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知D3A型瓦爾轟炸機

愛知D3A型瓦爾轟炸機

D3A九九式轟炸機.是日本愛知公司於 1936年研製的一種雙座活寒式艦載俯衝轟炸機,1937年12月試飛.1939年投入生產,共生產1489架。

1936年,日本空軍需要一種裝備齊全,矮翅單翼式、由封閉式座艙和固定的且較為平整的起落架的轟炸機以代替舊的愛知D1A2雙翼飛機,D3A型由此應運而生,並且在與中島D3N1飛機的競爭中勝出。

這種型號的轟炸機在二戰初期是日本海軍的主要依靠力量。但是從1943年開始,日軍大部分服役的飛機都開始採用D3A2-K型教練機,D3A1型逐漸被淘汰。後來許多D3A型飛機被神風敢死隊用來進攻盟軍的艦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愛知D3A型艦載俯衝式轟炸機
  • 研製時間:1936年
  • 服役時間:1938年1月
  • 國家:日本
  • 研製單位:日本愛知航空公司
  • 首飛時間:1938年1月(服役型)
  • 又稱:九九式轟炸機、瓦爾(盟軍稱呼)
研製背景,發展及改型,技術數據,參戰經歷,侵華戰爭,偷襲珍珠港,偷襲達爾文港,太平洋上的沒落,

研製背景

日本海軍為了確定自身發展的方向以及迎合瞬息萬變的戰局,在1930年派出了以工程師永畑準一郎為首的專家組,到美國考察俯衝轟炸機的發展。永畑準一郎隸屬於日本海軍技術研究所飛機署,曾經是第一批留德學習航空的工程師。專家組申請參觀了當時在美國航空界占主導地位的查恩斯-沃特公司和寇蒂斯公司。永畑準一郎考察完回到日本後,滿懷信心地和帝國海軍一起研製日本的俯衝轟炸機。這個項目被帝國海軍定為高度機密,對外一律宣稱是特別轟炸機(也稱為特殊爆擊機)。負責研製的愛知公司以德國海因克爾公司的He.50為藍圖進行仿製,研製出了愛知D1A1。該機為單發雙座雙翼,通過雙翼來達到穩定的垂直攻擊,全金屬機身,海鷗型木製機翼,上反角為10°左右。這是一項複雜的設計,永畑準一郎巧妙地改變了飛機的重心,從而防止過度俯衝。
日本海軍航空兵裝備的是更換新發動機的升級版本,命名為愛知D1A2,也就是後來世人熟悉的96式艦載輕型轟炸機。在1934年後的侵華戰爭期間,有很多的D1A2型戰機參加,幾乎遍布了整箇中國戰場。但到了1941年後,也就是日本對美作戰時期,由於愛知D1A各型號性能差、速度慢且投彈不夠精確,已經不符合當時的戰場需求。因此,日本海軍將所有D1A1型和D1A2型退居二線作為訓練機使用,並且有少數D1A2型在二線服役一直到1942年。
1936年,日本海軍開始招標全新的全金屬單翼俯衝轟炸機,以替換老舊的愛知D1A2雙翼艦載轟炸機。參加競標的單位有愛知、三菱和中島飛機廠。作為日本海軍艦載機的知名生產廠家,愛知航空公司當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在得到德國海因克爾公司的秘密技術援助後,愛知航空公司以He.70為藍圖,由總設計師五明得一郎領導設計,很快研製出了既易生產又很堅固的下單翼全金屬單發雙座俯衝轟炸機,原型機編號為AM-17。該機裝一台功率為611千瓦的中島“光”1型9缸星型雙葉片式螺旋槳發動機,於1938年1月首次試飛。但經過試飛後發現原型機的方向穩定性很不好,將嚴重影響投彈精度。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五明得一郎將原型機機翼面積略為減少,同時加大垂直尾翼的面積,並將垂直尾翼的前緣延伸到尾翼和后座艙之間一半的距離。經過改進,原型機的方向穩定性大有改觀,同時靈活性也大大的提高了,尤其轉彎性能竟然優於當時性能相當好的美國寇蒂斯P-40戰鬥機,日本海軍試飛員對其出色的綜合性能讚不絕口。就這樣憑藉著AM-17的優異表現,愛知一舉擊敗了競爭對手三菱和中島航空公司。當時正是日本舊曆2099年,故日本海軍部正式命名為99式11型艦載俯衝轟炸機,即愛知D3A,並在1939年12月開始批量生產列裝部隊。
相比仿製原型He.70,愛知D3A的重量更輕,但其他部位幾乎就是翻版。在該機機翼和尾翼的設計理念上體現尤其明顯,機翼的平面形狀設計均保留了氣動性能很好的橢圓形翼尖,翼根處向里凹陷,由此可見德國飛機的設計思路對其影響有多么大。

