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南鄉子·軍嫂惜別
聲笑眼隱憂,囑語千言復不休。
村口蕭蕭風柳亂,愁瞘,望盡車塵失遠丘。
作品注釋
1、惜別:是一個表達離人情感的詞語。多用於表達情人、夫
妻、家人、親朋好友等有感情者的雙方在分別時難捨的心情。
2、軍嫂:是指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現役男性軍人的
合法妻子,是軍人的另一半。
軍嫂有隨軍與不隨軍的區別。詞作中的軍嫂屬於不隨軍的。
不隨軍的
軍嫂,是由於丈夫在部隊里的
級別還沒足以有妻子隨軍的待遇或妻子由於種種原因未隨軍的。夫妻分居兩地,軍人不能隨便離開自己的崗位,因此軍嫂與丈夫見面的次數是很少的。軍嫂要一個人擔起兩個人的家庭責任,可以說:“不能
隨軍的軍嫂就是‘有對象的單身’。”要忍受
寂寞和孤獨,還要能夠承受住壓力,經常要一個人面對家庭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3、南鄉子:唐
教坊曲名,後用作
詞牌,多詠江南風物。
4、征雁:指遷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飛的雁。如,宋
秦觀《憶秦娥》詞:“愁如織,兩行征雁,數聲羌笛。”
5、軍假期終:指
現役軍官軍人休假、探親期滿,須重返部隊。
6、農舍:舎,是簡易的居所。農舍即為農村居民的小住房。
7、幽:形容地方很僻靜又光線暗:幽谷。
幽靜。幽暗。
8、
紅豆豆:即
落葉喬木海紅豆,別名相思樹,真正的紅豆、相思豆(種子全紅)。出自唐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
相思。”
9、行囊:出行時所帶的背包。如:宋
洪邁《夷堅志補·蔡州小道人》:“吾行囊元不乏錢。”
10、囑語:即囑託,叮囑的話語。
11、瞘:音讀kōu ,指眼睛深陷的樣子:~瞜。~眼。大病一場,眼睛都~進去了。
12、車塵:即汽車行駛時揚起的塵土。20世紀90年代我國許多山村的公路還沒有鋪水泥,車輛行駛時塵土飛揚,遠望時往往只見塵土不見車。
13、失遠丘:指消失在遠處的小山丘。
作品譯文
群雁在天上向南
遷徙時的鳴叫聲,驚動了地上一對在山村幸福團圓的夫妻。從軍的丈夫知道了軍假期滿該歸隊了,小舍里頓時一片寂靜,停止了歡笑聲。
妻子忍著再次的分別之痛,無奈地幫助收拾
行李。她手拿一包
相思豆,悄悄地放在
行李箱的底下,希望再要相隔千里的丈夫在忙碌中看見了它,便會想起自己。
為了不讓丈夫心裡也難過,軍嫂佯裝心情好而笑語不斷,只有從她的眼睛裡才能觀察出所隱藏的憂愁。嘴裡說話還有點
語無倫次,囑咐事時也反反覆覆
嘮叨個不完。
第二天清晨軍嫂在
難捨難離中把丈夫一路送到了
村口。這裡秋風瑟瑟,池柳枝條亂舞,一夜未眠的軍嫂眼睛都往裡深陷著,還目送著丈夫坐上的車越走越遠,車看不清了,接著看它揚起的沙塵,直至沙塵也擋在了山丘的另一邊。
創作背景與過程
2008年的一個早晨,詞人正在下樓準備去上班,昔日平靜的小院裡突然鞭炮震耳,歡聲笑語。最裡面單元那一戶的大姑娘手挽著一位軍人徐徐走過,今天她臉上流露出的那種無法言表的笑容,好像未曾見過。門衛介紹說,是老李的兒子從部隊回家探親,那是他兒媳,不是閨女!這才恍然大悟,旁邊的一個中學生卻噘著嘴“太誇張了吧!”意思是過分隆重了。這孩子哪懂大人的心情啊!
詞人想起了自己
高考前在農村生產大隊工作中經歷的一件事:20世紀70年代中期,大隊周村的一位秀麗的軍嫂,沒過多少天就要來大隊詢問丈夫有否從部隊來信。拿到了信時,常常雙手捧在胸口,帶著美滋滋的笑容,邁著如蹦如跳的腳步回家;沒有來信時,總是低頭不語,灰溜溜地走出辦公室;要是來過二、三次沒有收到部隊來信,她那種美麗的神情便頓時消失,接下來就是討厭地問個不停:有沒有遺失了?別人拿走了么? 當年詞人對此也有點煩,因為那時他同樣也不懂啊!
