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

由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於2008年2月17日晚20: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獲得2007年“感動中國”榮譽的人物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閔恩澤,黨的理論傳播者方永剛,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謝延信,香港教育界的傳奇夫妻鐘期榮胡鴻烈,用愛心喚醒英雄的妻子羅映珍,為保護民眾生命財產犧牲的空軍飛行員李劍英,被稱為湖南張海迪的殘疾人李麗,堅守醫德的醫生陳曉蘭,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孟祥斌。此外,感動中國還向“嫦娥一號”衛星研製開發團隊表達了特别致敬。

基本介紹

候選人名單,評選結果,錢學森,閔恩澤,謝延信,鐘期榮、胡鴻烈,陳曉蘭,羅映珍,李麗,李劍英,孟祥斌,方永剛,特別獎,

候選人名單

  • 黃國雄:幫助別人重於個人生命
  • 李守軒:村支書倒在抗旱第一線
  • 高亞斌:為農村青年謀出路
  • 何振梁:奧運追夢人
  • 才嘎:可可西里保護神
  • 陳曉蘭:良心醫生
  • 羅映珍:用愛喚醒生命
  • 陸永康:“跪”教36年
  • 廷巴特爾:從將軍之子到草原之子
  • 曹瑜:捐腎救父書寫感恩篇章
  • 安紹華:把好人作到底
  • 趙雲亮:孝子救父偷捐肝
  • 王樂義: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
  • 周小蓮:助腦萎縮兒女闖鬼門關
  • 陳登峰:老支書欲賣祖屋修路
  • 王布和:草原人民的好醫生
  • 武秀君:千金一諾,替夫還債
  • 陳美麗:孤兒寡母替丈夫還債
  • 謝延信:30多年照顧亡妻父母
  • 張桂梅:54個孩子的母親
  • 四朗志瑪:照顧孤寡老人47年
  • 張品正:32載照料鄰家奶奶
  • 陳玉華:帶盲鄰居出嫁
  • 吳新芬:好軍嫂
  • 寧波市民:“萬人助學”凸現和諧
  • 徐義勝:外來務工捨命救兒童
  • 陳吉:四年背重病同學上學
  • 錢學森:中國飛彈之父
  • 鐘期榮胡鴻烈:傳奇夫妻毀家辦學
  • 崔永元:慈善基金救助"活字典"
  • 姚止平: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 鄭復生:以病殘之軀回報社會關愛
  • 曾麗芬:11歲女孩賣字救母
  • 李小化:警官為救兩落水者犧牲
  • 林昭朗:新中國最早的航天人
  • 黃金蓮:坎坷辦學讓吳儀掉淚
  • 李麗:身殘志堅奉獻公益事業
  • 楊應君農婦:臨危救5女童
  • 孟祥斌:解放軍中尉救人犧牲
  • 孫桂娟:老太伺候癱瘓兒媳20年
  • 毛陳冰:女大學生千里獻血救人
  • 白春蘭:誓讓沙海變良田
  • 葛新峰鮑宏艷:美女大學生嫁毀容士官
  • 陳敬道:放棄城市工作農村資教
  • 豆洪波:撐起大山深處孩子未來
  • 黃來女:背著癱瘓爸爸上學
  • 李連杰:發起"壹基金"慈善項目
  • 李玉堂:負債20萬義務治理河灘
  • 劉德華:B肝防治宣傳大使
  • 盧文建:"借眼"快板授課12年
  • 莫純通:一人撐起大山深處學校
  • 牧琳愛:美國老太情傾山東農村
  • 慕振奎:資助學生盼其回報社會
  • 曲鳳琴:一人改變荒島孩子命運
  • 王娟:十年無悔教聾啞兒說話
  • 熊貽華:堅守孤島學校33年
  • 顏展紅:賺2元存5角助困難學生
  • 楊愛梅、徐臣華:夫妻哨所,十年堅守
  • 趙在和:慈善義工募百萬助學款
  • 王中軍:校長跪地乞捐救學生
  • 何金娣:特殊教育的天使
  • 馮銳森:資助甘肅三千窮孩子
  • 江可伯:20年捐贈公益七千萬
  • 唐建華:掏空百萬積蓄救助患者
  • 王明殿:住貨櫃的"裸捐"富豪
  • 穆孟傑:舉債百萬辦盲校
  • 李繼東:耗盡家財收留愛滋患者
  • 劉淑清:百萬富婆辦免費福利院
  • 張玉良:為救工友吸入致命毒氣
  • 王樹先:老人洪水中救出18人
  • 汪洋:見義勇為綻放生命光輝
  • 馮彪:退伍兵勇救兩人後犧牲
  • 王彥西:垃圾搬運工捐款幾十萬
  • 胡同開:靠撿垃圾養13個孩子
  • 王家玉:收養214名孤殘兒童
  • 王艷玲:母愛不需要血緣
  • 江詩信:資助莘莘學子十春秋
  • 陳立強:為母親嘗百草
  • 王輝英、范惠娣:姐妹倆23年愛心接力
  • 盲人四兄弟:孝順老娘是最幸福的事
  • 陝縣礦難救援集體:75小時的生死營救
  • 黨素珍:礦工媽媽
  • 嫦娥奔月研發團隊:嫦娥一號升空
  • 張曉:寒門孝子攜母治病
  • 黃久生:資助680多戶孤寡家庭
  • 張海霞:貧困女借款救陌生人
  • 林伯權:獨行俠走遍中國談防艾
  • 張全收:農民工的領航者
  • 孔媛媛:用足跡丈量的青春
  • 丁曉蓮:自辦學院讓貧困生寄讀
  • 河北志願者:徒步千里挺進大別山
  • 葛春:馬背上的電工
  • 裴春亮:"村官"為鄉親建別墅
  • 馬復興:無手教師山村寫愛27載
  • 甘連喜:援外醫療隊模範隊長
  • 田金珍:為留守兒童呼喊
  • 趙希海:還大山一片新綠
  • 程德忠:中國器官捐獻第一人
  • 李中華:試飛英雄
  • 鄧平壽:泥腳書記,公僕楷模
  • 辛文:慈善組織默默助學22年
  • 李劍英:飛行員迫降犧牲
  • 金飛豹:追求卓越,超越巔峰
  • 張曉群:大連市民的私人醫生
  • 閔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

