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與風俗/和諧中華知識文庫

禮儀與風俗/和諧中華知識文庫

習俗禮儀是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範,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如果沒有這些禮儀規範。往往會使人們在交往中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於人,鬧出笑話,所以熟悉和掌握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禮儀與風俗》中我們從社會、校園、家庭幾個方面介紹各民族的文明禮儀,及各民族的風俗風情。《禮儀與風俗》由阮建芳所著。

基本介紹

  • 書名:禮儀與風俗/和諧中華知識文庫
  •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 頁數:186頁
  • 開本:16
  • 品牌:同心
  • 作者:阮建芳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770990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中國二千多年的春秋時代,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在他的著作《論語》中,闡述了這個觀點。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且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有著悠久的文明史。在阮建芳所著的《禮儀與風俗》中我們從社會、校園、家庭幾個方面介紹各民族的文明禮儀,及各民族的風俗風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禮是什麼
禮是什麼
禮緣何而作
禮的要素
第二章 傳統家庭禮儀
父母子女之禮
鄰里之間的禮儀
夫妻之禮
第三章 社交禮儀
第四章 中國古代節日風俗
元旦(春節)
立春
元宵
上巳
寒食
清明
端午
六月六,伏日,立秋
七夕
中秋節
重陽節
十月朝,立冬,冬至
大儺,臘日,臘八粥
祀灶
除夕

文摘

禮是什麼
中國是禮儀之邦,古代文化是禮樂文化。因此,說到中國傳統文化,不能不說到禮。1983年7月,著名史學大師錢穆先生向美國學者鄧爾麟談及中國文化的特點以及中西文化的區別,認為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首先,禮是人類自別於禽獸的標誌。人是從動物界脫胎而來的,人與動物有共性,也有區別。人與動物的區別究竟是什麼,這是人們常常思考的問題。《禮記·冠義》:“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記·曲禮》說:“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唐。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知自別於禽獸。”
其次,禮是文明與野蠻的區別。這是更高一個層次的區別,是指族群與族群,或者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區別,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相傳孔子作《春秋》,以為萬世龜鑑。後人對於孔子為什麼作要《春秋》有很多討論。韓愈在他的名著《原道》中說:“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他認為,一部《春秋》,講的無非是嚴夷夏之別。而夷夏之別無非是一個“禮”字。
第三,禮是自然法則在人類社會的體現。孔子在回答魯哀公“君子何貴乎天道”之問時說:“貴其‘不已’。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其久,是天道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籠罩大地,哺育萬物,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它晝夜交替,寒往暑來,具有不可逆轉的力量。儒家看到了天地的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為孔子的天道觀。宇宙永存,自然法則不可改變,是天然合理的。人類社會要與天地同在,就必須“因陰陽之大順”,順應自然規律,仿效自然法則才能生存。治國、修身之道只有與天道一致,才是萬世之道,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儒家認為禮就是天道在人類社會的運用,儒家在禮的設計上,處處依仿自然,使之處處與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據。《禮記·禮運》:“夫禮必本於天,動而之地,列而之事,變而從事,協於分藝。”‘《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了趙簡子與子大叔的大段對話。子大叔說:“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他詳細地說到禮如何“則天之明,因地之性”,“以象天明,以從四時”,是仿照自然法則而制定的,“故能協於天地之性”,所以是“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禮記·樂記》:“禮者,天地之序也。”《左傳》文公十五年,季文子云:“禮以順天,天之道也。”《左傳》成公十六年,申叔時云:“禮以順時。”
第四,禮是統治秩序。古代中國在中央與地方、上級與下級,以及並列關係的處理原則,都用“禮”的形式來體現。如天子對於各諸侯國,要定期進行視察,以便了解下情,稱為“巡守禮”,《禮記·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而望祀山川。……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東巡守之禮。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南巡守之禮。十有一月,北巡守,至於北嶽,如西巡守之禮。”諸侯朝於天子日“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所以說,朝覲之禮是要明君臣之義。至於諸侯之間,則要定期聘問,以聯絡感情。這些禮制對於維繫一個幅員遼闊的王國,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禮是國家典制。國家典禮都是按照以人法天的原則制定的。天子與北極天帝相對應,天乙所居在紫薇垣,則天子所居稱紫禁城。《周禮》設計出一套理想官制,設天地春夏秋冬六官,象徵天地四方六合。六官各轄六十職,總計三百六十職,象徵天地三百六十度。隋唐以後,這套制度成為歷朝的官制模式。稱職官制度為職官禮,稱軍政制度為軍禮,甚至連營造法式,也因品階官爵高下而異,處處包含等級制度,所以也是處處為禮。
第六,禮是社會一切活動的準則。儒家認為人的活動,應該符合於“德”,要體現仁、義、文、行、忠、信的要求,為此,根據德的行為要求,制定為一套規範,也稱之為禮。如婚禮應該如何舉行,喪服應該如何穿著,對父母應該如何服侍,對尊長如何稱呼等等。儒家將倫理道德歸納為一系列準則,認為是社會活動中最合理的原則,《禮記·仲尼燕居》說:“禮也者,理也。”《禮記·樂記》說:“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第七,禮是人際交往的方式。人與人交往,如何稱乎對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如何宴飲等等,都有禮的規定。行為合於禮,是有教養的表現,反之則不能登大雅之堂。甚至在雙方並未見面,用書信交流時,也有特殊的禮貌用語。禮的內涵是如此豐富,因此,儘管中國是禮儀之邦,但是沒有人可以用“一言以蔽之”的方法給“禮”下一個定義。
P3-5

序言

習俗禮儀是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範,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如果沒有這些禮儀規範。往往會使人們在交往中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於人,鬧出笑話,所以熟悉和掌握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處。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會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的恰到好處。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