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電影劇情,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幕後花絮,幕後製作,製作背景,拍攝過程,後期製作,影片評價,
電影劇情
多比(Dobie)是法學系大一的學生。他是一個極其理智而又冷靜的人,並且擁有著“像發動機一樣發達”的睿智頭腦。作為一個單身的超級現實主義者,他非常渴望愛情卻從來不相信愛情。事實上他所需要的,更多的只是一個拿得出手的姑娘,一個對他將來的律師事業有益的賢內助。與多比不同,他的舍友皮蒂(Petey)卻是一個典型的“花花公子”。他年輕帥氣,愛趕時髦,並且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往往不顧一切。
一天放學後,多比從圖書館回到宿舍,看到皮蒂非常痛苦地躺在沙發上呻吟著,經詢問才得知原來校園正在流行浣熊皮大衣,幾乎所有的“風雲人物”都在穿它,然而皮蒂之前已經把錢花光了,以致於他不再有錢去買一件浣熊皮大衣來穿穿,過過時髦的癮!激動的皮蒂告訴多比,如果能得到一件浣熊皮大衣,他什麼事都可以做。聽到皮蒂這樣說,多比頓時心生一計。原來,多比對皮蒂的女朋友波利(Polly)覬覦已久。
波利也是該大學裡的大一學生,她非常漂亮,而且非常優雅,是多比很渴望的那種類型。然而她最大的缺點就是腦袋不聰明。但是對自己足夠自信的多比卻認為,通過自己的努力,波利一定可以被改造得聰明起來。正巧,多比家中就有那么一件浣熊皮大衣。於是,多比便以一件浣熊皮大衣為條件,誘使皮蒂拿女朋友與自己交換。最終,皮蒂未能抵禦住浣熊皮大衣的誘惑,與多比達成了交易。一場荒唐的“浣熊皮大衣行動”就這樣開始了。
成功達成交易以後的多比,也曾和自己的“戰利品”花前月下幾番,吃飯、看電影,做著所有年輕人都愛做的事。不過正是通過這些事情,多比與波利有了更深的接觸,也更體會到自己對波利的“改造計畫”之“任重而道遠”,於是他趕緊開始了他的計畫——也就是讓波利“學會思考”。而多比所謂“學會思考”的方式,就是給波利灌輸邏輯學方面的知識。可是對波利的改造又談何容易呢?最初的時候,多比非常吃力,可波利看起來卻並不買賬!但是多比並未放棄,咬咬牙還是堅持了下去。就這樣,辛辛苦苦地,一段時間過後,波利終於看起來有所起色了。欣喜若狂的多比決定在這個時候將自己對她的“愛意”表達出來!然而讓多比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自己這幾日辛辛苦苦教出來的“學生”,卻會以自己教給她的東西為武器,將自己反駁得啞口無言、醜態百出、尷尬至極。終於,多比還是沒能得到波利,他的如意算盤、他的春秋大夢、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在聽到波利親口告訴他“因為皮蒂有一件浣熊皮大衣,所以她要和皮蒂好”的時候,化為了泡影。
成功達成交易以後的多比,也曾和自己的“戰利品”花前月下幾番,吃飯、看電影,做著所有年輕人都愛做的事。不過正是通過這些事情,多比與波利有了更深的接觸,也更體會到自己對波利的“改造計畫”之“任重而道遠”,於是他趕緊開始了他的計畫——也就是讓波利“學會思考”。而多比所謂“學會思考”的方式,就是給波利灌輸邏輯學方面的知識。可是對波利的改造又談何容易呢?最初的時候,多比非常吃力,可波利看起來卻並不買賬!但是多比並未放棄,咬咬牙還是堅持了下去。就這樣,辛辛苦苦地,一段時間過後,波利終於看起來有所起色了。欣喜若狂的多比決定在這個時候將自己對她的“愛意”表達出來!然而讓多比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自己這幾日辛辛苦苦教出來的“學生”,卻會以自己教給她的東西為武器,將自己反駁得啞口無言、醜態百出、尷尬至極。終於,多比還是沒能得到波利,他的如意算盤、他的春秋大夢、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在聽到波利親口告訴他“因為皮蒂有一件浣熊皮大衣,所以她要和皮蒂好”的時候,化為了泡影。
作為一個諷刺故事,到這兒的確算是結束了,然而作為一個愛情故事,到這兒,才剛剛開始——和皮蒂好上了的波利卻過得並不幸福。正如前文所說,皮蒂本性就是一個“花花公子”,“恃物而驕”的他很快便與更多的女孩勾搭上了,而將身旁的波利完全忽略了。第一次受傷的波利得到了閨蜜的支持,在閨蜜的勸說下,波利決定再給皮蒂一次機會。然而等待她的,卻是又一次的傷害,讓她傷得“體無完膚”!她開始變得獨自一人抑鬱神傷,吃飯吃不進去,走路撞人……但是她的每一次心情抑鬱,都被一個人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裡,這個人就是多比!
