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tì
注音:ㄊㄧˋ
五筆:NJQR
鄭碼:UKRO,U:60D5,GBK:CCE8
筆畫數:11,部首:忄,筆順編號:44225113 533
基本釋義
惕
戒懼,小心謹慎:警~。~懼。~~。~厲(心懷戒懼。亦作“惕礪”)。
疾速:“一日~,一日留”。
詳細釋義
惕〈動〉形聲。從心,易聲。本義:害怕,放心不下
同本義
惕,懼也。――《玉篇》
惕,敬也。――《說文》
夕惕若厲。――《易·乾》。鄭注:“懼也。”
豈不使諸侯之心惕惕焉。――《國語·楚語》。注:“懼也。”
無日不惕,豈敢忘職?――《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風五十九首》
又如:惕息(憂心戒懼,不敢喘息。形容恐懼到了極點);惕惕(憂心戒懼;憂勞);惕 慮(戒慎謀慮);惕心(心有所懼)
憂傷
惕tì擔心,小心謹慎:提高警~。
常用詞組
1. 惕厲,惕勵tìlì,tìlì
[be on guard against;be vigilant] 警惕,戒懼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易·乾》
日夜惕厲,思自降損,居不求安,食不念飽。——《後漢書·馬皇后紀》
2. 惕惕tìtì
[be full of trouble;fear] 憂勞;恐懼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惖《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歷切,音剔。《說文》敬也。從心易聲。
又怵惕也。憂也,懼也。
又《爾雅·釋訓》惕惕,愛也。郭注詩云,心焉惕惕。韓詩以為悅人,故言愛也。
又疾也。《吳語》一曰惕。《注》疾也。疾速之疾。
又《說文》或作悐。《前漢·王商傳》無惕悐憂。《集韻》亦作𢡕𢞫。
又葉汀藥切,音托。《揚子·太𤣥經》心惕惕,足金舄,不志溝壑,舄音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