發展及改型

愛知D3A1採用固定式起落架(在俯衝時可增加阻力減速),機翼為全金屬下單翼,機翼兩側下方安裝減速襟翼.使垂直俯衝速度不會超過444公里/時,提高俯衝時的穩定性。機長10.19米,機高3.84米,翼14.38米,機翼面積34.93平方米。愛知D3A1批量生產型號更換為三菱“金星”43/44星型14缸三葉片式螺旋槳發動機(728千瓦/790千瓦),機載武器為3挺7.7毫米機槍,其中機翼兩側各裝一挺,后座艙放置一挺旋轉式活動機槍;機腹中線可掛載一枚250公斤炸彈,兩側機翼各掛載一枚30公斤炸彈。愛知D3A1從1939年12月生產到1942年8月總共生產了470架。
愛知D3A型瓦爾轟炸機
到了1943年1月,換裝更大功率的三菱“金星”54型星型14缸三葉片式螺旋槳發動機的愛知D3A2投入批量生產,該機功率提高到882千瓦,空重也由以前的2400公斤增加到2618公斤,航速由381公里/時提高到450公里/時,載彈量也有所提高,翼下可掛載60公斤炸彈。飛機外形也做了局部改進,比如為了減少飛行阻力,機頭螺旋槳增加槳轂罩,座艙蓋向後延長並流線型化,尾部也做了流線型修改以提高穩定性。經過這一系列改進,日本海軍部重新將其命名為99式22型。愛知D3A2從1942年生產到1944年截止,共生產了816架。
就像其他型號一樣,為了培訓年輕飛行員,愛知D3A也發展過教練型——愛知D3A2-K,海軍部命名為99式12型教練轟炸機,曾小批量生產。到了1943年12月,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開始出現節節敗退的跡象,此時其國內的鋁合金生產嚴重匱乏,已經影響到軍用飛機的產量。於是,日本海軍部要求航空技術工廠聯合幾家飛機工廠設計一種全木製的愛知D3A,設計代號為Y-50。在1944年7月和8月間組裝了兩架原型機,但經過測試發現飛機強度不夠以及超重等問題。隨後經過改進並裝配了第三架原型機,這次試飛成功了。這種全木製的原型機被重新命名為愛知D3Y1-K,軍方稱之為99式教練轟炸機22型。該機裝一台三菱“金星”54型星型14缸螺旋將發動機,由松下飛機廠開始小批量生產。但由於戰爭已進入尾聲,美軍轟炸機摧毀了飛機生產廠房,因此到戰爭結束後也沒能生產出一架。除此之外,這個全木製的愛知D3Y1-K還曾試驗安裝過三菱“金星”62型星型14缸大功率螺旋槳發動機,起落架也由原先的固定式改為收放式,軍方稱其為99式23型教練轟炸機,也叫愛知D3Y2-K。中島航空公司還曾推出縮小版的改進D3N1型,但未被採用。愛知D3A各型從1939年開始生產到1945年戰爭結束,總共生產了1495架。

技術數據

動力裝置:1台1300馬力(969千瓦)三菱金星54型14缸雙排星形空冷發動機
最大速度:在6200米高度(20000英尺)時為430千米/小時(267英里/小時)
航程:載彈時1352千米
實用升限:10500米
重量:空載重量2570千克(5654磅);最大起飛重量3800千克(8360磅)
尺寸:翼展14.37米(47英尺2英寸);機長10.2米(33英尺6英寸);機高3.85米(12英尺8英寸)機翼面積34.9平方米(373平方英尺)
武器裝備:機身前方上部有2挺7.7毫米(.303口徑)固定式97機關槍;座艙後部有1挺柔性安裝的7.7毫米(.303口徑)97式機關槍;外加370千克(814磅)的炸彈

