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雨海世(Late Imbrian)屬於月球地質年代中雨海紀的後半段,起始於38-37.2億年前,終止於32.4-31.1億年前,持續時間約5-7億年。其下限標誌為大面積散布的東方海盆地濺射物,它們與已發現的比它更老或更年輕的地層相重疊,但地層的上限年齡基準還沒有,根據一項提議,可通過隕石坑地表的傾斜度來確定(該時期直徑小於<240 ± 10 米的隕坑,其內側壁平滑傾斜率接近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晚雨海世
- 外文名:Late Imbrian
晚雨海世(Late Imbrian)屬於月球地質年代中雨海紀的後半段,起始於38-37.2億年前,終止於32.4-31.1億年前,持續時間約5-7億年。其下限標誌為大面積散布的東方海盆地濺射物,它們與已發現的比它更老或更年輕的地層相重疊,但地層的上限年齡基準還沒有,根據一項提議,可通過隕石坑地表的傾斜度來確定(該時期直徑小於<240 ± 10 米的隕坑,其內側壁平滑傾斜率接近1°)
晚雨海世(Late Imbrian)屬於月球地質年代中雨海紀的後半段,起始於38-37.2億年前,終止於32.4-31.1億年前,持續時間約5-7億年。其下限標誌為大面積散布的...
早雨海世是指的是一種專業術語。在月球地質時代里,早雨海代發生於38億5千萬年前至38億年前之間,接續於酒神代之後,內太陽系後期重轟擊期的結束即在此一時期。...
豐富海盆地形成於前酒海紀,月海周圍的地質生成於酒海紀,而月海自身地質卻屬於晚雨海世,其地質層較危海或靜海薄。豐富海撞擊盆地與酒海、靜海和危海盆地相重疊...
該盆地周圍的地質屬早雨海世,而月海區地質則為晚雨海世。位於東方海的背面是界海。1968年,美國五艘月球軌道飛船的都卜勒雷儀在東方海的中心探測到了一個質量瘤...
克拉夫特環形山(Krafft)是月球正面位於風暴洋西部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稱取自俄裔德籍天文學家暨物理學家沃爾夫岡·路德維希·克...
艾特肯環形山(Aitken)是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稱取自專事聯星研究的美國天文學家羅伯特·格蘭特·艾特肯(1864年-...
南海盆地形成於前酒海紀時期,在晚雨海世其地層被平緩、黝黑的火山玄武岩覆蓋。"南海"一名首先由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海因里希·馮·馬德勒提出,並被列入首批4531個...
阿本尼茲拉環形山、阿本尼茲拉隕石坑(Abenezra)是位於月球正面南部高地上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稱取自中世紀塞法迪猶太聖賢-哲學家、...
柯瓦列夫斯卡婭環形山(Kovalevskaya)是位於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巨大的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稱取自十九世紀俄羅斯女數學家暨工程師索菲婭·...
斐索環形山(Fizeau)是位於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稱取自法國物理學家阿曼德·伊波利特·路易斯·斐索(1819年-1896年...
布拉日科環形山(Blazhko)是位於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稱取自前蘇聯天文學家謝爾蓋·尼古拉耶維奇·布拉日科(Sergei ...
皮科洛米尼環形山(Piccolomini)是位於月球正面南半球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稱取自十六世紀義大利大主教及天文學家"亞歷山德羅·皮科洛...
內安德環形山(Neander)是月球正面位於南半球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億-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稱取自德國數學家及天文學家麥可·內安德(Michael Neander,...
月海所在的史密斯海盆地為前酒海紀代,而環月海周圍的地表特徵則屬酒海紀代,月海本身,即構成月海的地表層是一種覆蓋著愛拉托遜紀玄武岩的晚雨海世高鋁質玄武岩...
智海(Mare Ingenii)是月球背面少數幾個月海地貌之一,坐落在智海盆地。該盆地地層屬前酒海紀代,而智海及周邊隕石坑地層卻為晚雨海世代。月海中主要的地形特徵是...
該盆地周圍的地質屬早雨海世,而月海區地質則為晚雨海世。位於東方海的背面是界海。1968年,美國五艘月球軌道飛船的都卜勒雷儀在東方海的中心探測到了一個質量瘤...
阿基米德環形山(Archimedes)是月球正面位於雨海東側邊緣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稱取自古希臘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暨工程師阿基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