膽汁;有嘔血便血者,甲氰米胍口服。

預防

胃病是慢性病,患者要注意調養。
其調養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注意飲食和生活調理
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避免對胃有刺激的飲食,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過於粗糙、過於濃烈的香辛料和過熱、過冷飲食。最好不喝啤酒,不吃辛辣油膩食物。還要養成細嚼慢咽,以達到易於消化、減輕對胃刺激的目的,少吃鹽漬、煙燻、不新鮮食物。
2.避免刺激
不用或儘量少用對胃刺激性強的藥物,不要輕易服用解熱止痛藥、抗風濕藥、激素類藥物。要戒酒、戒菸。
3.精神與心理調理
情緒是影響胃病的一個原因,如果長期精神緊張、情緒低落,老被憂愁、悲哀、焦慮、氣憤等不良情緒左右,再加上自身心理承受力又不強,很容易造成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從而導致胃腸道黏膜缺血、運動和分泌失常,發生胃腸道疾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