參戰經歷

侵華戰爭

愛知D3A1在1939年12月開始大置生產,1940年9月新生產出來的飛機隨即投入到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中。
1940年9月13日,對中國人來講是一個黑色星期五,日本駐漢口的海軍12航空隊派出了由寺島大尉率領的9架愛知D3A1俯衝轟炸機空襲重慶,並由首次參戰的13架“零”式戰鬥機護航。實際上轟炸重慶的是8架愛知D3A1,因為途中寺島大尉的座機因故障中途折返,改由南部中尉率領。返回的這架單機也沒有閒著,而是把攜帶的炸彈投到了中國陸軍前線。中國空軍則派出了第3、4大隊的25架伊-15和9架伊-16總計34架戰鬥機進行攔截。其中包括第4大隊的19架伊-15戰鬥機和9架伊-16戰鬥機,第3大隊的6架伊-16戰鬥機。護航的“零”式戰鬥機不僅具有絕對的速度優勢,而且該機的火力和機動性也都遠在中國空軍的伊-15和伊-16戰鬥機之上。儘管如此,中國空軍的伊-15和伊-16還是與日機奮勇作戰,空戰形勢完全是一邊倒。此役,中國空軍有13架戰機被擊落,11架被擊傷,10名飛行員犧牲,8名受傷。執行轟炸任務的愛知D3A1得以全身而退。
1940年10月7日,日本海軍第14航空隊由小福田租率領的27架愛知D3A1和護航的7架“零”式戰鬥機從越南方向來襲,攻擊昆明。因當時天氣能見度不佳、情報有誤,中國空軍沒有發現護航的“零”式戰鬥機,只派出昆明航校的11架霍克III型驅逐教練機11架和3大隊的4架伊-15戰鬥機起飛迎敵。升空後,中國空軍飛行員發現日軍的愛知D3A1俯衝轟炸機群的同時,也看到了護航的“零”式戰鬥機,隨即倉促迎戰。由於我戰機與比自己先進幾倍的“零”式戰鬥機拚死格鬥,根本無暇攔截愛知D3A1,導致該機毫無顧忌地執行轟炸任務,結果昆明城南的紡織廠和兵工廠道到轟炸,損失慘重!同時,我方攔截戰鬥機也被“零”式戰鬥機擊落霍克III型戰鬥教練機和伊-15各1架,同時還有2架霍克III型戰鬥教練機和2架伊-15戰鬥機受傷迫降。

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在偷襲美軍珍珠港的戰役中,日本海軍第一、第二航空戰隊共131架(也有說129架)D3A1參加了兩個波次的攻擊行動。愛知D3A1的攻擊目標為駐有戰鬥機的惠列爾機場、福特島機場和駐有重型轟炸機的希凱姆機場,以及無法用魚雷攻擊的軍艦等。早上7時55分,50架愛知D3A1率先到達珍珠港,兵分兩路轟炸飛機場,由此吹響了偷襲珍珠港的號角!由於突擊效果明顯,美軍猝不及防,愛知D3A1不但成功突襲了美軍空軍基地並炸毀機場上的飛機,還參與轟炸了港內停泊的軍艦。其中,美國輕型巡洋艦“拉里”號便遭到了襲擊。愛知D3A1投擲的一枚250公斤炸彈直接貫穿“拉里”號的艦體後才爆炸,造成該艦嚴重損傷。另外,水上飛機母艦“寇提斯”號的防空火炮雖然擊落了2架愛知D3A1,但倒霉的是這兩架俯衝轟炸機也給它造成了足夠的麻煩。其中一架編號為AI-225號的愛知D3A1被擊中後,直接撞向了“寇提斯”號艦艉吊放水上飛機的起重機上。巨大的爆炸不但炸壞了起重機,還燒毀了一架0S2U-2“翠鳥”偵察觀測水上飛機。另一架愛知D3A1在被擊落之前投下了一枚250公斤炸彈,準確命中了“寇提斯”號的機庫。這枚炸彈貫穿了三層甲板才爆炸,不但在甲板上炸開了一個兩米多直徑的大洞,還炸壞了機庫內維修場。
“內華達”號戰列艦是這次空襲中唯一開動的軍艦,但是其出海的企圖很快被愛知D3A1發現了。隨後,該艦遭到多架愛知D3A1的攻擊,至少有6枚炸彈命中,其中艦艏處中彈4枚,裝甲甲板外的多個艙遭到嚴重損毀。另1枚炸彈擊中左舷艦橋上高射炮火控系統附近位置,並直接貫穿到6號127毫米副炮的位置才爆炸。爆炸引起副炮內的備用炮彈爆炸,熊熊大火燒毀了艦長室、艦橋海圖室以及信號室(燒毀艦上所有的信號旗)。最後1枚炸彈是在7號高射炮附近位置爆炸的,炸壞了高射炮引信設定器,並導致了高射炮備用炮彈爆炸,大火完全燒毀了9號127毫米副炮。
在這兩波次的空襲中,愛知D3A1以損失15架的微弱代價取得了巨大的戰果!愛知D3A1之所以能夠出色完成任務並取得了空前的勝利,與其本身優異的性能和日本海軍航空部隊戰前的悉心準備分不開。在偷襲前,日本海軍飛行員經過反覆訓練總結出的經驗,就是當俯衝轟炸機從4000米高度開始俯衝,到400米高度時開始投彈,可以獲得較高的命中精度。另外,在順風的條件下,還可以採取加大俯衝角度的方法提高投彈精度,高達80%以上!