原來,就在離開了波利以後,多比才發現自己是真正地愛上了這個姑娘。有史以來第一次,他開始相信了愛情的存在。他決定向波利懺悔,並表達自己的真心。而這邊,在閨蜜的點撥下,波利也決定給這個真正愛自己的男孩一次機會。最後,兩人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內心,再次走到了一起,分而複合,也更顯珍貴!而皮蒂呢,隨著浣熊皮大衣的過時,終於落得個孤家寡人、無人問津的悲催下場。
原來,就在離開了波利以後,多比才發現自己是真正地愛上了這個姑娘。有史以來第一次,他開始相信了愛情的存在。他決定向波利懺悔,並表達自己的真心。而這邊,在閨蜜的點撥下,波利也決定給這個真正愛自己的男孩一次機會。最後,兩人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內心,再次走到了一起,分而複合,也更顯珍貴!而皮蒂呢,隨著浣熊皮大衣的過時,終於落得個孤家寡人、無人問津的悲催下場。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波利 | 葉莉 | 漂亮優雅,但是不聰明 |
多比 | 何柯 | 自詡為“邏輯學家” |
菲奧娜 | 代甜 | 波利的閨中密友 |
皮蒂 | 趙江濤 | 多比的舍友,愛趕時髦 |
雪莉 | 胡瑾 | 被表白女,窗台潑水者 |
亨利 | 劉力 | 女生宿舍表白男 |
時尚達人1 | 蘭婭 | 長裙皮衣女 |
時尚達人2 | 姜艷 | 黃衣光腿女 |
時尚達人3 | 張宇 | 戴帽嬌羞女 |
時尚達人4 | 韓珂 | 拎包霸氣女 |
職員表
總顧問:黨小玲
製片人:李柳絲
導演:韓珂
副導演:張宇,魚瑤
攝影:王甜甜,白少飛
監製:何柯
財務:付瑩
宣傳總監:張婉寧
配樂總監:葉莉
幕後花絮
1. 因為劇情設定的需要,演員必須得穿在穿浣熊皮大衣的季節里穿的衣服,所以整場劇中男演員的衣服都穿得“並不涼爽”(當然女演員另當別論),但拍攝的時候已經是到了初夏,主流穿著其實是短袖!
2. 為了充分照顧到班裡同學,這次拍攝全班所有人都在劇中出演過,哪怕即使是“群演”。單就這一點而言,這次電影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是全班同學的“銀幕首秀”!
3. 為了照顧畫面感,導演組要求所有的演員必須化妝,男演員也不例外。然而有一場,因為男演員的妝化得實在是太過了,最後不得不將已經拍好了的片段刪除,重新化好妝後進行返工拍攝!
4. 在拍攝去電影院看電影那一場時,因為角度問題,演員總是看不到攝像機的開拍提示,情急之中導演心生一計,對演員說“注意看我的大腿,我把大腿一伸出來,你們就走。”最後便有了女導演在大街上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伸大腿動作的爆笑場面。
5. 電影的後期都是由班上同學一起完成的。因為並非專業人士,甚至有很多地方都不懂,所以只得抓緊學習,並且抓緊趕製。雖然幾乎是全班都一起來做後期了,不過最後還是不得不熬了幾次夜!
