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無敵:克服人性的弱點

情商無敵:克服人性的弱點

《情商無敵:克服人性的弱點》是卡耐基的成功學經典之一,它既是卡耐基人性研究、人生感悟的精華薈萃,又是各界人士鑽研人際關係學、如魚得水地走向成功的人生經驗實錄。書中選配的70餘幅圖片,更為閱讀平添不少趣味。

基本介紹

  • 書名:情商無敵:克服人性的弱點
  • 作者:戴爾·卡耐基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301頁
  • 開本:32
  • 譯者:關崇霖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64089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情商無敵:克服人性的弱點》最大的特點是以理論結合實踐,以實例詮釋理論,拉近了讀者與成功人士的距離,使作者的思想理念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當然,書中不僅有美國社會各界名人要人的成功事例,還大量引用社會各行各業普通民眾的實踐經驗,在協調人際關係、促進問題解決等方面。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戴爾·卡耐基 譯者:關崇霖
戴爾·卡耐基,美國“成人教育之父”。20世紀早期,美國經濟陷入蕭條,戰爭和貧困導致人們失去了對美好生活的願望,而卡耐基獨闢蹊徑地開創了一套融演講、推銷、為人處世、智慧型開發於一體的教育方式,他運用社會學和心理學知識,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和分析。他講述的許多普通人通過奮鬥獲得成功的真實故事,激勵了無數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幫助他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接受卡耐基教育的有社會各界人士,其中不乏軍政要員,甚至包括幾位美國總統。千千萬萬的人從卡耐基的教育中獲益匪淺。卡耐基在實踐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著作,是20世紀最暢銷的成功勵志經典。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語言的突破》、《人性的弱點全集》。這些書出版後,立即風靡全世界,先後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被譽為“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無數讀者由此走上了成功之路。

圖書目錄

九條建議
第一章 待人接物的基本技巧
一、如欲采蜜,勿毀蜂巢
二、與人融洽相處的秘訣
三、左右逢源之道
第二章 贏得他人的喜愛
一、愛人者,人恆愛之
二、微笑——給人留下好印象
三、記住對方的姓名
四、學會傾聽
五、如伺得到他人的關注
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三章 獲得他人的認同
一、爭論無勝者
二、尊重他人,不樹敵
三、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四、一滴蜂蜜的作用
五、蘇格拉底的秘訣
六、把傾訴的機會留給對方
七、合作才能雙贏
八、一條創造奇蹟的準則
九、給予他人充分的理解
十、激發人們的道德感
十一、借用影視戲劇的表現手法
十二、如此這般,方顯成效
第四章 如何轉化對立面:巧妙引導勝過僵化的批評
一、欣賞和肯定對方——批評的前奏曲學
二、委婉地提出批評意見
三、批評與自我批評
四、建議勝過命令
五、保全他人的尊嚴
六、激勵他人成功的秘訣
七、肯定與讚賞意義重大
八、用鼓勵消除畏難情緒
九、讓人們樂意而為

