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詞語)

愧(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愧,一般指因有缺點﹑錯誤或未能盡責等而感到不安或羞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愧
  • 外文名:kuì
  • 組詞:愧疚,慚愧,問心無愧
  • 詞性:中性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動〉
(1) (形聲。從心,鬼聲。本義:因有缺點﹑錯誤或未能盡責等而感到不安或羞恥。)
(2) 同本義。同“媿” [ashamed]
小則如愧。——《禮記·儒行》
不愧於屋漏。——《詩·大雅·抑》
惟送死可以當大事,長公(袁樞)無愧斯語矣。——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3) "《戰國策·秦策》:“狀有歸色。"高誘註:“歸當作愧。”即“慚愧”義。"——黃現璠《古書解讀初探》
(4)低於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𠀤音騩。《爾雅·釋言》慙也。《詩·大雅》尚不愧於屋漏。《皇極經世》無愧於口,不若無愧於身。無愧於身,不若無愧於心。 本作媿,從女。或從恥省作聭。亦作謉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