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拉托遜紀
- 外文名:Eratosthenian period
定義,愛拉托遜紀對象年齡確定的,該時期形成的地貌,
定義
愛拉托遜紀期限的界定:
- 終點:通常所認為的古老隕石坑仍保留有射紋系統,但事實上該界限尚無明確的定義。它的定義很複雜,因為,不僅有已發現的隕石坑年齡問題,而且不同情況下射紋線的消失速率也不同。(另請參閱哥白尼紀)。
愛拉托遜紀是1962年由月球現代地質史劃分創始人尤金·舒梅克和羅伯特·哈克曼(Robert Hackman)所提出。
愛拉托遜紀對象年齡確定的
通常認為愛拉托遜紀的隕石坑保存完好,但缺乏明亮的輻射紋,但這種方法的主要缺陷是不同情況下輻射紋的消失速率差異極大。
另一種確定天體表面具體年齡的重要方法,是計算這些區域在存續期內所積累的隕石坑數量。愛拉托遜紀的月海上,直徑大於1公里的隕石坑分布密度處於750-2500座/百萬公里範圍內。此外,也通過隕石坑的破壞程度來判定表面年齡。
該時期形成的地貌
在愛拉托遜紀,頻繁的天體撞擊和月球自身的地質活動已經熄滅,在此期間漫溢的熔岩構成了三分之一的月海區(月球表面的5%)。大部分的熔岩都分布在月球正面的西半部並富含鈦元素,放射性略高且色調偏藍。最主要的陸地位於風暴洋和汽海之中、雨海和冷海的西側以及澄海、濕海、雲海、史密斯海、界海的一些地方以及熔岩覆蓋的大隕石坑格里馬爾迪環形山、柏拉圖坑和赫拉克勒斯環形山。
這一時期沒有新的撞擊盆地形成,之後也沒再出現。但較小的隕石坑不斷累積,它們大多保存完好,但缺乏亮度和輻射紋。在此期間總計約形成90座直徑30公里以上的大隕石坑,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