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崇武

惠安崇武

惠安崇武,原名小斗,音訛小兜。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城時,取崇尚武備之意,命名崇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惠安崇武
  • 原名:小斗
  • 建城時間:明洪武二十年
  • 命名:崇武
歷史沿革,行政隸屬,人口面積,旅遊景點,

歷史沿革

宋屬崇善鄉守節里二十六都,元屬行滿鄉。明、清屬二十七都設崇武鋪,溪底鋪。民國設崇武鎮。1949年冬以後設四區,五區。1958年屬飛躍公社設崇武,霞安二個管理區,1961年成立崇武公社,1964—1966年集鎮設立崇武鎮,其他仍為崇武公社,1985年撤社復設崇武鎮。

行政隸屬

崇武鎮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突出部、中國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上,東瀕台灣海峽,與台灣相距僅97海里,是大陸離台灣島最近的地方和台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
崇武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距晉江機場不足一小時路程,距廈門機場僅一個多小時,距福州機場也只是二個多小時,在福廈高速惠安黃塘出口後,沿途還可以欣賞到長達33公里獨一無二的石雕工藝景觀大道的美麗風光。崇武同時又是渡台捷徑。
惠安崇武

人口面積

全鎮面積19.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8.8海里,轄12個行政村,本地人口72108人,外來人口2萬多人。

