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詞語)

呼應(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呼應,詞語。彼此聲氣相通,互相照應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呼應
  • 拼音:hū yìng
  • 出處:《揚州畫舫錄·橋東錄》
  • 詞性:動詞
基本解釋,引證詳解,漢譯英,

基本解釋

1、【echo;workinconcertwith】
2、彼此聲氣相通。
3、文章前後相照應。例:首尾呼應。

引證詳解

1、謂有叫有答,一呼一應,互相聯繫。
李斗《揚州畫舫錄·橋東錄》:有隔座目語者,有隔舟相呼應者。
2、指回響;迴響。
丁玲《水》二:她們記起了什麼似的,喊著名字,四處來尋找她們的親人。遠遠近近的呼應著,可是什麼也聽不清。
陳其通萬水千山》第二幕:群山在呼應,大地在歡騰
3、謂溝通。
胡采《序<在和平的日子裡>》:在我們這個時代,人們和英雄人物的思想心靈之間……比較容易互相呼應。
4、猶應允,答應。
李漁《意中緣·借兵》:寒暄敘不成,直書情:友妻陷入豺狼穽,專望你提精勁,救娉婷,鋤梟獍。夸言曾向良朋逞,急救我友相呼應。
5、前後關聯,互相照應。
錢泳《履園叢話·園林·造園》: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後呼應。
劉師培《論近世文學之變遷》:望溪方氏,摹仿歐曾,明於呼應頓挫之法。
茅盾《無題》一:那一大段關於女主角的描寫……我是處處有呼應,——嗯,處處有伏筆。
6、比喻調度,指揮。
魏源聖武記》卷九:乞專簡大臣督師三省,庶呼應靈而事權一。
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國家雖已設海軍衙門,而皮毛徒具,精義未講,呼應不靈,規模未備,則猶未能言實效也。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孫文革命運動清方檔案》:在煊萬不敢存五日京兆之心,而視煊者究不免有五日京兆之見,誠恐人心一懈,呼應即因之不靈。

漢譯英

toecho;torespon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