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明寺(福建省泉州市永春惠明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惠明寺建於唐代(817—859),初名臨水寺,迄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該寺始建至今,曾幾經興廢,重建了五次。宋祥符年間(公元1008—1016)重建時,改名惠明寺。清光緒壬辰年孟鏡頭(公元1892年10月)再建時,改稱開元寺。惠明寺產業曾達柒頃肆拾余畝。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僧眾多至九十九人。古人有《惠明寺》詩:“曉隨清磬到禪關,況值秋風兩度還。下界人看塵劫外,上方鐘斷白雲間。心通梵唱緣俱寂,日送空華意自閒。慚說一官牽物累,吟魂還繞玉清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惠明寺
  •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
  • 建造年代:817—859
  • 初名:臨水寺
  • 拼音:huì míng sì
概況,現在遺存,

概況

寺內至今保存有宋嘉年間(1056-1063年)建造的兩個石雕浴槽,還有明萬曆16年(1588年)顏廷榘《重修惠明寺記》石碑一方,岩寺被列為永春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明明初為惠明寺建築鼎盛時期,解放前寺內僧侶眾多,後因寺內小和尚常與當地村民鬧糾紛,寺內收納僧侶逐漸減少,文革時期,一系列所謂破除封建迷信活動,險些毀掉整座寺廟,現僅存寺廟前殿和寺廟周圍零星的殘牆斷壁。現在的開元寺是1986年海內外熱心人士捐資重建的,寺院作為永春縣佛教協會辦公的場所。先寺內住二位僧姑,另有其收養的兩位女孩。
惠明寺

現在遺存

現存的寺廟是光緒年間重建的二進重檐懸山式土木結構房屋,占地六百平方米,只是原來寺廟的後殿。前殿及天井,均已成良田。大門上方,有一方光緒壬辰年孟冬住山比丘騰龍立的匾額,上書“開元寺”。進門左廊有一石碑,是光緒二十年立的,記載著惠明寺的範圍、產業。左廂房壁上嵌有石碑一方,是萬曆年間岷府左長史前判九江郡事桃陵道人顏廷榘撰寫的《重建惠明寺記》。廟後有三株荔枝樹,枝葉繁茂,蔽日成蔭;竹叢成林,環抱寺廟,環境清幽。左廂房後有一山泉,泉水清咧,終年不歇。寺廟左後約二百米的山坡上,有一座和尚墓,墓拱上有一小塔,又稱塔墓,也有人叫它土礱墓,墓內葬著九十九名和尚的骨灰。廟後山頂上有一座牛頭寨。
經永春縣人民政府1982年批准,惠明寺列入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列為宗教開放單位。永春縣佛教會會址設於寺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