評選結果

錢學森

主要事跡
錢學森,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飛彈和太空飛行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飛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錢學森錢學森
1965年,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劃,建議把人造衛星的研究計畫並列入國家任務。在實施人造衛星研製計畫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
錢學森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面的,他以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飛彈和太空飛行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飛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頒獎辭
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推選理由
閻肅:大千宇宙,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 沖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雲志。壽至期頤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杜玉波:輾轉回國,錢學森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硬勁;力學、噴氣推進、航天技術,錢學森展現了一位科學家在研究上的牛勁;東方紅衛星、神舟飛船、嫦娥奔月,錢學森給中國航天事業打了足夠的底勁;今天,這位中國航天之父所開拓的事業正闊步向前,衝勁十足!
陳章良:他不僅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在航天領域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

閔恩澤

主要事跡
閔恩澤,男,84歲。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煉油催化套用科學奠基人。200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他成為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位獲獎人之一。
閔恩澤閔恩澤
閔恩澤1955年在美國學成後衝破重重阻礙回國。60年代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為中國自主開發了微球矽鋁裂化催化劑,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滿足了國家的急需,為我國煉油催化劑製造技術奠定了基礎。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條件下,他沒有忘記科研工作,領導了多種催化劑等的研製和開發,也均投入生產和套用,使我國煉油催化劑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煉油催化劑跨越式發展。
1980年以後,他指導開展己內醯胺磁穩定床加氫研究,使我國裂化催化劑生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滿足了我國煉油工業的發展和油品升級換代的需要。
閔恩澤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專家,為我國石油化工工業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團隊,他進入綠色化學的研究領域,把催化劑科學技術擴展到了套用於生物質資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導的生物柴油生產和套用的研究已經取得長足進展。
從60年代,閔恩澤已經多種疾病纏身,並被發現有肺癌,切除兩片肺葉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沒有放棄中國的石油催化事業,一直堅持工作並不斷取得突破進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線。
頒獎辭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站出來!燃燒自己,照亮能源產業。把創新當成快樂,讓混沌變得清澈,他為中國製造了催化劑。點石成金,引領變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國科學的催化劑!
推選理由
陸小華:歸國五十多年,奠基中國煉油催化套用科學,以知識報效國家,一生成果難數,開發生物柴油推動綠色化工,憑貢獻樂享人生。
任衛新:青春投學,愛國有志;耄耋赤子,報國有恆。成就卓著,貢獻卓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謝延信