旅遊景點

崇武,崇尚武備也。在0.5平方公里的崇武古城內,聚居著當年抗倭軍隊的後裔,不到2萬的人口,有著98個姓氏,俗稱“崇武百家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的崇武古城,周長2567米,是我國惟一保存完好的石結構城堡,是當時東南沿海抗擊倭寇的主戰場,它以一隅之地而遙制千里,烽火硝煙譜寫成一部保衛疆土的可歌可泣的史詩。崇武古城憑藉它的建築特色以及在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威名遠揚。屯兵文化和海洋文化的融合,養育了崇武人豪邁、勇敢的性格。“天下第一奇廟”——解放軍烈士廟是崇武香火最旺的廟宇,體現了崇武人自古以來崇拜英雄的思想情懷。“祭海”、“獻金”、“開海門”、“迎親”等一些川流不息的民俗活動,既有中原古老文化的遺風,又是海洋昌險生活的反映。“海接東南一夜舟”印證了崇武與台灣親緣的特殊,崇武也成為解放後大陸第一個與台灣進行商品貿易和人員往來的港口。崇武有600多年的悠久歷史,它的建築設計也一樣源源流水。始建於1387年的崇武古城,1988年1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座城堡式建築,設計十分縝密,其選址於濱海險要支處,且依地形而布局,體現了“可進攻,退可守”的戰略原則。崇武古城是崇武石建築技藝發展的一座里程碑,我國現存較完整的古城,除萬里長城外,還有陝西省西安城、湖北省的江陵城、山西省的平遙古城等。但這些城的城牆都是採用磚塊壘砌或泥土夯築,惟獨崇武城市以當地盛產的花崗岩石作材料,外壁連女牆高7米,內壁分二至三層高2米,城牆上垛子1304個,厚0.4米,城牆外壁以規格不甚統一的長條形石塊和長方形石塊按一道橫排一道豎排T字型壘砌,內壁則以不規則的石塊花砌,內外壁之間以五花土夯實為跑馬道。作為軍事建築,其外觀雖顯粗糙,但卻特別堅固,且體現雄渾氣勢,給人以一種堅實的美感。崇武古城這座占地面積僅半平方公里的小城堡里,分布著宋代以來興建的20多座面積多在500平方米以上,建築設計各具特色的寺廟庵堂,幾十座有紀念價值的官邸、宗祠、館堂、百多座廳堂式與殿堂式相結合的古民居。這些建築物,記錄了崇武這個古鎮的成長曆程,體現了崇武建築匠師的高超技藝,閃耀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光輝。位於古城南門的“武功大夫第”,是典型的宮殿式古建築群,距今有近300年歷史,從懸山式曲線燕尾脊坐南朝北的大山門進入,是一座聖旨牌坊,上面鐫刻乾隆皇帝御賜碑文,左側一排三列富有閩南建築特色的古民居大厝,兩邊為三進三開間建築,中間為三進五開間雙護厝建築群,紅磚紅瓦,花崗岩石牆裙,顯得異常富麗堂皇,雄偉壯觀,整座建築群總面積5000多平方米,共156間,號稱“九廳三十四井,間間見天,間間見雨水”。主建築前有一片千餘平方米的花崗岩石埕,府第南端建有內花園、魚池及假山、西南邊有“南邨”書軒,據說乾隆到崇武時曾住在這裡。整座宮殿式建築既富麗堂皇,又古雅大方,在文化內涵上既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尊卑等級,也令人感受海洋文化的影響。位於古城南門內的關帝廟,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代進行過幾次修建,都留有碑記,是崇武影響最廣的一座道教廟宇。崇武人對關羽的崇祀最普遍也最虔誠,既深信他會顯靈,更崇拜他的人品。日軍侵華在南門邊古城牆的“炮擊處”傳說,也是這種心態的反映。關帝廟莊重威嚴,由五開間的門廳及正殿組成,殿前有拜亭及兩側廊廡,門前有大石埕,正殿屋頂為重檐歇山式,廟裡保存著一些與崇武古城相關的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古物。另外,全邨古大厝、何氏古民居、雲峰庵等各具特色,保護完好。同時,從明朝到近代的幾百年間,崇武軍民團結奮戰,前赴後繼,抗擊倭寇,保衛海疆,湧現出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是省級重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崇武海岸是權威機構《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全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它綜合了海山之靈秀而獨顯奇幻風采,一處處迭峰壘石,懸崖峭壁的岩群,把漫長曲折的海岸線分隔成十幾個沙灣,潮退後個個如一彎新月,浪涌千堆雪。海門深處的奇,靖海雲峰的壯,半月沉灣的秀,乍山岩景的妙,構成神話般的“蓬萊仙境”。東海和南海交界的特殊位置,更使這裡的海別有韻致。崇武古城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名勝區,惠女風情游是福建省五大旅遊品牌之一,巍峨雄偉的古城,鋥亮如金的沙灘,千奇百怪的礁石、巧奪天工的石雕工藝,奇異獨特的惠女民俗,構成崇武精邃而豐富的旅遊內涵。尤其是天造地設而成的“海門深處”、“半月沉灣”、“神龜戲浪”、“西沙銀蛇”、“險石孤懸”等多處奇景,更是令人望景驚嘆、流連忘返。隨著崇武古城旅遊規劃開發、惠女民俗村、五峰風動石半月灣度假村、聯群度假村、西沙灣五星級酒店、南環島路生態旅遊等開發建設,旅遊設施逐漸完善,崇武每年接待中外遊客達50多萬人次,近兩年來每年接待遊客更達80多萬人次。2001年,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對崇武進行現場直播,2006年9月,中央電視台《海峽西岸行》欄目又在崇武風景區現場直播,2005年,台灣著名導演、金馬獎評審主席李行監製、金馬獎影后楊貴媚和國內影視明星冠振海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小城故事》也在我鎮拍攝,近期各電視台已陸續播出。此外,還有眾多國內外著名的影視劇在崇武拍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攝影家前來採風,崇武成為名副其實的“天然影棚”。
【歷史人文】
崇武城內薈集了五十多處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廟堂寺庵宮祠和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築規格千姿百態,充分展現崇武這座抗倭歷史名城的豐貌和古建築的非凡藝術以及複雜多樣的宗教人文色彩。崇武人傑地靈,故有“海濱鄒魯”美譽,歷史名家輩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如今的崇武有省級以上作家、藝術家達幾十人,民間文體協會二十多家。多年來,他們堅持辦好富有鄉土氣息的《崇武文學》叢刊和《海韻》詩刊,湧現出一支具有較高文學水平的業餘文學創作隊伍,我鎮先後編輯出版了《崇武鎮志》、《崇武研究》、《崇武民間文學集成》、《崇武人類學調查》、《天風海濤話崇武》等一些社科書籍、旅遊叢書以及各種文學作品,經常開展富有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和活躍民眾的文化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