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太空》是William Eubank執導,Gunner Wright主演的科幻片。影片講述了太空人Lee Miller與地球失去了聯繫,他一個人生活在國際空間站、周而復始得環繞著地球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在太空
- 外文名:Angels & Airwaves Love Live
- 其它譯名:愛:天使與電波
- 製片地區:美國
- 導演:David Stern
- 類型:科幻
- 主演:Thomas DeLonge,William Eubank
- 片長:90分鐘
- 上映時間:2011年
- 對白語言:英語
- imdb編碼:tt2017462
劇情簡介,影評,演員表,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太空人Lee Miller與地球失去了聯繫,他一個人生活在國際空間站、周而復始得環繞著地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生命供給系統日趨耗盡,Lee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維持頭腦的清醒——或者致死最低限度的生存。他的生活是幽閉恐懼症與孤獨的存在,直到他在飛船上有了一個奇怪的發現……
影片探討了人類對交流最基本的需求與希望無限的力量。
影評
《愛:天使與電波》的後半段類似於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導演想交待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這種哲學思考僅僅通過抽象的電影語言隱諱表達,過於考驗觀眾的智商了,好在這位導演比庫大師人道,不斷通過生存故事的旁白,詮釋對於生命的理解。這類寂寞的電影,雖然很枯燥,但看一次,是不會全部看懂的。
作為太空空間站唯一的太空人也是整個地球最後的一個人,他在星空上孤獨地度過了4年。他以為是空間站的故障讓休斯敦和倫敦失去了聯繫,後來才明白是人類社會毀滅了。這樣的4年等待未免太長了,維持希望太久了,讓孤獨如此無助和痛苦。
在生命維持系統即將耗盡之前,太空人選擇了面向地球的縱身一躍,不管生存的意義究竟是互相傾聽的交流還是彼此的體溫安慰,在孤獨閉塞的空間站,太空人已經將空間站從一個井井有條的生存設施徹底進化為原始的洞穴,他本人也從一名健碩並且生活有規律的人進化為慵懶的全身塗滿文飾與文字的野蠻人,他看著文明之光在地球漸漸熄滅,那一次次類似於核爆炸的光點最終摧毀了地球的夜空,雖然地球還是蔚藍,但此刻,他就是天地之間唯一的人。
他所能聽到的看到的文字或圖象保存全部是錯亂的字元,並且他在空間站找到了南北戰爭期間一名士兵留下的筆記,關於戰爭的回憶,關於所有的戰友全部犧牲之後的獨存是否還有意義的思考,關於他應指揮官要求去峽谷查看落地的不明外星飛行物後的震撼……而中間穿插的是,有個老頭關於生存的概要提煉,有個普通人在生死之間徘徊的某次駕駛感受,有個退伍士兵在接受生死考驗之後對家庭和人生的理解,這些圖象如同光觸媒一樣的原點構成了人類社會,太空人在讀完日記之後迫切想知道答案,比如生存的意義,比如死亡的歸宿,比如生死之間如何穿越。每個人都想過這些問題,但每個人都如此茫然,即使戰爭無比殘酷,人類不斷進行戰爭,即使人際交流如此必要,但人際的交流永遠充滿不信任,生存的意義到底是無動於衷地活著還是清醒地痛苦著尋找答案。
導演的想法很簡單,但如同墨汁一樣,想法化開了又顯得交待太多。於是影片結尾,這個太空人作為人類社會的最後一個人在冀望擁抱大地的時候看到了宇宙,人與宇宙合為一體,宇宙如同光觸媒原點的集成,當射線通過太空人的身體並在前後銜接成動線,導演的思維接近於中國古老哲學的“天人合一”。
是不是人的本身就是一個假想,是宇宙原點的符號,它作為某一個存在的最大意義,在於它是無數原點中的一個。象當今科學家瘋狂地尋找上帝粒子,所有的物質緣於粒子,那么人也是一樣,如從物質的角度,人的生存並不具備更高的意義,如果作為精神,那么人類社會無休止地戰爭、流血、爭吵以及人際、國家、民族之間互不信任的現實顯得多么的荒謬。
宇宙沒有時間的概念,時間僅僅是人類用來驗證自身存在的參照。“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人類社會所有的弊端來自於宇宙的永恆和作為個體的人令人忽略到是否存在的微瞬壽命之間的矛盾。永恆的,不在乎粒子的變化,再大的變化也可以忽略不計,比如地球毀滅,相對於宇宙就是忽略不計的原點變化;微瞬的,反而更想把握一刻的永恆,因此,宇宙間最渺小的人,常常想扮演上帝的角色。
導演藉助於影片客串者關於生存片段的自我詮釋思考了這個大矛盾。
這是一部哲學思考的電影——《愛:天使與電波》,是美國攝影師威廉·尤班克的導演處女作。但不是看的,更象用來讀的一本書,最好是讓那些政治家去讀——歐巴馬、普京、巴沙爾,等等。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Lee Miller | 岡納·賴特 | ---- |
Dancer | Wesley Sellick | ----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