主要事跡
謝延信,男,55歲,河南焦作煤業(集團)鑫珠春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機電科工人。
謝延信謝延信
1973年,劉延信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第二年7月,謝蘭娥去世前,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此後,劉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成就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動地的謝延信(劉延信後改姓為謝)。
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再也沒有站起來。一老,一癱,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
謝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頒獎辭
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他的頭卻從沒有低下!用33年辛勞,延展愛心,信守承諾。他就像是一匹老馬,沒有馳騁千里,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峰頂。
推選理由
杜玉波:這個人對愛情忠貞,對老人孝順。謝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陳淮:家庭是什麼,是人世間最可信賴的社會細胞。謝延信作到的不僅僅是孝,這是對家庭親人的忠誠,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就是這種忠誠。

鐘期榮、胡鴻烈

主要事跡
鐘期榮胡鴻烈,兩位均已89歲高齡,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1987年胡鴻烈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1993年第八屆開始,他連續兩屆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常委。
鐘期榮、胡鴻烈鐘期榮、胡鴻烈
胡鴻烈及鐘期榮夫婦青年時代已經是民國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兩人學成回香港後,一直是執業律師。因感於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1971年他們自資創辦樹仁學院,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為香港社會培養數以萬計的人才。
35年來,胡氏夫婦為學校拼盡心力,生活非常節儉。胡鴻烈更不惜以遲暮之年,回律師樓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為學校大樓掙工程費。據估算,兩人創立樹仁學院,奉上畢生積蓄估計至少4至5億元。
1979年,胡博士獲邀回大陸,出席中國國慶三十周年紀念,獲鄧小平接見,成為第一位踏足內地的立法局議員,並在1987年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
頒獎辭
獅子山下的愚公,香江邊上的夫子。賢者伉儷,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為了學生,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為教育做出楷模。
推選理由
陳淮:作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作好事,始終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終生!
王曉暉:他們的信仰觀照了許多社會無力的角落,當我們每個人都去彌補社會缺位的時候,其實也彌補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們為百年樹人,更樹仁義於百年。
王振耀:我想到了中國的武訓。胡鐘夫婦本為青年才俊,意氣風發,但感於貧困學子,即拋家舍業,投身教育,一座樹仁學院就是一座豐碑,永遠感動中國。

陳曉蘭

主要事跡
陳曉蘭,女,55歲,原上海一家地段醫院的理療科醫生。陳曉蘭一直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種醫療器械達20多種,其中8種假劣醫療器械被查處,因此被央視評為2006年度“3·15質量先鋒” 。
陳曉蘭陳曉蘭
在她與假劣醫療器械10年的鬥爭中,為了取得一手證據,她曾假扮病人,冒著危險 “以身試針”。在她的推動下,國家專門多次下發檔案,取締和查處了七種一度使用很廣的偽劣醫療器械和治療方法,曾受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肯定和獎勵。
2007年,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已經正式聘請她為“食品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
頒獎辭
雖千萬人,吾往矣!曾經艱難險阻,她十年不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推選理由
彭長城:她只是一個弱女子,卻挑起了維護醫療環境純潔的大任,屢遭報復,陷入困窘,依然堅持,無怨無悔,最終推動主管部門出台多個法規性檔案。她所作的對得起作為一位醫生的良知。
于丹:一個弱婦女子冒著生命危險揭露行業潛規則,她代表了這個社會核心價值的方向。

