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藏法師

新羅善德女王時代僧。俗姓金,幼名善宗郎。生卒年及鄉貫均不詳。善德王仁平三年(634,即唐貞觀八年),奉敕率門人僧實等十餘人來唐,初登五台山禮拜文殊,數日後有異僧贈以釋尊之袈裟及舍利數粒。後入京師,得太宗知遇,先後住勝光別院、雲際寺。晚年於江陵郡創水多寺以居之,復於大伯山(太白山)建石南院(後稱淨岩寺),並移居之。

慈藏大師創建的梁山通度寺、榮州浮石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本名:慈藏
  • 姓氏:俗姓金
  • 字號:幼名善宗郎
  • 創建物體:創建元寧寺
佛學大詞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總結,參考資料,

佛學大詞典

新羅僧。俗姓金。新羅王族出身,夙懷出塵之志,雙親喪後,辭妻子,舍田園創建元寧寺。適王室徵召台輔,時有豪族以威嚇脅師就征,師謂(大五○·六三九上):‘吾寧持戒一日而死,不願一生破戒而生。’自此,名聲頓揚,鄉邑士女爭來受戒。貞觀十七年(643),善德王召返,臨太歸,宗特引至宮,賜絹、雜彩,師另請藏經一部四百餘函與諸妙像、幡蓋等。歸後,常入宮講大乘論,或於皇龍寺授菩薩戒,大弘律藏,受敕任大國統,統理僧尼。國中之人受戒奉佛,祝髮請度者不計其數,師乃創立通度寺,建築戒壇,廣度四來,通度寺即今日韓國三大寺剎之一。仁平十四年皇龍寺九層塔初成,塔心柱內安奉師於五台山所得之佛舍利六粒,其餘舍利分置通度寺戒壇及大和寺塔內。終其一生,創寺建塔十餘所,每興必有祥瑞。著有羯磨私記一卷、木叉記一卷、出觀行法等十餘卷。生卒年及世壽均不詳。[續高僧傳卷二十四、法苑珠林卷六十四、三國史記卷五、三國遺事卷三]
’自此,名聲頓揚,鄉邑士女爭來受戒。貞觀十七年(643),善德王召返,臨太歸,宗特引至宮,賜絹、雜彩,師另請藏經一部四百餘函與諸妙像、幡蓋等。歸後,常入宮講大乘論,或於皇龍寺授菩薩戒,大弘律藏,受敕任大國統,統理僧尼。國中之人受戒奉佛,祝髮請度者不計其數,師乃創立通度寺,建築戒壇,廣度四來,通度寺即今日韓國三大寺剎之一。仁平十四年皇龍寺九層塔初成,塔心柱內安奉師於五台山所得之佛舍利六粒,其餘舍利分置通度寺戒壇及大和寺塔內。終其一生,創寺建塔十餘所,每興必有祥瑞。著有羯磨私記一卷、木叉記一卷、出觀行法等十餘卷。生卒年及世壽均不詳。[續高僧傳卷二十四、法苑珠林卷六十四、三國史記卷五、三國遺事卷三]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新羅善德女王時代僧。俗姓金,幼名善宗郎。生卒年及鄉貫均不詳。自幼神志澄睿,文思豐盈。嘗周覽經史百家,夙懷出世之志。由於父母雙亡,體悟無常之理,故辭妻子,舍宅第田園以創建元寧寺,且獨入林壑苦修。時王室缺乏台輔,公卿貴族一致舉師上任,師屢受徵召均不應命,且謂(大正50·639a)︰‘吾寧持戒一日而死,不願一生破戒而生。’至此,王知其志不可奪,遂許其出家。
善德王·仁平三年(636),師受勒與門人僧實等十餘人入唐求學,時為唐太宗貞觀十年(一說十二年)。師先訪五台山,禮拜文殊塑像,虔誠祈禱七日,以冥感而夢大士摩頂傳授四句梵偈,既醒未解其義。天明後有異僧前來為其解惑,並以釋尊之袈裟及舍利等物付囑之。師後入京師,唐太宗敕住勝光別院,頻加寵遇。其後更往終南雲際寺東崿定居三年,禪觀彌精,靈應日增。
貞觀十七年(643),善德王上表請師返國,師將獲贈之藏經一部四百餘函,及諸妙像幡花蓋具等,悉數攜返。返國後,舉揚學風,一時佛法大興。未幾,受勒任大國統,掌理僧尼之一切規製法式。復創通度寺,築金剛戒壇以度化四方人士。仁平十二年(645,即唐·貞觀十九年),皇龍寺九層塔建成,師將得自五台山之舍利六粒安置於塔之心柱內,其餘舍利則分置於通度寺戒壇及大和寺塔內。後又改修故里之元寧寺,講雜花萬偈。晚年於江陵郡創水多寺以居之;復於大伯山(太白山)建石南院(後稱淨岩寺),並移居之。
慈藏《緇門崇行錄》
唐慈藏,新羅國人。冥行顯被,物望所歸。屢征不就,王大怒,來往山所,將加手刃。藏曰:“吾寧持戒一日而死,不願一生破戒而生。”使不忍殺,具以上聞,王嘆服焉。

總結

綜觀師之一生,除為新羅傳入攝論教學外,其所著《四分律羯磨私記》一卷、《十誦律木叉記》一卷、《出觀行法》,及《諸經戒疏》等書,樹立戒律思想體系,師亦成為新羅戒律之祖。此外,其著述中另有《阿彌陀經疏》及《阿彌陀經義記》等書,對淨土信仰亦有宣揚之功。

參考資料

《三國史記》卷五;《三國遺事》卷三、卷四;《續高僧傳》卷二十四;《法苑珠林》卷六十四;《釋氏六帖》卷十二;李能和《朝鮮佛教通史》上編;《佛教人物傳》中慈藏《緇門崇行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