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平生,家庭,妻妾,兒子,後代,身後追封,人物評價,
人物平生
“貝勒” 是滿語,為清初滿族貴族的一種稱號,其職位相當於後來的親王,掌握著軍政大權。在太祖努爾哈赤起兵之後,穆爾哈齊就多次隨同征伐,戰功卓著,被賜號清巴圖魯(漢譯為“誠毅”)。後於順治五年六月,追封為多羅貝勒,謚曰“勇壯”。
穆爾哈齊,生情勇猛,驍勇善戰,年少時,每遇爭鬥事,必親臨之。其兄努爾哈赤起兵初期,宗族內眾叛親離,六祖子孫相繼加害於努爾哈赤,使其身處險境,楚歌四面。這時,穆爾哈齊卻不顧族人的勸阻,跟隨兄長努爾哈赤在險惡的逆境中一同創業。
萬曆十一年(1583年)四月,努爾哈赤以十三幅遺甲起兵,由於是起兵之初,兵力弱小,只能靠家族中的父子兄弟們團結一致,為了生存而英勇殺敵, 衝鋒陷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正是由於愛新覺羅家族的兄弟們在戰鬥中勇猛頑強,才使的家族的勢力不斷得以擴大,成為遼東的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穆爾哈齊作為家族中傑出的一員,自幼就被人們稱作勇士。正如《清史稿》中所云,他“驍勇善戰, 每先登陷陣”,為愛新覺羅家族的興起, 立下了汗馬功勞。
努爾哈赤兄弟起兵之初,駐守在北砬背山城中,由於山城險峻的軍事防禦條件,使得他們多次成功地阻止了外來勢力的剿殺。但是,山城對外的交通條件,卻對努爾哈赤的出征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北砬背山城通向外界的道路,必經六祖子孫居守的章甲城,此時,六祖子孫都以努爾哈赤兄弟為敵,每當努爾哈赤與穆爾哈齊兄弟率眾前行時,六祖子孫即使不干預其部的前行,也會將努爾哈赤兄弟攻打的目標派部眾通知對方,使得他們多次出征都無功而返。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四月,穆爾哈齊隨太祖努爾哈赤征伐哲陳部,由於是剛剛起兵,人馬甚少,僅率兵五百,出征途中,遇到大水攔阻去路,努爾哈赤便決定讓大隊人馬回營,僅帶綿甲兵50人,鐵甲兵30人,共80人前往。誰知有嘉哈部的首領蘇庫賚呼暗中派人密告哲陳部主,使敵軍有了防範,共集聚托漠和、章甲、巴爾達、薩爾滸、界藩五城人馬八百餘人, 蜂擁而至, 欲與努爾哈赤兄弟們決一死戰, 並將兵力布陣於界藩、渾河直到南山一帶, 氣勢洶洶, 嚴陣以待。
