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444~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歷仕三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悼室人·顥顥氣薄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詩人
作品信息,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相關詩詞:,
作品信息
【名稱】《悼室人·顥顥氣薄暮》
【年代】南朝
【作者】江淹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悼室人
顥顥氣薄暮,蔌蔌清衾單。
階前水光裂,樹上雪花團。
庭鶴哀以立,雲雞肅且寒。
方冬有苦淚,承夜非膏蘭。
從此永黯削,萱葉焉能寬?
作品鑑賞
時光荏苒,轉眼肅殺的嚴冬來臨了。“顥顥(hào號)”:形容天色的慘白;“蔌蔌(sù速)”:形容風聲勁急。嚴冬日暮,北風呼嘯,詩人覺得被子單薄不勝嚴寒。不直說天寒而說清衾單,詩人的感受顯得更為具體。“顥顥”兩句雖然只是客觀敘述,卻隱隱地含有哀苦之意,為全詩定下了低沉淒涼的基調。
作者並沒有馬上寫出他心中的哀苦,而是繼開首二句之後進一步寫了冬日的景象。階前的積水被勁急的寒風颳得水光閃爍,樹枝上積壓著團團雪花。“裂”字用得極奇極警策,足以使人生動地想像到急風中水面無一刻平靜,宛如起了裂縫。“團”字說明雪花在大風中也難以吹散,給人的感覺則是凝滯而沉重的。這兩句詩更進一步讓人感到寒氣逗人。然而作者的用意並不在於寫氣候之冷,觀“庭鶴”二句即可看出。所謂“哀以立”、“肅且寒”(形容因寒冷而不動的樣子)表面上是寫鶴與雞,實際上還是在表現詩人的內在情感,只是他不急於直接吐露內心的哀苦,而是先將內在的哀苦之情移向外物。哀立的鶴、瑟縮的雞,正是作者自己心情哀苦的象徵。詩的前半部分用肅殺的嚴冬景象襯託了作者的心情,為下面的直接抒情創造了適宜的氣氛。
“方冬”二句轉而直接抒發哀情。失去妻子後的悲痛一直縈繞心頭,時節正值冬季,詩人有著流不盡的苦淚。“承夜”意即入夜,“膏蘭”也即蘭膏,為押韻而將其顛倒。蘭膏是用澤蘭煉成的油,可點燈,並有香氣散發。“承夜”句言夜晚不再用蘭膏點燈,這無非是表明詩人在漫漫黑夜中因苦苦思念著亡妻而心情黯然,在表現手法上同第一首《悼室人·佳人永暮矣》詩中的“寶燭夜無華”有相似之處。最後兩句,詩人說道:一想到妻子從此離去了,心中就黯然憂傷,萱葉自不能消除這種憂傷之情。萱葉就是萱草,據說可以使人忘憂。忘憂之草也無濟於事,可見哀苦憂愁之深,言之哀婉纏綿,令人同情嘆息。
這組《悼室人》詩,有好幾首寫到四時景象,但無論是欣欣向榮的春天、色彩鮮艷的夏天、氣爽宜人的秋天,還是肅殺的冬天,到了這組詩中卻總是充滿著哀苦淒涼的色彩。詩人自己說“意念每失乖,徒見四時虧”(第八首《悼室人·杼悲情雖滯》),而這組詩中幾首涉及四時景物的詩正按春、夏、秋、冬排列,這不是偶然的,可見四時變化對作者情感的抒發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觸發了作者的無限哀思;而這種不因時間推移而消褪的情感又反射到四時景物上,使之更具有主觀抒情的色彩。這雖不是江淹獨創的手法,但用在這組詩里卻起到了格外鮮明的藝術效果,所以讀者仍不能不深深讚嘆詩人的巧妙構思。
作者簡介
江淹(444~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歷仕三朝。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人,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鎮江集村。6歲能詩,13歲喪父,家境貧寒,曾採薪養母。20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歷仕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坎坷的經歷反而造就了一位文學大家。中年以後,官運亨通,仕途的高峰卻導致了他創作上的低潮,到齊武帝後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江淹既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並稱;又是南朝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其詩作成就雖不及辭賦和駢文,但也不乏優秀之作,其特點是意趣深遠,在齊梁諸家中尤為突出。明人輯有《江文通集匯注》。
相關詩詞:
劉克莊:{上鞏下石}溪陳貢士輓詩
陳藻:阿凡初冠覓詩
劉敞:哀三良詩
盧多遜:哀輓詩
張伯端:挨排四象生真土詩
韓淲:矮知府輓詩
韓淲:矮知府輓詩
白居易:愛詠詩
吳可:安靜齋詩
李新:安居瀕江小藍留三小詩
李新:安居瀕江小藍留三小詩
李新:安居瀕江小藍留三小詩
蘇軾:安老亭詩
李商隱:安平公詩
陳宓:安溪勸農詩
蘇泂:安隱寺詩
許宣平:庵壁題詩
劉克莊:敖茂才論詩
陸機:遨遊出西城詩
沈約:八關齋詩
元稹:八駿圖詩
徐天錫:八識詩
權德輿:八音詩
杜范:八月十一夜風月可愛自前屋覓酒不得而歸小詩
牟巘五:跋恩上人詩
趙蕃:跋韓澗泉詩
李呂:跋晦翁游大隱屏詩
趙蕃:跋劉溪翁題韓府詩
趙蕃:跋劉溪翁題韓府詩
王柏:跋潘默成詩
樓鑰:跋綦北海扈從書事詩
楊萬里:跋天台王仲言乞米詩
李曾伯:跋曾玉堂訓子十詩
黃庭堅:跋子瞻和陶詩
陰鏗:罷故章縣詩
白玉蟾:白蓮詩
乾隆:白鹿洞詩
李廌:白馬寺詩
陸龜蒙:白鷗詩
謝靈運:白石岩下逕行田詩
先秦無名:白水詩
先秦無名:白水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