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1898年1月23日—1948年2月11日),出生於俄羅斯里加,俄羅斯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作家、剪輯師,畢業於聖彼得堡土木工程學院建築系。
1923年,執導個人第一部短片《格魯莫夫的日記》。1924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罷工》。1925年,執導戰爭電影《戰艦波將金號》,該片在1958年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上被國際影評家評為電影問世以來12部最佳影片之首。1928年,為了紀念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周年,執導了劇情電影《十月》。1934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15周年,撰寫了文章《五年規劃巧1924-1929》。1938年,執導戰爭電影《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他憑藉該片被蘇維埃芭術委員會授予國家獎章。1939年,被授予“蘇聯電影20年”貢獻勳章。1944年,執導傳記電影《伊凡雷帝》。1948年,撰寫了個人最後一篇文章《彩色電影》。
1948年2月11日,謝爾蓋·愛森斯坦因心絞痛而死於拍片現場,終年50歲。1958年,由其執導的傳記電影《伊凡雷帝2》上映。1979年,由其執導的紀錄片《墨西哥萬歲》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金質獎。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98年 | 《未知的伊萬雷帝》 | 電影 |
1988年 | 《伊凡雷帝3》 | 電影 |
1979年 | 《墨西哥萬歲》 | 電影 |
1958年 | 《伊凡雷帝2》 | 電影 |
1958年 | 《Eisenstein's Mexican Project》 | 短片 |
1944年 | 《伊凡雷帝》 | 電影 |
1943年 | 《Seeds of Freedom》 | 短片 |
1941年 | 《Zapotecan Village》 | 短片 |
1941年 | 《Spaniard and Indian》 | 短片 |
1941年 | 《Mexico Marches》 | 短片 |
1941年 | 《Mexican Symphony》 | 短片 |
1941年 | 《Land and Freedom》 | 短片 |
1941年 | 《Idol of Hope》 | 短片 |
1941年 | 《Conquering Cross》 | 短片 |
1940年 | 《墨西哥艷陽天》 | 電影 |
1939年 | 《The Fergana Canal》 | 短片 |
1939年 | 《瓦爾基里亞》 | 話劇 |
1938年 |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 電影 |
1937年 | 《白靜草原》 | 短片 |
1935年 | 《謝爾蓋·愛森斯坦:梅蘭芳演出》 | 紀錄片 |
1934年 | 《Death Day》 | 短片 |
1933年 | 《愛森斯坦在墨西哥》 | 紀錄片 |
1933年 | 《墨西哥的驚雷》 | 電影 |
1932年 | 《¡Que viva Mexico!》 | 電影 |
1931年 | 《瓦哈卡的破滅》 | 短片 |
1930年 | 《情感羅曼詩》 | 短片 |
1930年 | 《女人苦與樂》 | 短片 |
1929年 | 《總路線》 | 電影 |
1929年 | 《Gore i radost zhenshchiny》 | 短片 |
1929年 | 《The Storming of La Sarraz》 | 短片 |
1928年 | 《十月》 | 電影 |
1925年 | 《戰艦波將金號》 | 電影 |
1925年 | 《罷工》 | 電影 |
1923年 |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 戲劇 |
1923年 | 《葛魯莫夫的日記》 | 短片 |
1922年 | 《塔列爾京之死》(實驗導演) | 戲劇 |
1922年 | 《麥克白》 | 戲劇 |
1922年 | 《馬的好親戚》 | 滑稽劇 |
1921年 | 《智者》 | 話劇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9年 | 《絕非冷漠的校園》 | 電影 |
1979年 | 《墨西哥萬歲》 | 紀錄片 |
1958年 | 《伊凡雷帝2》 | 電影 |
1944年 | 《伊凡雷帝》 | 電影 |
1943年 | 《Seeds of Freedom》 | 電影 |
1940年 | 《墨西哥艷陽天》 | 紀錄片 |