偷襲達爾文港

就在這次襲擊珍珠港的硝煙尚未散盡之時,日本海軍在1942年2月19曰上午,派出了特混艦隊第一航空隊和第二航空隊242架艦載機以及20餘架陸基轟炸機,對澳大利亞的達爾文軍港進行了兩輪大規模空襲。這次空襲主要針對停泊在港內的45艘澳軍和盟軍艦艇,以及空軍基地的作戰飛機。由於日本艦載機的突然襲擊,軍港內的澳軍和盟軍猝不及防,遭到了毀滅性打擊。第一輪空襲於9時58分開始,188架艦載機參加了空襲,其中包括71架愛知D3A1俯衝轟炸機,81架中島B5N魚雷轟炸機以及36架“零”式戰鬥機。空襲重創了停泊在港內的48艘艦艇,美國海軍“佩里”號驅逐艦被炸沉,澳大利亞海軍一艘裝滿軍火的“海洋”號貨輪也被炸彈擊中,發生了巨大的爆炸。儘管美軍派出9架P-40戰鬥機進行攔截,但因寡不敵眾,很快被“零”式戰鬥機擊落了。在占有制空權的情況下,愛知D3A1當然不會放棄充分表現自己的絕佳機會。儘管當時盟軍防空火炮密度很大,愛知D3A1還是利用自己的飛行性能優勢以及嫻熟技戰術,不但炸毀了機場上停放的3架美國海軍航空部隊PBY飛艇、陸軍的3架C-45運輸機、1架LB-30A(被徵用的B-24出口型)和2架P-40戰鬥機,還將機庫、工廠、港務局、警察局、警察宿舍、政府辦事處等目標悉數摧毀。
大約兩個小時後,第二輪攻擊開始了,這次是通過陸基轟炸機在高空轟炸來攻擊達爾文港的空軍基地,參加空襲的陸基轟炸機有27架G3M型轟炸機和27架G4M型轟炸機。第二輪空襲持續了將近25分鐘,炸毀了機場上僅存的6架澳大利亞皇家空軍“赫德遜”式轟炸機。兩輪轟炸共造成澳軍和盟軍243人喪生,其中包括187名船員和1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第24中隊隊長。

太平洋上的沒落

到了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海軍的態勢只能用強弩之末來形容。幾年來的海戰消耗了日本海軍大量有生力量,航空母艦與艦載機數量急劇減少,尤其是飛行員的補充更是糟槎,處於青黃不接這種情況。許多年輕飛行員還沒有怎么培訓就被推上戰場,它們根本無法實施成功的俯衝攻擊,在面對美軍的優勢戰鬥機和防空火炮時,能夠成功衝破防線的愛知D3A俯衝轟炸機已經寥寥無幾了,曾經高達87%的命中率已經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是可憐的10%甚至以下的命中率。雪上加霜的是,駕駛該機的飛行員戰死率竟高達95%!日本海軍航空部隊已經到了無機可飛、無人可駕的地步。到了1945年,在缺飛機、缺飛行員的情況下,日本人開始考慮將自己為數不多的戰機改裝成滿載炸彈的自殺飛機,並利用那些血性青年來駕駛它去撞擊美國軍艦,與其同歸於盡!日本人認為這樣以一機換一艦的方式是唯一能夠削弱美軍巨大優勢的手段,並" 美其名曰“神風特攻隊”。在菲律賓大海戰中,日本海軍航空部隊率先創建了“神風特攻隊”,緊接著陸軍航空部隊效仿建立了自己的自殺部隊,一時間日本的自殺攻擊搞得舉世皆驚。
在1943年1月新投入的型號愛知D3A2,儘管做了諸多修改,性能進一步提高,但由於日本海軍的頹敗以及制空權的喪失,使得該機不但沒有稱職的飛行員,還處在被分配到陸地作戰的尷尬境地!由於山本五十六被美軍擊斃,1943年7月和10月,日本海軍調整戰略,導致第一、二航空部隊除了魚雷機外所有艦載機進駐拉包爾陸基基地,以便於統一指揮。艦載機上陸地的局面對海軍航空部隊來說簡直就是莫大的恥辱!碌碌無為的愛知D3A2失去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到最後自然也無法改變自己的最終歸宿——改裝成為了“神風攻擊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