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建芳主編的《慈善與公益》向讀者展示了慈善與公益事業的發展歷史,介紹了世界各國的現狀,告訴我們如何根據自身的情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業,並通過一個個真是感人的慈善故事,讓讀者切身的感受到慈善與公益就在我們身邊。“勿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們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伸出愛的雙手,幫助我們身邊的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慈善與公益》是一本通俗讀物。
基本介紹
- 書名:慈善與公益/和諧中華知識文庫
-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 頁數:184頁
- 開本:16
- 品牌:同心
- 作者:阮建芳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770881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第一章 慈善,最悠久的社會傳統之一,第二章 撒下愛心陽光。傳承公益之旅,第三章 讓慈善公益事業深入人心,第四章 世界主要的慈善公益組織一覽,第五章 平凡而又偉大的公益慈善人物,第六章 慈善公益不僅僅是金錢的捐贈,第七章 展望未來,再創輝煌,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阮建芳主編的《慈善與公益》內容介紹:擁有感恩之心、培養愛的觀念和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我們應該懂得什麼是感恩,什麼是公益慈善事業,培養我們每一個人的慈善之心,真正支持公益事業,攜手努力創造和諧社會才能建設更美麗的家園。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慈善,最悠久的社會傳統之一
慈善的定義
慈善事業對人類社會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中國近現代慈善思想的發展
慈善是一種公共責任
中國慈善發展現狀
如何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第二章 撒下愛心陽光。傳承公益之旅
公益的定義
公益與慈善的區別
環境保護也是一種公益事業
社工、義工和志願者的區別
充滿愛心的公益事業
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
關於公益事業的幾個熱門話題
第三章 讓慈善公益事業深入人心
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
大學生村官
支教也是慈善的一種體現
公益廣告
網路公益
希望工程
春蕾計畫
第四章 世界主要的慈善公益組織一覽
世界紅十字會
世界宣明會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中華慈善總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
中國國際慈善基金會
第五章 平凡而又偉大的公益慈善人物
華僑旗幟——陳嘉庚
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常香玉
平凡的慈善家——林秀貞
蹬車助學的老人——白芳禮
大愛無疆——唐山十三農民
祖國的綠色種子——王有德
大學生支教者——徐本禹
第六章 慈善公益不僅僅是金錢的捐贈
慈善公益是一種生活方式
慈善公益是一種態度
慈善公益是一種文化
慈善公益是一種力量
慈善公益是一種幸福
慈善公益是一種雙贏
慈善公益是一種責任
第七章 展望未來,再創輝煌
讓慈善文化覺醒
人人都是志願者
創新是慈善的永恆主題
讓慈善成為大眾文化
學會感恩,為慈善續航
反對暴力,珍愛和平
心存善念,多行善舉
要有一顆博愛的心
文摘
慈善的定義
什麼是慈善,可能人人都明白,卻也給不出準確的定義,外國詞義對慈善的翻譯:慈善是出於對人類的熱愛,為了增進人類的福利所做的努力。捐款是其手段之一。
我國《魏書·崔光傳》這樣解釋:“光寬和慈善,不忤於物,進退沉浮,自得而已。”意思是慈善應是在慈悲的心理驅動下的善舉。這裡面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舉。真正意義的慈善行為應是一種不附加要求的施捨。施捨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種滿足。而慈善所幫助的對象不應僅僅是沒有錢,也可以是其他方面。
此外,我國的很多文學作品也對慈善做了解說,《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徐繼祖是個慈善的人,也是天性自然感動,心內到可憐這婆婆。”清朝昭連《嘯亭雜錄·孝親》:“(孝聖憲皇后)天性慈善,屢勸上減刑罷兵,以免蒼生屠戮,上無不順從,以承歡愛。”
中國現有的《辭源》、《辭海》、《現代漢語詞典》中都沒有“慈善家”的詞條。前些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有相關的“慈善事業”的詞條,釋義是:“從同情、憐憫或宗教信仰出發對貧弱者以金錢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實際援助的社會事業……帶有濃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為了做好事求善報;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業看作是一種施捨……它只是對少數人的一種暫時的、消極的救濟……它的社會效果存有爭議。”
而《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慈善基金會”條目的釋義是:“一種民間非營利性組織,由捐贈人提供財產文字並由它自己的職員進行管理,以其收入服務於對社會有益的目的。”《大美百科全書》“慈善事業”條目的釋義是:“最悠久的社會傳統之一,它藉由金錢的捐助和其他服務,來提升人類的福祉。”
關於“慈善事業”的理念,褒貶相差如此之大!那么到底什麼是慈善呢?