6. 因為男主台詞確實不少,且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拍攝時經常卡帶。然後,全場跟機的工作人員都跟著他一起緊張,頗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意。
7. 本次攝影工作是由兩台相機完成的,由於相機本身的區別,最後拍攝出來的畫面在銳度、顏色等方面也有略微的差異,但用手機觀看時區別不大。
8. 影視製作專業人士有句話道“調色不當的電影是半廢品”。由於設備的局限,更重要的是由於調色方面專業理論知識的局限,該電影並不敢冒“半廢品”的險,去進行調色處理,只是對部分片段進行了色彩校正。
6. 因為男主台詞確實不少,且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拍攝時經常卡帶。然後,全場跟機的工作人員都跟著他一起緊張,頗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意。
7. 本次攝影工作是由兩台相機完成的,由於相機本身的區別,最後拍攝出來的畫面在銳度、顏色等方面也有略微的差異,但用手機觀看時區別不大。
8. 影視製作專業人士有句話道“調色不當的電影是半廢品”。由於設備的局限,更重要的是由於調色方面專業理論知識的局限,該電影並不敢冒“半廢品”的險,去進行調色處理,只是對部分片段進行了色彩校正。
(特別提示:為了您更好的觀影效果,建議您用電腦直接點進“優酷視頻”搜尋本片,將畫質調為“超清”後再觀看,或者下載“優酷客戶端”於手機,將畫質調至“高清”後再觀看。)
幕後製作
製作背景
現今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視製作行業的神秘面紗也逐步被揭開了。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再也不甘心只是當一名觀眾,而是開始了從電影觀賞者到電影製作者的嘗試,這種現象在國內各大高校更甚——校園微電影的製作,在各大高校並不罕見。其製作的目的各異,製作的水平也不盡相同。雖然整體而言呈現出一幅百花爭鳴、欣欣向榮之象,但是其中以英文為對白語言的,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首先在於英文對白的電影原本就具有其特殊性質,就傳播製作面而言,它還顯得很小眾。其次,英文電影的製作,更是對製作團隊英文水平的考驗。更為重要的是,由中國人來製作一部英文電影,在製作之前必須對電影進行非常好的定性。必須得弄明白諸如“該電影的製作目的究竟何在”,“傳播面怎樣”,“客群怎樣”等問題。不對這些問題進行一個透徹的了解,那么只會讓做出來的東西落得個不倫不類、貽笑大方的下場。
微電影《愛是謬誤》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進行創作的。該電影從立項到前期籌備再到正式拍攝直至拍攝結束(不含後期製作),共歷時近兩個月。該片以瑪克斯·舒爾曼的同名諷刺名篇為基礎,從“校園愛情”這一角度進行切入,以此來對劇本進行再度創作,從而讓故事更具有現實意義。同時,該片還誠邀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小玲副教授擔任總顧問,對片子進行了整體上的把關。
拍攝過程
為了達到“更為真實地還原校園生活、反映校園生活”的目的,該片的取景地除個別場景外,其餘的主要都為延安大學校園內部。由於拍攝時並非寒暑假,而是正常的上課時間,為了協調場景、照顧電影畫面效果,同時也為了協調劇組日程,正式拍攝的每一個時間段都經過了嚴格的選取。就如電影的重頭戲“教授邏輯”的部分,原著中故事本來是在晚上發生的,但是考慮到將重頭戲全置於夜場拍攝出來的觀影體驗未必好,故拍攝時是將這幾個場景變成為白天的戲。又如在圖書館拍攝的那一場,因為圖書館有人上自習,而劇組的進駐勢必會對上自習的同學造成影響,最終劇組決定精簡人員,讓最少的工作人員以最為低調的方式進入到圖書館,並且將設備架在最為隱秘的地方。同時整個過程中都未用嘴進行交流,取而代之的是用打手勢的方式。在這種條件下還能順利地完成拍攝任務,這無疑是劇組成員之間默契度的最好證明。
後期製作
正式的後期製作是從六月份開始的。剪輯、配音、字幕、音樂等基本上都是由全班一起參與完成的,所以說整個片子更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為了照顧到電影首映會的需要,電影共推出了先行版與精編版兩個不同的版本。用以流傳的,兩個版本都有。先行版是於2014年6月19日舉行的首映會,片尾的落款日期標註為“二零一四年六月十九日”。
