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銨鎂結石

感染性結石一般指本詞條

磷酸銨鎂結石(Struvite stones),是一種感染石,感染性結石,主要由六水磷酸銨鎂和碳酸磷灰石組成,最初發現於蝙蝠糞便中。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磷酸銨鎂結石
  • 英文名稱:Struvite stones
  • 其他名稱:感染石,感染性結石
  • 組成:六水磷酸銨鎂和碳酸磷灰石
  • 礦物學名稱:鳥糞石
  • 最初發現地點:蝙蝠糞便中
基本記錄,結石,病因,

基本記錄

在各種文獻中,磷酸銨鎂結石有許多同物異名。由於這種結石是尿路感染所致,故亦稱為感染石或感染性結石。在化學分析中,這種結石含有三個陽離子(Ca2+、Mg2+、NH+4)和一個陰離子(PO43-),因此,早期亦曾被稱作三價磷酸鹽結石。磷酸銨鎂結石是由尿路中能產生脲酶的細菌所致的疾病。這種細菌大多為變形桿菌,其次為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它們所產生的脲酶可催化尿素分解為氨和二氧化碳,氨再與水化合成氫氧化銨。氫氧化銨是一種鹼性物質,可使尿中的PH值顯著升高。當尿PH值達到7.2時,離子銨可與尿中的鎂和磷酸根結合,形成磷酸銨鎂。在尿素分解時,還會產生大量的二氯化碳,二氧化碳進一步水合成碳酸後,再解離出碳酸根。同樣在鹼性溶液中,鈣和磷酸根化合成磷灰石,爾後再與碳酸根結合成碳酸磷灰石。

結石

當尿中的磷酸銨鎂和碳酸磷灰石達到過飽和水平時,便會析出晶體。然而,這些晶體須粘附到尿路上皮後才能繼續長大成石。細菌分解出的氨與保護尿路上皮的硫酸粘多糖的電荷具有親和力,可使硫酸粘多糖的親水性發生改變,進而銨離子吸附到硫酸粘多糖的硫酸根上,隨之促使磷酸銨鎂晶體粘附到尿路上皮。依賴這種成石晶體的粘附機制和相關離子的過飽和狀態,結石得以迅速形成和生長。體外實驗發現,變形桿菌在四小時就能產生結石。臨床上,
由於這種結石生長迅速,易被腎內集合系統塑形,往往可以長成較大的鹿角形結石。在此也特別指出,鹿角形結石並非感染石的代名詞。國外報導,約有3/4的鹿角形結石是感染石;而根據南京鼓樓醫院大樣本結石分析,感染石只占鹿角形結石的1/4。

病因

磷酸銨鎂結石的病因容易查明,均繼發於尿路反覆感染和尿路解剖異常者。發病年齡高峰在60歲以上,女性多見。易感因素是尿路梗阻、神經源性膀胱以及長期留置導尿管等。在臨床上,應注意在概念上將這種感染性結石與結石並發感染區別開來。前者是感染引起結石;而後者則是結石引起感染,這種感染一般為大腸桿菌所致,而大腸桿菌是一種不產生脲酶的細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