所謂“慈善”,是指在慈悲心理驅動下的善舉,有兩層含義: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舉。“慈善”從字義角度來說,即“懷有仁愛之心謂之慈,廣行濟困之舉謂之善”,代表著仁慈、善良、同情心,是“仁德”與“善行”的統一。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里·貝克爾認為,如果將時間與產品轉移給沒有利益關係的人或組織,那么,這種行為就被成為“慈善”或“博愛”。慈善行為通常是一種不附加要求的給與,而給與本身可以獲得一種快樂或滿足。但是,根據受助對象的不同,對慈善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狹義的“慈善”概念,是指社會公眾建立在自願基礎上對於社會弱勢群體的無償救助行為,通常指的是給窮人或其他困難對象提供的幫助、救濟和施捨,這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慈善概念。 廣義的“慈善”概念,是指建立在社會捐獻經濟基礎上的民間社會性救助行為,這種救助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對特定窮人、弱勢者、不具有勞動能力而又無人撫養或贍養的人、自然災害的災區民眾等的幫助、扶助,而且也包括對教育事業、科學研究、文化體育發展、環境保護等的支持和捐助。廣義的慈善其行為對社會產生的利益、效果,屬於私領域的“公益”範疇。換言之,私領域概念的公益行為或活動,包含了“對全人類的愛、對他人的愛”或是“增加人類福利的努力或傾向,以及對有需求的或貧困的人行善和慷慨施捨”,體現了仁心善舉和人類之愛,與廣義的慈善概念相吻合。
那么慈善能不能被簡單的定義為扶貧呢?
咱們先了解什麼是扶貧,貧的標準是什麼?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準來確定。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為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準有些上升為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HD0元。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為兩類:①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②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
對貧困戶的扶持方式主要有:①家庭自營式。扶持家庭發展各種農副業。②創辦經濟實體。它以吸收貧困戶勞動力為主,從事專門生產或經營活動。③經濟聯合式。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組織兩方或多方聯合起來,從事生產或經營,發展合作經濟。④開發投資式。扶持貧困戶參加開發『生生產項目的投資,以適應開發性生產的需要。⑤安置就業式。將貧困戶的勞力安置到集體企業就業,使其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
由此可見,慈善不等於扶貧,慈善是一種更為廣義上的,人類互相扶持的事業。
其實,“慈善”一詞,原本是佛教用語,即“慈悲為懷之意”。中國很早就有慈善事業,官方的慈善事業,就是所謂的荒政。而民間也有自發的慈善之舉,例如《禮記·檀弓》記載有“嗟來之食”的典故,黔敖所主持的就是一種慈善事業;范蠡曾經三次把財產全部分給窮人,“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中國歷史上的官辦救濟或民營慈善,因缺乏有效監督,常有貪污腐化之事。與官方的荒政救急相較,中國的民間慈善事業相對落後。P3-5
什麼是慈善,可能人人都明白,卻也給不出準確的定義,外國詞義對慈善的翻譯:慈善是出於對人類的熱愛,為了增進人類的福利所做的努力。捐款是其手段之一。
我國《魏書·崔光傳》這樣解釋:“光寬和慈善,不忤於物,進退沉浮,自得而已。”意思是慈善應是在慈悲的心理驅動下的善舉。這裡面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舉。真正意義的慈善行為應是一種不附加要求的施捨。施捨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種滿足。而慈善所幫助的對象不應僅僅是沒有錢,也可以是其他方面。
此外,我國的很多文學作品也對慈善做了解說,《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徐繼祖是個慈善的人,也是天性自然感動,心內到可憐這婆婆。”清朝昭連《嘯亭雜錄·孝親》:“(孝聖憲皇后)天性慈善,屢勸上減刑罷兵,以免蒼生屠戮,上無不順從,以承歡愛。”
中國現有的《辭源》、《辭海》、《現代漢語詞典》中都沒有“慈善家”的詞條。前些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有相關的“慈善事業”的詞條,釋義是:“從同情、憐憫或宗教信仰出發對貧弱者以金錢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實際援助的社會事業……帶有濃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為了做好事求善報;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業看作是一種施捨……它只是對少數人的一種暫時的、消極的救濟……它的社會效果存有爭議。”
而《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慈善基金會”條目的釋義是:“一種民間非營利性組織,由捐贈人提供財產文字並由它自己的職員進行管理,以其收入服務於對社會有益的目的。”《大美百科全書》“慈善事業”條目的釋義是:“最悠久的社會傳統之一,它藉由金錢的捐助和其他服務,來提升人類的福祉。”
關於“慈善事業”的理念,褒貶相差如此之大!那么到底什麼是慈善呢?