30多年中的這兩件事,使詞人感慨萬千,他決定寫一首詞來表達軍嫂在個人情感方面的愁苦,以便讓人們給予更多的理解、關心和幫助。
但有了好的題材要寫成好的作品並非易事,選什麼角度,取什麼故事,切入點在哪裡必須拿準。我國唐詩宋詞中寫情感方面的精品十分多,但那種缺乏思想性的哭哭啼啼肯定不行,必須要有時代感,有現代社會的生活氣息。詞人折騰了一個晚上,先後還弄出了三個創作思路和大致內容,可是第二天再認真一看,都是廢品,因為都難以寫得感動人。
最後,想到了一個道理:人離別時那種難捨難分的情景最感動人。於是確定了寫軍人假期到了在分別時的情景, 故事的地點定於更純樸的農村,以“南鄉子”的詞牌寫一首詞。這一確定,後面的思路就自然湧上心頭:
梁山伯與祝英台那
十八相送的故事,早年自己離開家鄉時親人送別的情景等等。
作品如何開頭,故事從何處開始呢?想到了用“大雁歸”作引線,大雁按時回歸南方也是一種歸隊的暗示,它從遠方飛來時的鳴叫也如一種呼喚。
如何讓作品達到形象感人的藝術要求呢,詞人考慮到不用或少用敘述的方法,多用形象描寫的筆觸,最好是展示幾個動人的畫面來表現作品的內容。於是,創作按這些基本的構想開始了。
作品賞析
詞牌
南鄉子,唐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二十七字,兩平韻,三仄韻。五代人詞略有增減字數者,茲舉兩式。南唐改作平韻體,《張子野詞》入“中呂宮”,重填一片,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韻。宋以後多遵用之。
格三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賞析
左河水對軍嫂離情別戀的現實故事感觸比較深,也創作過表達“軍嫂情”的作品“兩詞一歌”,另有歌曲《軍嫂一半是個兵》(曲)、詞《如夢令·軍嫂
掛心》。此作《南鄉子·軍嫂惜別》,跳出了通常人們每寫離情,就吟出
相思相望老調的習慣,在此更沒有去重複古人的詩境,沒有作那種無病呻吟,那種過多地渲染哀愁、孤獨、惆悵而脫離當代的生活。無論說是舊瓶裝新酒也好,說創新也罷,總之,是用傳統的詩詞格律這種已經成熟的形式,來描寫當代的現實生活。
詞的上片,描寫了軍人的假期結束時,軍嫂掩淚幫助收拾
行李的離愁;下片,接著描寫了軍嫂一夜的惜別之愁苦變得眼瞘人瘦的情形及其送行前囑語千言的喋喋不休;最後展示了夫妻分別時軍嫂
心亂如麻,不斷車塵望不止的感人情景。反映了我國不能
隨軍的軍嫂猶如“有對象的單身”那樣,需要忍受的
寂寞、孤獨和相思之苦,需要承受的個人家庭生活的壓力;表達了21世紀初的軍人夫妻雙方在和平年代為了保家衛國依然要在生活方面作出的犧牲。作品自始至終沒有出現軍人的形象,但作品主人公的一言一行都緊緊圍繞著軍人而動而展開。
作品構思奇拔,想像豐富,畦徑獨辟。上下片銜接,自始至終猶如
高屋建瓴。在藝術表現中,上片還寄情於物,下片也把主觀感情灌注於自然景物之中,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總之,作品通過完整的藝術構思,精妙地織成一幅幅真實而形象細緻的生活畫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實性,又能取得感人至深的社會效果。
全詞以“征雁”開頭,故事用“大雁”作引線,讓大雁按時回歸南方的背景起到一種“歸隊”的暗示,大雁從遠方飛來時的鳴叫之“驚秋”也給人一種呼喚的想像。接著借用唐代詩人
王維的《相思》詩“
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的詩意,通過展現軍嫂通過將相思豆(紅豆)“藏入行囊”,來表達希望引起離別之後丈夫的思念之情,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旨趣。詞中“心揪”和“愁瞘”四個字,看似隨手拈來,實則極具匠心,其先後次序,所在位置都恰到好處,給作品的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詞作語言流利洗鍊,風格樸素細膩;筆觸洗盡鉛華,不予雕飾。通過自然流露的人物動作畫面,給讀者一種樸實無華的真實感,讀來使人感人肺腑,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