羅映珍

主要事跡
羅映珍,女,27歲,中共黨員,從1998年9月起在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小勐統鎮計生服務所工作。
羅映珍羅映珍
羅映珍的丈夫羅金勇是雲南省永德縣公安局民警。作為一名警察的妻子,羅映珍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積極弘揚家庭美德,不但熱心本職工作,而且熱愛公安事業、關心支持緝毒工作。多年來,她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當代女性的奉獻之歌、正氣之歌、愛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羅金勇與妻子羅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羅金勇臨危不懼與3名毒販進行了殊死搏鬥,因寡不敵眾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從那以後,羅映珍肩負起了照顧丈夫的責任,不離不棄,精心呵護,無怨無悔。羅金勇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羅映珍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儉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說話,並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用日記呼喚著丈夫意識深處的覺醒。
羅金勇已從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狀態中甦醒過來,能眨眼,能開口講"你好"、"是"、"累了"等幾個簡單的字,並在特殊的體位下能喝水。見證了這個奇蹟的人們都說,是羅映珍的堅持和愛,喚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評選為感動雲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國婦聯、雲南省婦聯分別授予羅映珍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臨滄市公安局還授予羅映珍二級警司警銜。羅金勇及其妻子羅映珍的先進事跡經全國各大新聞媒體宣傳報導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社會各界紛紛伸出關愛和援助之手,積極支持好警嫂羅映珍。
頒獎辭
把愛人從沉睡中喚醒,是生命的奇蹟,還是心靈的力量?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甜蜜不是愛情的標尺,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
推選理由
劉姝威:誰說久病床前無賢妻?羅映珍用行動告訴我們: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王曉暉:苦難磨勵愛情的堅強,愛情總因苦難而顯光芒。她不僅喚醒了丈夫,也喚醒了許多人在這紛雜時代中對內心情感最深處的拷問。

李麗

主要事跡
李麗,女,45歲,衡陽人,1歲患小兒麻痹症,童年從未站起來過;40歲時再遭厄運,車禍讓她下半身完全癱瘓,從此與輪椅為伴。
李麗李麗
在多舛的命運里,她不僅沒有怨天尤人,還選擇了一條向社會傳播愛心之路。
她創辦了“李麗親職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網站“麗愛天空”,長期從事公益事業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後義務深入省內外100多個學校、企業、社區、監獄開辦親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聽眾達10萬餘人次;幫助近百名厭學孩子重返校園、數十名中學生戒除網癮,為近萬名學生樹立自信。4年多時間裡,她的善行使得20多萬人獲得心靈的洗禮。她還成了很多服刑人員的“偶像”,被人們譽為“感恩天使”、“湖南的張海迪”、“中國的海倫·凱勒”。
頒獎辭
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五年時間,溫暖八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
推選理由
王振耀:我們從李麗的事跡中感到了愛的力量。李麗也證明這樣一點,一個人無論多么平凡,無論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獻愛心,就一定能夠促成社會的良好道德風尚的廣大。
于丹:孱弱的身體,強大的心靈,這個座標對太多健康的軀體是一個提示,讓我們更多自省,看到真誠與善良的心靈力量是無邊的。

李劍英

主要事跡
李劍英,河南鄭州人,空軍上校軍銜,歷任飛行員、飛行中隊長、領航主任等職。
李劍英李劍英
2006年11月14日,李劍英在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發動機空中停車。此時,飛機高度194米,跳傘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範圍內,分布7個自然村,居住著3500口人。當時飛機上還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餘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跳傘後的飛機失去控制,墜入村莊,後果不堪構想。16秒的時間內,為了保護人民民眾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後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迫降過程中,飛機受到高出地面水渠護坡阻擋,爆炸解體,李劍英同志壯烈犧牲。在16秒時間裡,他用生命寫出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優美讚歌。
李劍英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軍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並追授“空軍功勳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頒獎辭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推選理由
陳小川:李劍英說過這樣的話:“老百姓對我們那么好,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正是軍人的沛然正氣與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任衛新:生為國生,榮為國榮,碧空長劍,英雄不死。永恆的十六秒,他用軍人的生命譜寫了熱愛人民熾烈的壯歌。

孟祥斌

主要事跡
孟祥斌,男,28歲。第二炮兵某旅機要參謀。
孟祥斌孟祥斌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帶著妻子葉慶華和女兒到市區購物。11時20分左右,在經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餘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一邊沖向橋邊,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不顧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鐘後,前來救援的摩托艇漸漸靠近了他們,孟祥斌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員的手中,自己卻再次沉入水中。13時40分,被打撈起來的孟祥斌被送往醫院急救,但是卻沒能挽留住他年輕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禮上,浙江金華市近3萬名民眾自發從四面八方趕到金華市殯儀館,為捨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東齊河人,愛學習、肯鑽研,曾當選第二炮兵工程學院第七次黨代會代表。
頒獎辭
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推選理由
彭長城:我們常常無時無刻地追問自己人生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於追問,而在於行動。而孟祥斌用縱身一躍放大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紀寶成:真的仁者視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願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

