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知目標是指聯合國制定的一個2011-2020年的生物多樣性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知目標
- 發布單位:聯合國
目標
目標 1:最遲到 2020 年,使人們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並做到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目標 2:最遲到 2020 年,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被主流化到國家和地方的發展、減貧戰略以及規划過程中,並以適當的方式,納入到國家核算與報告體系。
目標 3:最遲到 2020 年,改善激勵機制,包括取消、淘汰或改進對生物多樣性不利的各種補貼機制,以減輕或避免對生物多樣性的不利影響,推出有利於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積極的激勵機制,做到與《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其他國際義務協調一致,並考慮到國際上的社會經濟條件。
目標 4:最遲到 2020 年,所有政府、企業和利益相關者都採取行動,實現或者實施可持續的生產與消費計畫,確保對自然資源利用所產生的影響維持在非常安全的生態界限內。
目標 5:到 2020 年,所有自然棲息地,包括森林的喪失速度減緩 50%,在可能的地區,使喪失得到完全遏制,退化與破碎化得到顯著降低。
目標 6:到 2020 年,所有魚類、無脊椎動物和水生植物都得到可持續、合法與生態系統方法的管理和利用,避免過度捕撈。對所有已接近枯竭的物種制定恢復計畫並採取恢復措施,漁業不再對受威脅的物種和脆弱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使漁業對資源、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影響維持在安全的生態界限內。
目標 7:到 2020 年,農業、水產和林業用地得到可持續管理,其中的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
目標 8:到 2020 年,污染,包括富營養化,被降低到不再危害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的水平。
目標 9:到 2020 年,外來入侵物種及其入侵途徑得到確認和危害排序, 危害較大的外來入侵物種得到控制或被根除,採取措施控制入侵途徑,防止入侵物種的進入和定居。
目標 10:到 2020 年,將對氣候變化或海洋酸化影響下的珊瑚礁和其他脆弱生態系統的各種人為壓力減至最低,以確保珊瑚礁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發揮功能。
目標 11:到 2020 年,至少 17%的陸地與內陸水域以及 10%的海岸與海洋,尤其是那些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重要的地區得到保護,主要是通過有效合理的管理、建立生態典型區域及保護地等良好的聯通體系、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以及把這些納入到範圍更大的景觀管理和海洋景觀管理來實 現。
目標 12:到 2020 年,防止已知的受威脅物種的滅絕,這些物種,尤其是那些數量銳減的物種的保護狀況得到改善和持續保護。
目標 13:到 2020 年,栽培植物、養殖與馴化動物以及這些動植物的野生親緣種,包括其它具有社會-經濟和文化價值的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得到保護, 制定並實施最小化遺傳侵蝕和保護遺傳多樣性的戰略。
目標 14:到 2020 年,提供重要服務的生態系統,包括與水資源有關的服務、對健康與生計以及福祉有益的服務等,得到恢復與保護,同時考慮婦女、土著和當地社區以及貧困人口和脆弱人口的需求。
目標 15:到 2020 年,通過保護與恢復措施,使生態系統彈性和生物多樣性對碳匯的貢獻得到提升,實現途徑是保護與恢復,包括恢復至少 15%的退化生態系統,以提升對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以及防治荒漠化的貢獻。
目標 16:到 2020 年,《名古屋議定書》生效並運行,並與國內立法保持一致。
目標 17:到 2015 年,每個締約方制定並開始實施一個有效的、參與式的和更新的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與行動計畫,使之成為一種政策工具。
目標 18:到 2020 年,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有關的傳統知識、創新和土著與地方社區的實踐,以及他們對生物資源的傳統利用都得到尊重, 與國家立法和相關國際義務保持一致,完全納入到《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履 約行動中,並在履約時充分得到反映,即土著和地方社區在各個層面上能充 分、有效地參與。
目標 19:到 2020 年,生物多樣性相關的知識與科技、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功能、狀況與趨勢,以及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後果等得到改善或減緩,並使這 些技術和方法得到廣泛的分享、轉移和套用。
目標 20:最遲到 2020 年,為有效實施《2011-2020 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畫》,調動所有能調動的資金,確保融資程式與已經通過的《資源調動戰略》保持一致。融資應在現有基礎上具有顯著增加,該目標將根據締約方開展的 資金需求評估報告的變化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