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感古廟
- 別名:順應廟
感古廟的來歷,感古廟風俗與軼事,太史慈封號,奉新感古廟風俗,新建縣感古廟的傳說,感古廟的分布,奉新縣,靖安縣,新建縣,南昌縣,宜豐縣,其他祭祀太史慈的地方,現存感古廟,感古廟詩歌,
感古廟的來歷
孫策定豫章後,因劉磐為寇於贛西北諸縣,便派太史慈任建昌都尉管轄贛西北地區,從此劉磐絕跡,後孫權任上,依然付南方之事體於太史慈,治理海昏、建昌等贛西北諸縣,40歲卒于海昏任上。太史慈任職期間,平劉磐,治山越,深受百姓愛戴,葬於新吳(今奉新)南鄉感古,當地為了感謝與銘記太史慈,便在其墓旁建廟來祭祀,太史慈從此受了奉新鄉人的血食。
據舊志記載,起初,太史慈廟的廟號爵位,依如生前,可能為 “太史慈廟” 或 “建昌都尉廟” 。後在宋孝宗乾道年間(1165年),因孝宗大敗金人於淮河,為感謝八方神靈助佑,欲褒獎封賞一些素以靈驗著稱的地方神祇,於是奉新百姓為太史慈請封,孝宗便賜了太史慈廟 “ 順應廟 ” 這個名字。第二年(1166年)百姓再次請封,於是太史慈被封為靈惠侯。
後順應廟改名感古廟。
感古廟初為奉新縣獨有,後漸漸擴散至其他贛西北諸縣,甚至太史慈為建昌都尉時未曾涉足的南昌縣、新建縣和宜豐縣均有感古廟出現。
感古廟風俗與軼事
太史慈封號
太史慈在鹹淳年間(1265~1274)又再次被封賜,甚至連父母、妻子、兒子與兒媳都得到封賜:太史慈被封為福善威顯廣佑靈惠王,太史慈的夫人被封為昭懿順惠顯正協佑妃,父親封為衍慶孚佑廣惠毓善公,母累封為嘉德順佑昭懿慈應夫人,兒子太史享被封為靈濟王子,兒媳被封為贊慶妃。從這時,順應廟中有屬神神位了。
奉新感古廟風俗
據李琮的《順應廟記》中所載,奉新縣南鄉的太史慈廟每年都有非常隆重的祭祀儀式,端午前四天,鄉人將順應廟中的太史慈像恭恭敬敬的請出來,置於行祠中供奉五日,並有遊行活動,待端午後一天,再將神像送還。
新建縣感古廟的傳說
有一位李姓豐城縣人,某天帶著自己的孫子,在感古菩薩生日的那天,帶著祭品,去拜感古廟。他堅持每年去拜感古廟已有八十個年頭了,這一年他八十八歲。路過丁家塘的時候,老人手裡的祭品公雞脫手飛走了,公雞在飛,老人在追,突然天上掉下來一個香爐,公雞不飛了,站在香爐上鳴叫,老人家以為感古菩薩顯靈,趕忙下拜。這個事情被附近鄉人聽說,大家便決定出資在香爐飛下的地方修建一座感古廟。這便是新建縣感古廟的來歷。
這座廟在1749年春毀於大雨,重建的時候,丁姓與其他村民就廟的修建權發生了爭執,後在知縣邸蘭標的正義裁斷下,丁姓與其他村民各修一座廟,而丁家的感古廟修在原址上,其他村民在丁家感古廟南2里處修了一座新感古廟。為了感謝邸蘭標的公正,這兩座感古廟裡都豎了邸蘭標的塑像。
感古廟的分布
奉新縣
- 南鄉 · 感古 感古廟(李琮1167年重修,最早的感古廟)
- 南鄉 · 感古 順應行祠
- 新安鄉 · 梅堎圍 感古廟
- 新安鄉 · 雄嶺圍 感古廟
- 新安鄉 · 龍溪 順應行祠
- 馮川縣城東門處 順應行祠(王珣建)
- 奉新鄉 · 洪塘 順應行祠
靖安縣
香田 · 感古山 感古殿
新建縣
- 流湖鄉 · 丁家塘 感古廟
- 流湖鄉丁家塘感古廟南二里 感古廟
南昌縣
武陽渡 感古廟
宜豐縣
澄塘鄉 感古廟
*此處資料來源
其他祭祀太史慈的地方
- 奉新縣 · 建康鄉 · 青岡山 青岡廟。相傳太史慈攻劉磐時過此民感德祀之
- 奉新縣 ·奉新鄉 · 龍梘 將軍壇
現存感古廟
- 靖安縣 · 況鐘園林 感古亭
靖安香田的感古殿雖遭破壞,但在建設況鐘園林的時候,於1985年原感古殿東北數百米新修一感古亭。感古亭上有一副對聯,曰:“澤被鄉人崇太史,亭名感古話東吳” - 新建縣 · 流湖鄉 · 丁家塘 感古廟(1995年重修)
感古廟詩歌
感古廟曾香火鼎盛,直至清順治年間,逐漸荒廢,時胡以溫做縣令時,曾到感古廟處拜祭,唏噓其傾圮變遷,賦詩曰:
“蕭蕭風雨一龕孤,碧篆青燈乍有無。 衰草長堤多積雪,夕陽古樹集慈烏。 東吳自此夸英烈,北海於今仰壯謨。 誰道此方廢祀事,千山如戟寫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