所謂“慈善”,是指在慈悲心理驅動下的善舉,有兩層含義: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舉。“慈善”從字義角度來說,即“懷有仁愛之心謂之慈,廣行濟困之舉謂之善”,代表著仁慈、善良、同情心,是“仁德”與“善行”的統一。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里·貝克爾認為,如果將時間與產品轉移給沒有利益關係的人或組織,那么,這種行為就被成為“慈善”或“博愛”。慈善行為通常是一種不附加要求的給與,而給與本身可以獲得一種快樂或滿足。但是,根據受助對象的不同,對慈善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狹義的“慈善”概念,是指社會公眾建立在自願基礎上對於社會弱勢群體的無償救助行為,通常指的是給窮人或其他困難對象提供的幫助、救濟和施捨,這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慈善概念。 廣義的“慈善”概念,是指建立在社會捐獻經濟基礎上的民間社會性救助行為,這種救助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對特定窮人、弱勢者、不具有勞動能力而又無人撫養或贍養的人、自然災害的災區民眾等的幫助、扶助,而且也包括對教育事業、科學研究、文化體育發展、環境保護等的支持和捐助。廣義的慈善其行為對社會產生的利益、效果,屬於私領域的“公益”範疇。換言之,私領域概念的公益行為或活動,包含了“對全人類的愛、對他人的愛”或是“增加人類福利的努力或傾向,以及對有需求的或貧困的人行善和慷慨施捨”,體現了仁心善舉和人類之愛,與廣義的慈善概念相吻合。
那么慈善能不能被簡單的定義為扶貧呢?
咱們先了解什麼是扶貧,貧的標準是什麼?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準來確定。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為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準有些上升為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HD0元。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為兩類:①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②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
對貧困戶的扶持方式主要有:①家庭自營式。扶持家庭發展各種農副業。②創辦經濟實體。它以吸收貧困戶勞動力為主,從事專門生產或經營活動。③經濟聯合式。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組織兩方或多方聯合起來,從事生產或經營,發展合作經濟。④開發投資式。扶持貧困戶參加開發『生生產項目的投資,以適應開發性生產的需要。⑤安置就業式。將貧困戶的勞力安置到集體企業就業,使其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
由此可見,慈善不等於扶貧,慈善是一種更為廣義上的,人類互相扶持的事業。
其實,“慈善”一詞,原本是佛教用語,即“慈悲為懷之意”。中國很早就有慈善事業,官方的慈善事業,就是所謂的荒政。而民間也有自發的慈善之舉,例如《禮記·檀弓》記載有“嗟來之食”的典故,黔敖所主持的就是一種慈善事業;范蠡曾經三次把財產全部分給窮人,“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中國歷史上的官辦救濟或民營慈善,因缺乏有效監督,常有貪污腐化之事。與官方的荒政救急相較,中國的民間慈善事業相對落後。P3-5
序言
慈善是個人的行為。公益是社會現象。慈善考慮的更多的是個人的情感釋放。公益考慮的更多的是理念的傳播與群體效應。公益更多的是體現分享。分享公益理念,分享做事經驗。分享行善的機會。分享做事的快樂。分享大家的所得……
觀上文可知,慈善的主題明確,公益的主體相對並不明確。客體相對具有一致性。而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則是兩者本質區別的根源所在。前者自願(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另有目的之輩)向社會或個人(受益者)無償捐助或提供志願服務,幫助受益人擺脫困境。是一種單方向的幫助也可能是一種雙方向的助,畢竟主體明確後其自身獲取回饋的可能性更大,而後者是個人通過社會這個媒介進行救助,通常情況下以財力物力為主。並主要表現為一種單方向的無反饋的救助。畢竟在這樣的事實行為主體一般不像慈善那樣容易區分。
觀上文可知,慈善的主題明確,公益的主體相對並不明確。客體相對具有一致性。而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則是兩者本質區別的根源所在。前者自願(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另有目的之輩)向社會或個人(受益者)無償捐助或提供志願服務,幫助受益人擺脫困境。是一種單方向的幫助也可能是一種雙方向的助,畢竟主體明確後其自身獲取回饋的可能性更大,而後者是個人通過社會這個媒介進行救助,通常情況下以財力物力為主。並主要表現為一種單方向的無反饋的救助。畢竟在這樣的事實行為主體一般不像慈善那樣容易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