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成宗時期
天順六年(1462年,
朝鮮世祖八年)六月二十五日,貞顯王后尹氏生於
忠清道新昌縣衙,當時其父尹壕擔任新昌縣監(
從六品),因此將其命名為“昌年”,這通過她的自述生平(中宗轉述)而被記載於實錄中,她也是朝鮮王朝唯一名字被正史確切記錄下來的王妃(其餘只有野史記載的
張禧嬪的名字和族譜記載的
純貞孝皇后的名字,以及有爭議的
明成皇后的名字)。
她與成宗的祖母
貞熹王后皆出身於
坡平尹氏,不過兩人的親屬關係較遠。貞熹王后的祖父尹承禮與貞顯王后的高祖尹承順是親兄弟,俱為鈴平君尹陟之子,因此貞顯王后算是貞熹王后的再從侄孫女。
成化九年(1473年,
朝鮮成宗四年)六月十四日入宮,封為淑儀,當時她年僅十二歲。在成宗第一繼妃尹氏被廢后,她於成化十六年(1480年,成宗十一年)十一月八日受冊為王妃
。由於個性溫順,她深得
貞熹王后與
昭惠王后(即仁粹大妃)的疼愛。
弘治元年(1488年,成宗十七年)三月,尹氏生下一子晉城大君
李懌(後來的中宗),但因為成宗長子
李㦕(
燕山君)已被冊立為王世子,因此李懌無法成為世子。她又育有三女,分別是順淑公主、慎淑公主以及無封號的公主。
燕山時期
成宗死後,世子
李㦕繼位,尊尹氏為王大妃,弘治十年(1497年,朝鮮燕山君四年)上尊號“慈順”,弘治十八年(1505年,燕山君十一年)再加上尊號“和惠”。李㦕即位之初執政還算正常,到後來卻倒行逆施,引發兩次
士禍。在
甲子士禍時,慈順大妃本人也險遭不測。當時燕山君殺害嚴、鄭兩貴人,又想加害慈順大妃,後因
廢妃慎氏求情才得以倖免,另一方面應該也是想到慈順大妃的撫育之恩,畢竟燕山君從三歲起就是慈順大妃在撫養,幼時還以為慈順大妃就是生母。不久後,仁粹大妃(
昭惠王后)被燕山君氣死,燕山君減殺其葬禮規格,縮短喪期,慈順大妃堅持行
三年之喪,曾為此斥責燕山君,但最終在燕山君的淫威下不得不順從,此事被她引為“終身憾恨”。
甲子士禍後,燕山君表面上對慈順大妃禮敬如常。據說原因是“王常怨母后見廢,事大妃不誠,嚴、鄭之死,大妃亦幾危,後荒於酒色,惡人議己,始托以奉孝,以濟己欲,凡宴樂必曰上壽大妃,需索入內之物必曰進大妃”。但如果喝醉的話,也會在大妃面前出言不遜。有一天晚上,燕山君乘醉挑選“興清”(燕山君寵幸女子的稱號)中有才藝的數十人,讓她們各持
紙燈籠,上面寫著請求纏頭之類的歌詞,跟著自己來到大妃殿。燕山君戴著假面跳
處容舞,“興清”們則在一邊唱歌。慈順大妃拿出彩色綢緞十餘匹,燕山君很生氣,命令拿來大杖,手擊大妃殿的階石,對“興清”們大叫:“爾輩不善
呈才,故纏頭少!”大妃害怕,便讓人取來翠錦兩匹,掛在燕山君的肩膀上,燕山君這才高興,取燈照著看,並說:“錦品好!”將其賜給自己寵幸的姬妾,然後才離開大妃殿。
弘治十八年(1505年,燕山君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慈順大妃移居
景福宮。燕山君便在景福宮慶會樓的池塘中“輸運官私船艦,橫亘連線,上鋪以板,若平地然,設
彩棚,象海中三山,中曰萬歲,左曰迎忠,右曰鎮邪,上列殿宇、寺觀、人物之狀,極其奇巧,池中剪彩為花,而列植之,泛龍舟畫艦,交耀輝映,其左山(迎忠山)設在朝之士揚揚得意之形,右(鎮邪山)為竄謫之人窮愁苦困之態”,燕山君和百官寫詩紀念,歡飲為樂,據說慈順大妃雖然出席宴會,但在宴會後“常噓噫不樂”。
正德元年(1506年,燕山君十二年)九月初二日,
朴元宗、
成希顏、
柳順汀等發動政變,包圍
昌德宮,企圖廢黜燕山君並擁立晉城大君。但廢立的最終決定權還在慈順大妃手上,所以他們先派慈順大妃的堂兄尹衡老(尹壕之弟尹坦的兒子)到景福宮啟稟大妃,接著率百官至景福宮請行廢立之舉。慈順大妃表示:“迷劣稚子(指晉城大君),何以能堪重寄?世子(指燕山君世子李𩔇)年長且賢,是可繼嗣。”領議政