事先, 努爾哈赤已安排了哨兵尋察, 但哨兵發現敵軍後, 慌忙之間, 卻迷了路, 未能及時找到努爾哈赤的人馬;而努爾哈赤又以為有哨兵在四處探察, 未加防備, 當數百敵軍突然出現於面前, 有如從天而降一般, 出其不意, 大大震動了努爾哈赤所領軍卒的軍心,兵丁們頓時怯敵,流露出心驚膽懸的神情,不敢與敵交戰。六祖中包郞阿的孫子札親、桑古禮二人一見敵兵強盛,嚇得解下自己的鎧甲交給了從人,準備沿山路逃跑,一時軍心大亂。努爾哈赤見狀大怒, 高聲斥責兩人道:“汝等平昔在家, 每自稱雄於族中, 今見敵兵, 何故心祛, 解甲於人?” (《滿洲實錄》卷二)。 雖然努爾哈赤怒斥了族弟, 但並未見到效果, 這二人仍不聽令, 同行軍卒也不敢迎敵上前, 在這緊急關頭, 如再無人上前應戰必然會使軍心徹底崩潰, 全軍必滅無疑。努爾哈赤雖想指揮部眾衝殺迎敵,但屬下亂成一團,根本不聽號令。呵止不住部眾的努爾哈赤只得拼著性命,自己催馬迎敵,身邊只有穆爾哈齊和顏布祿、兀凌噶三人。四人悄悄地尾隨在大隊敵人的後面,尋找機會,打擊敵人。尾隨至吉林崖時,四人發現有十五名敵人從旁邊的小路上向他們這邊走來。努爾哈赤等人將帽纓摘掉,隱蔽起來。待敵人接近時,努爾哈赤先發一箭,射死了走在最前邊的敵兵,穆爾哈齊又發一箭射死了另外一名敵兵。其餘敵兵不知伏兵多少,慌忙奔逃,都滾下了吉林崖摔死。努爾哈赤與穆爾哈齊四人棄馬躬身,悄悄地接近敵人的大隊,突然發起攻擊,一陣砍殺,敵人大隊立刻混亂起來,互不統屬的各城寨人馬爭先向後逃命。努爾哈赤兄弟“四人奮勇步射,直入重圍”,殺敵二十餘人,追得敵人爭先渡渾河逃命。
穆爾哈齊隨努爾哈赤渡河追至吉林崖,發現眾敵復又聚集殺來,努爾哈赤機智地脫帽誘敵隱身,張弓對沖在最前面的敵人一箭射去,利箭貫脊使其倒地而亡。穆爾哈齊也射死一人。一陣交戰之後,敵軍紛紛投降,余者或逃竄、或墜崖而死。在這次以被動變主動的戰鬥中,努爾哈赤與穆爾哈齊兄弟以四人擊退了八百餘名敵人的進攻,扭轉了戰局。戰鬥結束後,努爾哈赤針對此次之役,感慨的說道:“今日之役以四人敗八百眾,天助我也”。(見《清史稿·太祖本紀》)。 後來, 1616年, 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國, 即位稱帝時, 將年號定為“天命”, 有史家稱源於此。
為了清除來自宗族內部的敵對勢力,穆爾哈齊極力主張收服六祖寶實子孫所占據的章甲城。在他的主張下,努爾哈赤與其一起,以突然襲擊的策略一舉攻取了章甲城,將城中的族眾收歸已有,掃除了自己門前的障礙,震懾了三祖索長阿的子孫。
萬曆十四年七月,穆爾哈齊與其兄努爾哈赤一起,率軍攻取了先前率部眾截殺自己的哲陳部托漠河城,俘獲人畜而還。隨後揮師征討鵝爾渾城。在進軍鵝爾渾城途中穆爾哈齊在先開路,努爾哈赤在後壓陣,一路所經之處,都是仇敵,穆爾哈齊率部沿途廝殺,才來到鵝爾渾城下。在攻打鵝爾渾城時,努爾哈赤肩部中箭,渾身上下三十多處受傷,無力指揮戰鬥。關鍵時刻,穆爾哈齊挺身而出,代兄指揮,取得了此次攻打鵝爾渾城的勝利。
當努爾哈赤統治勢力逐漸壯大後,穆爾哈齊多次率兵征討,每戰必先士卒,先後出征鴨綠江、納殷、珠舍里等部,將其征服。為表彰穆爾哈齊的功績,努爾哈赤賜其青巴圖魯稱號,漢譯為誠毅勇士。由此可見,穆爾哈齊在跟隨兄長努爾哈赤創業中,以其忠誠、剛毅、勇猛而深受兄長努爾哈赤的尊重與厚愛。
