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法學:歷史與今天

想像法學:歷史與今天

《想像法學歷史與今天》是2005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正林。

基本介紹

  • 書名:想像法學:歷史與今天
  • 作者:郭正林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4月1日
  • 頁數:452 頁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4月1日)
叢書名: 中山大學法學文叢
平裝: 452頁
開本: 16開
ISBN: 7503653965
條形碼: 9787503653964
尺寸: 23 x 15.3 x 1.6 cm
重量: 621 g

作者簡介

郭正林,1961年生,政治學博士,哲學碩士、文學學士。中山大學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學地方治理研究所所長,中山大學政治學專業地方自治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代表性論文為《藏族社區民眾對政府政策的認知與評價》、《當代中國農民政治參與的程度、動機及社會效應》、《家庭、黨支部與村委會互動的政治分析》。代表性專著為《規範與實證的政治學方法》、《中國村政制度》。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讀者可以讀到兩部分內容。其一是變遷中的法律角色。其二是到動中的法律角色。本書群體作者嘗試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視域去理解法律的意義,從動態的經驗感知出發去挖掘法律的深層。本書群體作者另外希望以大見小,以小見大,從巨觀和微觀相互變動的角度,去闡釋法律的機制。
第一部分一方面是將法學理論和法律歷史的視界加以融合,將理論置入歷史,將歷史推入理論;另一方面,則是運用將歷史與現實中的個案予以剖解的方式去展示法律的普遍理解。宏大理論有其功能,然而,法律是務實的實踐,在法律的語境中,宏大理論是必須要在具體法律故事的檢驗和拷問中證明自己合法性的。因此,第一部分的文字寫作是希望在法律務實的品格中展開法學的努力。
本書第二部分的最後一篇文章是周林彬的《中國私力救濟制度的實證分析——從定性到定量》。這篇文章,可以視為全書的具有開放意義的結尾文章。

目錄

本書作者簡介
致謝
前言
第一輯 變遷中的法律角色
重看法學知識的性質
——法學科學主義在中國
法權的形成
——一個法社會學的分析
訴訟和伸冤中的中國傳統民間法律意識
——一個歷史社會學的考察
中國鄉村權力民主化的動力與阻力
——當代廣東農村的真實經驗
中國地方立法的構建實驗
——《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作為個案
制度變遷與地方立法
——走進《廣州市行政複議規定
法治本土資源理論的軟肋
——從中國古代法治切入
沈家本的局限與法律現代化的誤區
伍廷芳與中國近代法制變革
中國傳統法文化的當下意義
——從法治國的建設看
NEW PUBLIC MANAGEMENT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LESSONS FROM TAX FARMING HISTORY
法律移值理解的延伸
——法律政治學的立場
第二輯 互動中的法律角色
法律成本與中國法制建設
——經濟法律的視角
市場經濟立法的成要效益分析
國家所有權行使的經濟分析
包稅制的興起與衰落
——對懲罰性賠償的分析
消費者的歷史
——人的法律形塑與制度價值
制度的道德基礎
——從商業秘密問題
財產徵收制度的政治意義
——彌補憲法缺陷
憲法財產權的私人主體與公共主體
憲法上人的尊嚴
我國私力救濟制度的實證分析
——從定性到定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