1938年 |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 電影 |
1937年 | 《白靜草原》 | 短片 |
1933年 | 《墨西哥的驚雷》 | 電影 |
1931年 | 《瓦哈卡的破滅》 | 短片 |
1930年 | 《情感羅曼詩》 | 短片 |
1929年 | 《總路線》 | 電影 |
1929年 | 《Gore i radost zhenshchiny》 | 短片 |
1928年 | 《十月》 | 電影 |
1925年 | 《戰艦波將金號》 | 電影 |
1925年 | 《罷工》 | 電影 |
1921年 | 《馬的好親戚》 | 戲劇 |
1921年 | 《麥克白》 | 戲劇 |
監製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58年 | 《伊凡雷帝2》 | 電影 |
1944年 | 《伊凡雷帝》 | 電影 |
1941年 | 《An Appeal to the Jews of the World》 | 短片 |
文學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48年 | 《彩色電影》 | 文章 |
1947年 | 《蘇聯電影H十年與俄羅斯文化傳繞》 | 文章 |
1942年 | 《普羅科菲耶夫》 | 文章 |
1940年 | 《再論作品的結構》 | 文章 |
1940年 | 《主題取之不盡》 | 文章 |
1940年 | 《神話的化身》 | 文章 |
1940年 | 《大師的誕生一一關於杜甫仁科》 | 文章 |
1939年 | 《論作品的結構》 | 文章 |
1938年 | 《蒙太奇1938》 | 文章 |
1937年 | 《<白靜草原>的錯誤》 | 文章 |
1934年 | 《五年規劃巧1924-1929》 | 文章 |
1934年 | 《哎!論電影語言的純潔性》 | 文章 |
1934年 | 《關於法西斯主義,德國電影和真實的生活一一致宣傳德國部長戈培爾博士的公開信》 | 文章 |
1933年 | 《論未來的影片<莫斯科>》 | 文章 |
1933年 | 《導演教程》 | 教學著作 |
1932年 | 《通過革命走向藝術——通過藝術走向革命》 | 文章 |
1932年 | 《MMM》 | 喜劇劇本 |
1926年 | 《意想不到的接合》 | 文章 |
1926年 | 《有聲電影的未來——聲明》 | 宣言 |
1926年 | 《貝拉忘了剪刀》 | 文章 |
1925年 | 《拍攝工人電影的方法》 | 文章 |
1925年 | 《論唯物主義方法的形成》 | 文章 |
1923年 | 《吸引力蒙太奇》 | 文章 |
剪輯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44年 | 《伊凡雷帝》 | 電影 |
1938年 |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 電影 |
1930年 | 《情感羅曼詩》 | 短片 |
1930年 | 《女人苦與樂》 | 短片 |
1925年 | 《戰艦波將金號》 | 電影 |
美術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58年 | 《伊凡雷帝2》 | 電影 |
1944年 | 《伊凡雷帝》 | 電影 |
1938年 |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 電影 |
1920年 | 《雙》、《鏡子》、《馬拉》、《占領巴士底獄》、《喬治·唐丹》、《希望的破滅》 | 話劇 |
參演話劇
時間 | 名稱 | 角色 |
---|---|---|
1920年 | 《雙》 | 戴眼鏡的人物 |
參演歌劇
時間 | 名稱 |
---|---|
1912年 | 《圖蘭朵公主》 |
舞台設計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21年 | 《飢餓王》 | 舞台劇 |
參演紀錄片
時間 | 名稱 |
---|---|
2007年 | 《跟隨戰艦波將金號的航行軌跡》 |
1998年 | 《愛森斯坦的墨西哥幻想曲》 |
1996年 | 《謝爾蓋·愛森斯坦自傳》 |
1990年 | 《謝爾蓋·愛森斯坦:剪輯教程》 |
1988年 | 《愛森斯坦:一個來自里加的小男孩》 |
1923年 | 《葛魯莫夫的日記》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79 |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金質獎 | 《墨西哥萬歲》 | 獲獎 |
1941 | 蘇維埃芭術委員會授予國家獎章 | ---- | 獲獎 |
1940 | “蘇聯電影20年”貢獻勳章 | ---- | 獲獎 |
1939 | 列寧勳章 | ---- | 獲獎 |
1925 | 國際舞台藝術展給予的最高獎勵(金獎) | 《罷工》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