萬曆十五年八月,穆爾哈齊與大將額亦都一同率兵攻打巴爾達城,當大軍行軍至渾河時,正值汛期,河水暴漲,大軍無法涉渡,部屬皆勸穆爾哈齊、額亦都二人,率兵回返復命。穆爾哈齊厲誡部屬,“受命出征,安能不戰遇水而返耶?”隨令善泅水土卒,貢索泅渡,將繩索連線兩岸堅實樹上,大隊士卒扶索而渡,越過渾河。巴爾達城中守軍,自認為渾河河水暴漲,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穆爾哈齊所率的軍馬,縱有天大的本領,也不會在此際渡過渾河,前來攻城。因此放鬆了全城的軍事防禦。率部渡過渾河的穆爾哈齊、額亦都二人決定,將部眾隱蔽起來,待到夜晚敵人無備時,發起進攻。當晚,穆爾哈齊、額亦都二人發出攻城命令,所部將士奮勇猛攻。城中守軍從睡夢中驚醒,有此軍士來不及披甲持械與攻城將士拒戰,兩軍接戰,矢石如蝗,額亦都率先登城,身受創傷五十餘處,部眾的指揮大權落在了穆爾哈齊一人身上。在雙方交戰最激烈的時刻,穆爾哈齊親率將士搏殺,身體多處受傷,仍率眾奮戰不已,終於攻克了巴爾達城,凱旋歸來。穆爾哈齊率軍回返時,其兄努爾哈赤出城外迎接,設宴慰勞全軍,重獎了穆爾哈齊與額亦都二人。
穆爾哈赤病逝後,努爾哈赤親自臨祭,將其安葬。穆爾哈齊葬於虎欄哈達之郝圖阿喇(今遼寧省新賓縣永陵鎮老城村)。天命九年(1624年)四月一日遷葬於遼陽城東北陽魯山崗(又稱岩爐山)東京陵處。同時遷葬者有:“景祖翼皇帝及皇后”、“顯祖宣皇帝及皇后”、孝慈高皇后(太宗皇太極生母)、禮敦巴圖魯(太祖之伯父)、達爾漢巴圖魯(太祖胞弟舒爾哈齊)、貝勒祜爾哈齊(太祖之侄)、褚英(太祖長子)等靈。
家庭
妻妾
穆爾哈齊嫡夫人馬佳氏,額思圖蒙古之女。
繼夫人鈕祜祿氏,來祿渾之女。
三娶夫人他塔喇氏,齊三之女。
四娶夫人阿顏覺羅氏,巴塔之女。
五娶夫人葉赫納喇氏,晏諸貝勒之女。
六娶夫人其父姓名不詳。
兒子
穆爾哈齊有子11人,有封有爵者、有嗣者6人。現介紹如下:
第一子薩哈廉
第二子達爾察,奉恩輔國剛毅公,其後裔分隸左翼正藍旗遠支宗室第七族。
第三子碩弼基
第四子務達海,奉恩固山襄敏貝子,其後裔分隸左翼正藍旗遠支宗室第九族。
第五子漢岱,奉恩鎮國公,其後裔分隸左翼正藍旗遠支宗室第二族。
第六子噶巴喇
第七子塔海,奉恩輔國公,其後裔分隸左翼正藍旗遠支宗室第十三族。
第八子唐喀
第九子祜世塔,奉恩輔國公,其後裔分隸左翼正藍旗遠支宗室第五族。
第十子喇世塔,奉恩輔國公,其後裔分隸左翼正藍旗遠支宗室第十二族。
第十一子歡齊費揚古五人無嗣無爵。
後代
查有關史料,有乾隆朝監察御史祿豐、嘉慶朝東閣大學士祿康為穆爾哈齊五世孫;道光朝文淵閣大學士耆英為穆爾哈齊六世孫。道光朝馬蘭鎮總兵兼內務府大臣慶錫、理事官慶賢為穆爾哈齊七世孫;光緒朝監察御史、鴻臚寺少卿德本,宣統朝鳳翔知府德祜為穆爾哈齊八世孫;光緒朝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宣統朝安慶知府長紹為穆爾哈齊九世孫。
身後追封
碑文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