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一日捐

提倡個人捐贈不低於一天的經濟收入的善款(在職人員月收入總和除以22個工作日,離退休人員按月收入除以30天計算),目的是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積德行善傳統美德,倡導以人為本、樂於奉獻的互助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慈善一日捐
  • 外文名:Charitable donation
  • 含義:提倡個人捐贈不低於一天經濟收入
  • 目的:扶危濟困,積德行善
  • 相關學科:心理學
名詞解釋,存在問題,相關活動,

名詞解釋

從心理學上講,假設一個人一個月工資2200,除以22個工作日,平均每天工資100元,那么,與直接捐100元相比,人們更傾向於捐“一天的工資”(當然也是100元);這是因為直接捐時,人們會考慮:這100元屬於我,這100元可以買多少菜、打多少分鐘電話、打幾回計程車……;捐“一天的工資”時,人們會考慮:這100元屬於我一天的勞動,我這一天的工作所得的薪水不久就要給別人幫很大的忙,我這一天很有成就感。

存在問題

宣傳發動不夠,目前主要依靠政府層層動員大會發動。
大眾對“慈善一日捐”的目的、善款用途缺乏了解。對“一日捐”有誤解,一日捐應該捐自己一日的純收入才是合理的,比如你一天工資100,去除房租房貸,交通通訊費用,吃飯生活費用。
在許多機構,如浙江寧波的某事業單位,慈善一日捐為強制性捐款,並且要求捐贈的金額遠遠超出一日工資,達到四日五日不等。違背了一日捐的初衷,失去了“一天的工資”這樣的心理優勢。但是這類問題並無相關機構監督;再比如山東濱州的市政府某部門,慈善一日捐也為強制性捐款,廳級1000,縣級800,科級500,其他300,還要舉行儀式,這正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表現,即使在反四風的今天,依然出現這種情況,令人擔憂。慈善事業的健康成長發展,政府倡導與民眾自願如何完好契合,依然任重而道遠。

相關活動

“慈善一日捐·濟困送溫暖”是由南京市慈善總會創立的一個大型慈善捐贈活動。截止2014年11月20日,已連續開展了15年,累計募集善款3.9億元,救助困難群體人數達百萬餘人次。“一日捐”善款主要用於慈善機構開展“濟困送溫暖”活動,實施助學、助老、助孤、助醫、助殘、助困等“六助”工程,並為南京市困難民眾過一個歡樂的春節提供物資和經濟上的資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