序言

學習是人類認識自然、認識社會、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名詞了。21世紀提倡的是終身學習。終身學習主要是指社會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其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其目標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也被譽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
戴爾卡耐基早在上世紀初就已經開始研究成人教育問題,被譽為“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他認為,成人教育不僅僅是指學到科學知識的教育,更應該涵蓋對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的培養。成人教育應該是一門社會關係學方面的學問,應幫助成人更好地學習和生活,這也正是現代終身教育理念的本質所在。時至今日,卡耐基的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並沒有被時代所拋棄,反而與“終身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愈加顯得深刻和實用,對於當代努力拚搏的年輕一代也更具有指導意義。
關於“學會求知”,卡耐基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學到真東西”。他提醒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只是細讀而不去運用是不會有任何幫助的”。
建議各位讀者在閱讀正文之前,一定先讀一讀卡耐基先生專門為你們而寫的“九條建議”。我們願意閱讀這本書肯定是希望能從中得到最大的幫助,最實用的指導,那就讀讀這“九條建議”吧,
關於“做人”,作者最推崇的是偉大的林肯總統。卡耐基一生大部分時閫都在貧窮中度過,林肯的奮鬥歷程被他看做是人生的榜樣。林肯對卡耐基的影響非常重大。卡耐基在本書中多次以林肯為例,讀者從中能夠感受到他對林肯的敬愛之情,能夠看到他理解林肯的獨特視角。在第一章他就借用南北內戰時期的戰爭部長斯坦頓之口評價林肯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統治者”。
林肯的待人之道是。勿非議他人,以免為人所非議”。美國內戰期間,聯邦軍隊接二連三地遭到慘敗,使林肯絕望不已。半數國人都在激烈地指責聯邦軍隊將領的無能,但林肯卻三緘其口。當北方人言辭激烈地批評南方人時,林肯總是說:“不要批評他們,處於相同情形時,我們也會像他們一樣。”
葛底斯堡之戰是美國內戰中最血腥的一場戰鬥,被視為美國內戰的轉折點。聯邦軍隊的米德少將率波托馬克軍團抵擋住了南部聯盟李將軍所率部隊的進攻,獲得決定性勝利。但卻未能按林肯的命令乘勝追擊,將敵人全部殲滅。林肯得知情況後非常惱怒卻最終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沒有向米德將軍興師問罪,因為他知道。尖刻的批評和斥責幾乎總是徒勞無益的”。卡耐基也提醒讀者說:“人們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是有原因的。找出那個原因,你就找到了理解他行為方式的關鍵,甚至可能是了解他個性的關鍵。”林肯決定理解米德將軍的“堅持己見”,他奉行的人際關係準則就是“實實在在地讓自己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
卡耐基建議讀者說:“以後要是我們想責備某人,就先從口袋裡拿出一張5美元的鈔票來,看看上面的林肯畫像,問自己:‘林肯遇到這類的事會如何處理呢?’”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也是卡耐基非常尊敬的偉人,他的事例常被用來詮釋作者所提倡的為人之道。卡耐基告訴我們說:“只要是西奧多羅斯福的客人都會為他廣博的學識所傾倒。不論你是牛仔、莽騎兵、紐約的政客,還是外交官,他都能與你侃侃而談……”羅斯福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原來只要有賓客來訪,羅斯福都會在前一天晚上,把那位客人有可能感興趣的話題透徹地研究一番。為什麼要這么做?因為他很明白,“要感動一個人就必須談論那個人最看重的事情”。
我們都渴望被尊敬,受歡迎,怎樣才能如願以償昵?記住別人的名字吧。卡耐基在第二章中專門討論了這一處事技巧。西奧多·羅斯福擁有極高聲望的秘訣之一就是能記住別人的名字,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卡耐基寫道:“就連僕人們也非常喜歡他……一天,羅斯福到白宮拜訪塔夫脫總統夫婦……羅斯福叫出了每一個白宮老僕人的名字,向他們一一問好,就連幫廚也不例外。”他認為這件事恰恰體現了羅斯福總統對屬下的真誠關愛。
關於“做事”,卡耐基還認為,首要的是要“學會傾聽”,談話時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要避免與人爭辯不休,因為“爭辯無法消除誤解,只有變通、策略、撫慰和願意理解他人才能消除彼此的誤解”。
在是否批評他人的問題上,卡耐基強調說:“不管我們如何確定自己提出的批評是正當合理的,要想引發一場無休止的怨恨,你就放任自己尖酸刻薄地批評別人吧。要知道我們是與人相處,而不是與邏輯打交道。我們是在和感性的人交往……”
除了嚴謹的分析,中肯的評價,閱讀本書還能讓我們時時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卡耐基先生語言表達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令人很有閱讀的樂趣。比如“批評就像信鴿,總是要回家的”。而提到阿諛奉承時他說:“阿諛奉承是虛偽的,就像假幣一樣,你給別人假幣,總有一天會惹禍上身。”
卡耐基先生也很善於使用各種典故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理念,書中不儀有歐美歷史文化典故,也多次提到中國的歷史文化名人及其名言,甚至提到了古老的中國諺語。
“一滴蜜比一加侖膽汁更能招引蒼蠅。”待人處事就要充分發揮“蜂蜜”的作用。卡耐基說:“中國人用了5000年的時間琢磨人性,深厚的文化修養使他們積累了敏銳的洞察力並概括出這樣一句睿智的話語:輕履者遠行。”他是想說明什麼道理呢?
卡耐基非常注重人性關懷,對兒童和老人有著發自內心的關愛和尊重。這一點也在書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體現出他人格的高貴。讀者可以在本書的第一章讀到他選用的《父親的悔悟》一文,書中主觀暴躁的爸爸有沒有讓讀者感到似曾相識?還有第二章中那個孤獨傷痛的小男孩,第四章里平庸自卑的“洗碗的瑪麗”,在他人的關愛和鼓勵下,他們從此擁有了坦然面對困苦的信心。
再讀一讀他對一位夫人的描述吧。“這位夫人,孤零零地住在大房子裡,……她渴望得到哪怕一點點認同,她也曾青春美麗,尋求幸福。她曾用愛建起一座溫馨的屋子,走遍世界收集心愛之物裝點自己的家園。現在,她老了,只有孤獨相伴,渴求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期望得到些許真誠的讚美,可是沒有人理會這一切。”
這就是卡耐基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他的書里我們不僅能學習到實用的為人處世之道,更能時時感受到身為作家的他對人對事的細膩感悟。
本書集合了戴爾·卡耐基的個人教學實踐和社會心理學研究成果,從為人、處事兩方面闡述了人際關係準則,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工作。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以理論結合實踐,以實例詮釋理論,拉近了讀者與成功人士的距離,使作者的思想理念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當然,書中不僅有美國社會各界名人要人的成功事例,還大量引用社會各行各業普通民眾的實踐經驗,在協調人際關係、促進問題解決等方面,生動地詮釋了“先學做人,才會做事”的道理。 仔細地閱讀這本書吧,裡面有許多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你也會像他們一樣誠摯待人,善於處事,不斷提升自我。
關崇霖

名人推薦

與所能取得的成就相比,現在的我們仿佛是半醒著,只利用了身心資源的一部分。卡耐基因為幫助職場男女開發他們蘊藏的潛能,掀起了一場席捲全球的成人教育風暴。
——威廉·詹姆斯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