精編版是完全以先行版為基礎,對先行版的一個修復、完善與升級。比之於先行版,精編版主要集中全力解決了以下三個問題:大小屏問題、部分的字幕不統一問題以及畫質、音質的清晰度修復問題。同時,精編版在影片前半部分插入了十幾秒鐘的由“越級兄弟”拍攝的延安大學校園延時攝影。除此之外,比之於先行版,精編版最大的不同則在於精編版的片尾是進行重新製作過的,但片尾的落款日期依舊為“二零一四年六月十九日”。
影片評價
總體把握
微電影《愛是謬誤》是根據美國著名作家、幽默大師及劇作家瑪克斯·舒爾曼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創作而成的。全劇從幾個大學生與一件浣熊皮大衣出發,在講述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的同時,更不乏諸多幽默與諷刺的元素。其實全劇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甚至有些“腦殘”——多比(男一)是個聰明的法學系大一學生,為了自己未來事業的發展需要,他用一件浣熊皮大衣換得了舍友皮蒂(男二)的女朋友——漂亮但不聰明的波利(女一)。換來以後,多比不厭其煩地教授波利邏輯與謬誤的知識,以求能啟其智。最後波利終於變聰明了,卻反咬了“恩師”多比一口,並離開了多比,選擇重新和皮蒂在一起,而且理由極其諷刺——只因為皮蒂有一件浣熊皮大衣。
舒爾曼的原作正是在這兒結局的,他不愧是大家,這樣的處理雖看似突兀,實則拿捏得當,讓人意猶未盡,可謂是非常絕妙!而在電影中,故事到這兒卻並沒有完。電影從波利離開多比,選擇和皮蒂在一起開始續寫。和皮蒂在一起後,波利卻並不幸福,她根本沒有受到皮蒂的珍惜。而這頭,被波利拋棄了的多比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並最終發現自己是真心愛上了波利。後來,在閨蜜(女二)的開導下,波利終於打開了心結,選擇放手皮蒂,重新和多比在一起!直到這兒,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才算是畫上了圓滿的句點。這樣看來,說劇情“腦殘”,倒也情有可原了。
但其實全劇的看似“腦殘”之處,還不僅僅是劇情這么簡單。就台詞和故事情節而言,也處處可見令人大跌眼鏡的橋段。一件浣熊皮大衣就能換一個女朋友,說笑吧?波利顯得也太被“物化”了,好歹她也是個大學生,其個人主見何在?還有劇中的台詞“如果皮蒂沒有那件浣熊皮大衣,你還會喜歡他嗎”(出自波利與閨蜜第二次談心處),這難道不是在侮辱主角們作為大學生的智商嗎?等等問題,在此無需過多贅述。就這樣抱著內心的些許偏見去看整個片子,愈發覺得片子幼稚與膚淺,以至於有種莫名的凌駕於其上的優越感。然而就在全片的結尾字幕中,卻會被一句“太多人在意或渴望浣熊皮大衣,尤其是今天”驚訝至啞口無言。到這兒才開始有所悟——很明顯,現今世界,真正的浣熊皮大衣是並非為“太多人在意或渴望”的,那么這裡,肯定還有什麼其他的含義。正是帶著這樣的一種疑惑,我們開始重新審視這部看起來製作並非精良甚至並非專業的片子,並試圖對其主題進行重新把握,忽然間終於柳暗花明,驚嘆原來如此!
那么,這部片子的主題究竟何在?相信一千個讀者便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謂的是非之爭,不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在此,筆者冒昧地從電影與原著之間的聯繫這一角度著手,對該片的主題進行分析。那么,首先我們得就原著的相關問題進行一個簡要的介紹。
關於原著
瑪克斯·舒爾曼的原著是寫謬誤,根據學界的一般解讀,作者試圖要揭示的謬誤總共有以下三個方面:即邏輯謬誤,主人公愛情觀的謬誤,以及當時社會價值觀的謬誤。第一重謬誤是最明顯的邏輯謬誤——作者通過一個俏皮的諷刺故事,把“草率結論”“錯誤類比”等抽象的邏輯謬誤融入到生動的故事情節中,讓讀者很快掌握其概念及用法。第二重謬誤是故事中三個主人公愛情觀的謬誤——對於故事的敘述者多比而言,他對波利的渴求從一開始根本就不是出自於真愛,而是一種事業上的需求。他認為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律師,就必須得有一位拿得出手的美麗妻子。而對於皮蒂,他的愛情觀則顯得更為荒謬,在他心中,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分量只不過與一件衣服等同。而波利呢,她則顯得非常沒有主見,仿佛自己是誰的女朋友根本不重要,就因為一件衣服,她便可以被人隨意地擁有而又拋棄。這樣看來,不論是多比、皮蒂還是波利,他們的愛情觀都是不成熟的。至於第三重謬誤,作者則將文旨上升到社會的高度——在原文的序言中,作者特別提到了英國19世紀極富人文關懷的隨筆散文家查爾斯·蘭姆,其實已經是在暗示著文章的社會現實意義。在接下來的敘述中,作者以三個人之間的滑稽故事為介,來影射當時的社會價值觀。而這樣一個充斥著世俗味道的故事的發生地點,被作者刻意安排為原本應該純潔美好的大學校園——這社會的最後一片淨土,則更是對當時的社會價值觀的一個極大的諷刺與嚴厲的批判。
