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動脈瘤又稱黴菌性動脈瘤、細菌性動脈瘤,占0.5%~2.0%,指因外界細菌侵入或由血管內、血液自身感染引起的動脈瘤。感染性動脈瘤易破裂,常累及重要臟器,診斷較難。雖不多見,但致殘率和死亡率很高。
基本介紹
- 別稱:黴菌性動脈瘤、細菌性動脈瘤
- 就診科室:普通外科
- 常見病因:動脈內膜在損傷的基礎上受到各種微生物的直接侵襲可引起感染性動脈瘤。
- 常見症狀:發熱、伴疼痛(脹痛、跳痛或觸痛)及搏動性腫塊等。
- 傳染性:無
病因
臨床表現
檢查
少數動脈瘤在正、側位X線平片能顯示瘤體壁呈蛋殼狀鈣化陰影。
2.動脈造影
可顯示動脈瘤的部位、大小,了解動脈受累的具體範圍和側支循環情況。動脈造影不但能明確診斷,且對擬定手術方案具有一定參考依據。如動脈瘤內有附壁血栓時,動脈造影可顯示正常動脈管腔。
3. 超聲檢查
B型超聲檢查可測定有無動脈瘤、動脈瘤大小和範圍,並可作為術前和術後定期隨診檢查。心臟M型超聲可能發現感染性心內膜的贅生物或動脈導管末閉等先心病改變。
4. 放射性核素檢查
常用於腹主動脈瘤的檢查,靜脈注射99鎝(99mTc)後,進行閃爍照相,可明確有無動脈瘤,或顯示動脈瘤的大小和範圍。67Ga-枸櫞酸鹽掃描或131In標記的白細胞可顯示腹主動脈的局部核素濃聚而提示感染性動脈瘤的存在,多用於反覆菌血症而感染灶不明確的病例。
5.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是一種無損傷性檢查方法,對診斷體腔內主動脈瘤很有幫助,也可作為定期隨診檢查以觀察動脈瘤的發展,提供擬定治療方案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