方永剛

主要事跡
方永剛,男,44歲,中共黨員,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方永剛入伍20多年來,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立足本職崗位,深入學習、積極傳播、模範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在黨的理論武裝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方永剛方永剛
方永剛熱愛本職,兢兢業業,在軍校教員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把業餘時間全部用在了刻苦學習和研究黨的創新理論上,正是憑著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一步,他的學習研究就會跟進一步、深入一層,不斷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後出版16部政治理論專著,完成10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榮獲全軍院校育才銀獎、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大連市委講師團成員、瀋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先後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被官兵民眾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
2006年11月,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的方永剛,仍然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學生上完最後兩節課,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
方永剛真學、真信、真情宣傳、真誠實踐黨的創新理論,用生命的激情詮釋了一名軍校教員的敬業奉獻精神和高尚師德師風。
頒獎辭
一個真正的戰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個忠誠的戰士,在垂危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論家 ,更是敢於奉獻生命的實踐者。在信仰的戰場上,他把生命保持在衝鋒的姿態。
推選理由
陸小華:有人說,理論是灰色的。他作為一個理論工作者,以他的實踐和人生告訴人們,理論是彩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陳小川:他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中,思考中國的今天和未來,他是偉大理論的真誠播火者,他所傳播的理論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贏得了青年一代。

特別獎

主要事跡
我國首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科技自主創新取得的標誌性成果,是中華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實現的又一個重大的跨越。在這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航天工程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嫦娥一號”衛星研製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
“嫦娥”團隊“嫦娥”團隊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宏大的系統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國自己的技術、自己的產品、自己的設計、自己的條件完成的。“嫦娥一號”,是完全的“中國製造”!
推選理由
彭長城: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平均年齡僅30歲。副總指揮34歲,副總設計師37歲,總體主任設計師36歲。這是一群航天才俊,為達到“精確變軌,繞月飛行,首飛成功,一年壽命”的探測工程目標,他們針對月球探測衛星的新特點,集思廣益開拓進取,短短三年多來先後攻克了軌道設計、月食問題、數傳定向天線研製、衛星熱設計、導航與控制分系統設計、測控數傳分系統設計、紫外月球敏感器、數管分系統設計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這是一隻高度團結的隊伍,統一決心、統一意志、統一目標和統一行動。這是一支不負眾望的團隊,11月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當嫦娥一號衛星以超出設計預期的精準度進入環月工作軌道的那一刻,舉國歡慶、全民振奮。中國人千年奔月的願望終於夢想成真。“我們期盼成功,因為你們的衛星打多高,我們的頭就能昂多高”。中國航天人再一次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雄辯地向世人昭示,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現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斷譜寫新的華章。中華民族完全能夠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最崇敬他們,創造驚天動地的偉業
最熱愛他們,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
大江後浪推前浪,
豐田新穗趕舊穗。
好日月,好社會,崛起振興
靠的就是這新一輩
陳章良:少年壯志當拿雲。一個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十年磨一劍,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來的飛天之夢。從此,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環顧宇宙,驕傲在心中蕩漾。輝輝中華,泱泱大國,開始展示一個文明古國應有的大氣與輝煌。
王曉暉:嫦娥是中國美麗的傳說,嫦娥一號是中國強大的現實。神話成真的設計者們飛揚著青春,飛揚著激情,飛揚著智慧,飛揚著報國志,飛揚著強國夢。70後、80後們證明他們已經接過承載著中華復興使命的接力棒,以超越前人的速度雄心大展,劍指未來。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科技創新的轉折點,更是中國航天人完成代際交接的里程碑。
紀寶成:一個千古不變的奔月夢想,幾代中華兒女的不懈追求,時間推移到公元2007年,嫦娥飛起,一個民族的心也一起飛騰。壯哉嫦娥,圓我中華千年飛天夢想;壯哉中華,崛起神州,飛騰世界。
劉姝威:中國人對於奔月的夢想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但是,真正將這一夢想變為現實的,是當代的航天功臣們。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中國人插上了飛天的翅膀!
杜玉波:他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團結合作,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強大動力;他們知難而進,百折不撓,求真務實,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讓嫦娥的舞姿如此精準完美;他們“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恆地鐫刻在浩瀚無垠的太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