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恩怨史——德國科學的興衰》是2013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作者採取比較手法,濃墨重彩地描繪了愛因斯坦與哈伯這兩位完全不同類型的猶太天才在急劇變化的德國世界中的命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因斯坦恩怨史——德國科學的興衰
- 作者:弗里茨·斯特恩
-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285772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無論從哪方面講,1900年前後的德國,都是一個歐洲強國。得益於兩者——猶太人的解放運動以及始終存在的對猶太人的偏見——之間的張力,許多德國猶太人脫穎而出,成為社會上令人矚目的人物。斯特恩在這本《愛因斯坦恩怨史(德國科學的興衰)》中探索了: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國社會中種種充滿矛盾的情景,納粹統治時期德國科學與文化極其恐怖的衰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迅速恢復,以及兩德重新統一 後面臨的國內外矛盾。斯特恩巧妙地將歷史與傳記結合在一起,別出心裁地描述了許多著名科學家(如埃爾利希、普朗克、愛因斯坦、哈伯)與德國文化之間糾纏不清的一生,以及一些政治人物(如拉特瑙、魏茨曼)曲折的人生道路。其中德國人與猶太人的關係成為一條主線。《愛因斯坦恩怨史(德國科學的興衰)》第三章是全書的重頭戲,也是分量最重的一章。作者採取比較手法,濃墨重彩地描繪了愛因斯坦與哈伯這兩位完全不同類型的猶太天才在急劇變化的德國世界中的命運。作者弗里茨·斯特恩對備受爭議的哈伯尤其充滿了同情。
圖書目錄
對本書的評價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致謝
作者附識
中文版前言
導言
第一篇德意志生活的期望
第一章埃爾利希:近代化學療法的奠基人
第二章普朗克及其時代的災難
第三章合與分:哈伯與愛因斯坦
第四章拉特瑙與現代社會圖景
第二篇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隨之而來的恐怖
第五章歷史學家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私人經歷和公眾說明
第六章魏茨曼和自由民族主義
第七章自由及其不滿:新德國的陣痛
第八章被扭曲的歷史:戈爾德哈根爭論
第九章失去的祖國:德波和解
注釋
譯後記
作者簡介
弗里茨·斯特恩(FritzStern),1926年出生於當時德國(現屬波蘭)的布雷斯勞(弗羅茨瓦夫),1938年移居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教育家。斯特恩教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歐洲思想史方面,涉及1789年後歐洲的政治文化、1740年後的德國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史、19世紀歐洲思想中的反資產階級的心理仇恨、法西斯主義的文化起源、1870年後的帝國主義以及編史學,有多本著作問世。如:《文化絕望的政治》(ThePoliticsofCulturalDespair)(1961)、《權力的責任》(TheResponsibilityofPower)(1967)、《非自由主義的失敗——現代德國政治文化論文集》(TheFailureofIlliberalism,EssaysinthePoliticalCultureofModemGermany)(1972)、《金與鐵:俾斯麥、布萊希羅德與德意志帝國的建立》(GoldandIron:Bismarck,BleichriMer,andtheBuildingoftheGermanEmpire)(1977)、《夢想與錯覺:德國歷史的戲劇》(DreamsandDelusions:TheDramaofGemanHistory)(1988),以及這本《愛因斯坦恩怨史》(Einstein’sGermanWorld)(1999)。從1984年起,斯特恩成為《愛因斯坦全集》編委會和執委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