作為原小說的續寫版,微電影在主旨上有對原文的繼承發揚之處,也有其新穎之處。要理解微電影的主旨,應著重把握片中的兩條主線。
主線一:邏輯與謬誤
第一條主線涉及到片子的兩個關鍵字,即“邏輯”與“謬誤”。片子一開始,多比便聲稱自己根本不相信“所謂的愛情”,對他而言,愛情只是個謬誤而已!所以當理智的他想得到皮蒂的女朋友時,會選擇投其所好地用浣熊皮大衣去交換。終於如願以償後,他也並沒有安於現狀,而是趁熱打鐵地給波利上起了邏輯課。在任何時候,他都清醒地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並且也會為這種需要去努力。可就是這樣一個自詡為“邏輯學家”的人,最後也會變成一個“傻子”——從他真正地愛上了波利的那刻起。所以說愛情中沒有所謂的智者,甚至沒有對錯,有的,只是一個個忘記了自己的傻子。愛情讓人瘋狂,也讓人迷失,不過更多的時候,它還是讓人迷戀!春老方覺短,別後方知遠,其實就這樣,放笨點,想少點,去談一場不計得失的戀愛,擁一段不管流言的歲月,過一世不知炎涼的人生,未嘗也不是一種幸福。所謂“穿越人海”,所謂“遠離紅塵”,也就不過如此。
主線二:浣熊皮大衣
第二條主線涉及到片子的另一個關鍵字,即“浣熊皮大衣”。正如片尾所說,太多人都“渴望”或者“在意”著浣熊皮大衣,尤其是今天。是啊,現今社會,當真愛越來越多地被世俗所侵蝕,最初的那份真到底還剩下多少?在紛繁的世俗面前,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又有多少愛情是堅持著走到了最後的?我們到底是應該“坐在腳踏車上笑”,還是“坐在寶馬車裡哭”?在諸如房子、車子等巨大的壓力面前,多少人選擇瞭望而卻步?現實社會中,“渴望浣熊皮大衣”的指的是男人——只有擁有了房子、車子,擁有了物質方面的保障時,男人才有條件、有資格去娶到心愛的女人。而“在意浣熊皮大衣”的則是女人——多少女人就是因為這些物質方面的東西,主動或者被迫地割棄了自己的所愛,而將自己嫁給了物質、嫁給了安穩的生活。然而世事莫測,又有什麼會一直被追捧、被推崇呢?縱向而言,從歷史的角度看,在“重農抑商”的遙遠年代,有功名、有學識才是重要的;在政治動亂的年代,家庭成分好才是重要的;到今天,有充裕的物質財富才是重要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對“重要”的判定標準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但是那些關於愛情的美麗傳說與鏗鏘誓言,卻能穿越過歷史的風沙,一直到今天,依舊熠熠生輝。橫向而言,即使是單看人這短暫的一生,又有誰能保證沒有愛情做支撐的關係會永遠順風順水呢?所以說,惟有真愛,方能永恆。
兩條主線,一個聲音
這樣的兩個主題,在這么一部影片中的存在,不僅不會是各行其道、相互割裂的,相反卻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浣熊皮大衣”與“邏輯謬誤”的雙重主線彼此交融,從而一起宣揚了一種思想,發出了一聲吶喊——關乎理想與現實,關乎愛情與生活。
半個多世紀以前,舒爾曼應時地創作出了這篇小說,發出了屬於他那個時代的聲音。今天,這樣一部微電影,對著這樣一個時代,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就這一點而言,電影也算是與原著文章在主旨上進行了一個呼應了。然而就故事性而言,電影又是高於原著的——慶幸的是,在電影的最後,年輕的男孩與女孩終於還是明白了自己的內心,找到了自己的真愛。這也算是他們對愛情的一次自我救贖了。
是啊,他們畢竟還僅僅是年輕的學生而已,還並沒有真正被世俗所侵蝕,也並沒有完全拋棄內心的那份信仰。而同樣也只是學生並且依然年輕的,還有如此瘋狂的我們。所以才會在那年,在那個年紀,留下了這部電影、這些文字,以此來向這個社會進行固執的吶喊——雖然是以稍顯稚嫩的語調。而就在那年,在那個年紀,我們也都還如此深深地相信著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