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在和,1934年生,原任湘潭縣文化館黨支部書記,1994年退休。退休後致力於教育扶貧。12年來,他騎腳踏車、步行、搭公交,行程8萬多公里,為貧困學子募得近100萬元助學善款,幫助471個家境貧困、成績優異的高中生改變了命運。截至2005年,他共為413名優秀的特困學生落實了扶助單位,募集助學金達65萬餘元。2007年,趙在和共聯繫扶助學生105名,到位的助學款達467234.5元。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2007年度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湘潭市希望工程愛心大使等獎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在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湘潭
- 出生日期:1934年
- 職業:原湘潭縣文化館黨支部書記
- 主要成就: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
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
湘潭市希望工程愛心大使
人物經歷,扶貧貢獻,榮譽獎項,
人物經歷
趙在和,1934年生,湘潭縣文化館退休幹部,退休後全身心投入義務助學活動,17年來,募集善款143萬餘元,幫助576名貧困學子圓夢。他曾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首屆湖南慈善獎、湖南省十大新聞人物等各種榮譽稱號。近日揭曉的2007年度“中華慈善獎”,趙在和獲得了“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獎項。
趙在和原任湘潭縣文化館黨支部書記,1994年退休。從1995年起,他自願擔任湘潭縣“一幫一”扶貧助學義務聯絡員。趙在和助學緣起偶然。他退休後,經常深入農村從事攝影工作,當他來到湘潭縣歇馬鄉王小紅家時,眼前的情景使他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王小紅一家五口擠在兩間又矮又破的土磚房裡,父母和爺爺奶奶全都身患殘疾,王小紅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在家。孩子無助的眼神,看得趙在和的心像被刀割一樣痛,一夜不能入睡。第二天,趙在和毅然放下一年能“抓票子”近萬元的照相業務,走上了扶貧助學的艱辛之路。這一走,就是十多年不歇腳
趙在和每月的退休金只有933元,是夫妻倆的生活來源,跟老伴商量後,他每月拿出333元用作扶貧助學活動經費。因為家裡住房面積小,他還租了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昏暗小房當作自己的“慈善工作室”,同時也是他的臥室。在這間斗室里,記者看到了陪伴趙在和29年之久的電風扇,已用了10餘年的老式電視機和他從廢品堆里撿回的小辦公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擺放齊整的高度等身的學生來信。令人難以相信,募捐了近100萬元助學金的他,居然過著如此簡樸的生活。
扶貧貢獻
12年來,趙在和跑遍了全縣22個鄉鎮,去過近90所中國小校,在他的出勤記錄本上,有2642天是在做扶貧助學工作,總行程達8萬公里。雨天路滑,不知跌倒過多少次;山路難行,記不清翻越過多少座山嶺。有一次,他騎著腳踏車去列家橋中學,在韶山灌區一個急轉彎處,連人帶車從4米高的渠岸,掉進1米多深的急流里,險些丟了老命。2006年冬季,趙在和患病休息了40天,好心的朋友也勸他別幹了。趙在和深知,要是他放手不幹了,自己的生活會過得挺舒服的,但那些貧苦的孩子怎么辦?
在扶貧助學中,核實貧困生情況難,聯繫資助單位和個人更難。有一次,他早上8時多去某局找“一把手”求助,這位局長正忙,得知他的來意後說:“你先坐坐,我要去開會。”誰知這一坐就是一上午。11時40分,局長開完會回來看到他,很吃驚,但馬上被趙在和的誠心所感動,隨即就在被扶助對象表上籤了字。趙在和向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匯報時,說到那些孩子的可憐境況時,幾次禁不住哭了,在場的領導被感動不已。湘潭縣委宣傳部曾編印了一本《蓮城之子》,集納湘潭縣籍成功人士,這也成了趙在和的寶貝,他按圖索驥,雖然時常是“冷臉伴熱臉”,但也募得了一定的資金。在扶貧助學中,趙在和給自己總結了一個秘訣:“嘴甜、腿勤、頭硬、心寬、臉厚、眼明、性緩。”在這背後,他嘗盡了酸、甜、苦、辣。
趙在和收到每一筆捐助,都登錄到自製的《學費到位清單》上,詳細註明捐款單位、金額、送達方式、學校收款日期和證明人等。每筆善款,都有學生、教師親筆簽收。在趙在和的斗室中,收藏有1613封受助學生的來信。其中不少人直呼他“爺爺”,有的稱他為“愛心爺爺”。
12年來,受趙在和幫助的孩子有33位考上了大學,其中清華、北大占8人。在趙在和租住的“愛心小屋”中,掛滿了孩子們寄來的1800多封信件和照片,其中不少人直呼他為爺爺。他們學業有成時,在第一時間告訴他。一名姓吳的大學生在畢業前夕給趙在和寫來的信中說:“我決定在大學畢業後停止深造,去做一名西部志願者。我得到了許許多多熱心人、好心人的幫助,無法一一回報,只能用報效祖國來感恩。”
榮譽獎項
2007年,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
2007年,榮獲2007年度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
2008年,湘潭市希望工程愛心大使;
2008年,湖南省首屆“關愛女孩”十大新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