柳洵等表示:“群臣協策,大計已定,不可更改!”仍遣柳順汀、姜渾率軍迎晉城大君入宮,又派承旨韓洵、內官徐敬生到
昌德宮逼迫燕山君交出御寶。慈順大妃不得不同意,降旨廢黜燕山君,立自己的兒子晉城大君
李懌繼位,是為中宗。
中宗時期
正德十年(1515年,
朝鮮中宗十年),
章敬王后尹氏生下元子(後來的仁宗
李峼)後去世。慈順大妃對她的嫡親孫子十分疼愛,“撫育保護,無所不至”。
嘉靖六年(1527年,中宗二十二年)春,宮中發生詛咒世子的
灼鼠之變,就在案件審理陷入僵局時,慈順大妃下達諺書,向外廷大臣們指認
敬嬪朴氏有重大嫌疑,從而導致敬嬪及其子福城君
李嵋被廢。
嘉靖九年(1530年,中宗二十五年)八月,慈順大妃病重,對中宗遺言:“東宮早失慈鞠,予又至此,保護之宜倍謹,念之念之。”二十二日薨逝於
景福宮東宮正寢,享壽六十九歲(
虛歲)。上諡號“貞顯”
(大慮克就曰貞,行顯中外曰顯),又加
徽號“昭懿欽淑”,全稱“
慈順和惠昭懿欽淑貞顯王后”,葬於宣陵,位於今日
首爾特別市
江南區三成洞。
壬辰倭亂時,宣陵和靖陵(中宗陵)都遭日軍盜掘,她與丈夫屍體亦被燒成灰燼。
軼事典故
如同
朝鮮王朝前期大多數王室女眷一樣,貞顯王后篤信佛教。她曾為夭折的女兒順淑公主祈禱其
極樂往生而刊行十四部佛經,其中一部《妙法蓮華經》(第5—7卷)保存至今,被指定為
大韓民國寶物第950號。
到了中宗時期,曾因為貞顯王后的佛事而引發爭端。起初
李成桂愛妻
神德王后去世,李成桂將她的陵墓貞陵定在都城之中,並在貞陵旁邊修建興天寺,在寺中修建五層舍利閣,巍然屹立於
漢陽城內。雖然貞陵後來被
李芳遠遷走,但寺廟還在,並改稱貞陵寺。
燕山君時廢為分司仆寺,
中宗反正後繼續用作衙門。然而管理不善,儒生及周邊居民經常偷藏在舍利閣里的寶物、佛經。正德五年(1510年,中宗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慈順大妃聽說貞陵寺里的寶物、佛經多被竊取,便派內官金貴之等前去查看,並把佛經轉移到
內需司安置,然而金貴之等卻遭到儒生尹衡等羞辱謾罵,投石乃至毆打其手下人。到了深夜,貞陵寺舍利閣發生大火,整個漢陽城都被沖天火光照亮,中宗甚至誤以為發生政變,宮中慌亂了好一陣。事後中宗震怒,下令把周邊所有儒生和居民都抓進
義禁府拷打,但都沒招供縱火犯,群臣也請求中宗收回成命,但中宗的意志反而更加堅定,最後親書其罪,以凌辱宮中使者之罪處首謀尹衡杖打八十大板,流放外地,其餘儒生用
杖刑贖回科舉資格或停止科舉資格。
台諫、侍從批評中宗沒有依法辦事而自造罪名,加以勸諫,中宗便免除尹衡流放外地。由於儒生在朝鮮是受到尊重的身份,再加上
勛舊派金壽童等沒有極力制止中宗治罪儒生,所以士林派都對此事感到憤恨。
歷史評價
朝鮮成宗:自古婦人鮮不妒忌,予心之安,實由中宮,可謂賢妃。
朝鮮中宗:性慈惠聰敏,博學多聞。事成廟小心日新,小無妒忌,撫恤諸妃嬪子女如己出,終始無間。上孝慈闈,下撫眷屬,雖古王后無以加焉。
《
朝鮮王朝實錄》:大妃慈仁睦族,然不為外戚求官。王世子誕未旬日,
章敬王后薨,大妃撫育保護,無所不至。
家庭成員
高祖父:尹承順(
高麗封鈴平君,官至判開城府事,謚忠簡)
曾祖父:尹坤(
朝鮮太宗策三等佐命功臣,封坡平君,官至吏曹判書,謚昭靖)
祖父:尹三山(官至僉知中樞院事,贈領議政)
父親:尹壕(封鈴原府院君,官至右議政,謚平靖)
哥哥:尹殷老(官至吏曹參判)
弟弟:尹湯老(封坡川君,官至工曹判書)
外曾祖父:田萬用(官至典醫監事)
外祖父:田佐命(官至承旨,贈左議政)
影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