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的頌歌

悲壯的頌歌

1923年—1924年,前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共產黨正處於複雜而緊張的時期。佳特洛夫和瓦列里克是一對好朋友,曾一起參加過攻打冬宮,現一起在國家政治保全局工作。逃亡工廠主的女兒娜絲嘉仍抱著舊社會的腐朽觀點過日子,只想吃喝玩樂,瓦列里克自從愛上了她,就漸漸墮落了,犯下貪污受賄罪。此案恰巧由佳特洛夫經辦。佳特洛夫心裡愛著瓦列里克的姐姐伊林娜,想得到她的諒解和支持,

基本介紹

作品概況,內容概要,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悲壯的頌歌
創作年代:現代
作品體裁:戲劇

內容概要

可是伊林娜提出要救弟弟。佳特洛夫心裡十分痛苦。為了革命,為了國家,他拒絕了伊林挪的要求。伊林娜很氣憤,罵他是個鐵石心腸的人。伊林娜設法見到了列寧,交給他一份請求書,請求赦免她弟弟。列寧說他本人沒有赦免權,只有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才有這種權力。但他耐心地聽完伊林娜的訴說,並對她說:“瓦列里克是全俄肅反委員會的一個重要工作人員,大概他自己也審判過罪犯。……貪污受賄是俄國沙皇制度留下的一種最卑鄙可恥的、最不能使人容忍的、最不文明的、最腐敗與黑暗的行為……這就是您弟弟那種犯罪行為的本質。……您只感到您個人的巨大悲痛,所以您很難理解這種具有決定意義的情勢。不過我仍然要請您了解我,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我不能,也不會做這種事情的袒護者。”伊林娜聽完列寧的話後,就不再請求了。列寧正身患重病,但他堅持即使休養也不能跟生活隔絕。他無時無地不在思考,從不間斷的思想就像閃電一樣在他腦子裡發生。他一直在幻想看到國家怎樣走向社會主義,怎樣完成這個新的轉折,東方如何沸騰起來。
列寧的妹妹瑪麗亞要去煉鋼廠採訪,她邀請列寧一起前往。列寧的心情很好,一點也沒露出有病的樣子。他跟工人們談笑鳳生,對他們寄以巨大希望。列寧說:“全部希望,整個我們的未來,和我們生活中的一切,全都寄托在無產階級身上,它是永遠也不會欺騙我們的。”“現在辦不到——將來能辦到。當每一個圍著鍋台轉的廚娘,都達到了我們這一代人連做夢都想不到的發展水平,那就一定能辦到了。”列寧讚揚了伊波里特工程師不斷求新的精神。列寧說:“為新事物而鬥爭就是為未來而鬥爭。”工人們都覺得列寧跟普通人一樣,但卻是個令人驚異的人。佳特洛夫已被調到工廠負責保衛工作,列寧見到他說:“不乾肅反工作了吧,學習去!我們簡直還沒有黨員工程師、黨員技師和黨員大夫。……新的知識分子還沒有成長起來……我們要派您去學習迫切需要的知識,讓您別光發號施令,能奉行馬克思主義就妄自尊大目中無人。”列寧的這段話是針對所有那些只知道鑽在馬克思主義里,別的什麼都不管的人而言的。最後列寧要佳特洛夫找件轟轟烈烈的工作乾乾,到那些廢墟上,去搞個工廠試試。
新經濟政策實行後,資本家又活躍起來,娜絲嘉的父親也以合法身份回到俄羅斯。他們假說合夥辦人造奶油廠,結果娜絲嘉被父親騙取了錢財。父親隻身逃到國外。資本家來投資辦廠是國家迫切需要的事業,它活躍了經濟。但是,舊社會的壞風氣像致命的病一樣又泛濫起來。它已毀了瓦列里克,企圖向佳特洛夫進攻。工程師伊波里特心裡很納悶,他不理解黨為何要實行新經濟政策。他痛苦地承認自己“心魂不定,六神無主”,是個脆弱的人。他說:“假如抱著我這種心情,還混在黨內是不老實的。”他提出退黨。佳特洛夫對社會上又出現不良現象也十分反感,他對革命仍抱有信心。他無法理解的是,像伊波里特這樣大公無私的人竟提出了退黨的要求。為此,他去找列寧。當列寧知道伊波里特要退黨後說:“該判處死刑的不是您,而是我們——做領導工作的人……教育工作做得不好,不會訓練幹部,不會領導。破壞是容易的,建設和改造可就比較難了。黨的偉大任務就是要進行廣泛的、空前的工作,把千百萬民眾吸引到共產主義的建設中來……新型的人並不是靠著我們聰明的書本,而是要靠生活本身和它的物質力量慢慢地形成起來的。……只看見生活中這些陰暗面,就沒看見什麼更有意義的事情嗎?”當列寧了解到一個資本家說新經濟政策是權宜之計時,他快活地說:“……這個資本家非常聰明。他明白了布爾什維克結束了退卻……”聽了列寧的這一席話,伊波里特深感慚愧。列寧囑咐佳特洛夫:“不要去責備伊波里特,他是我們的人。”佳特洛夫根據列寧的指示去圖拉搞工廠恢復工作。有一天他來莫斯科看望伊林娜。正當這一對青年男女達成諒解,互傾別離之情時,伊波里特突然前來,沉痛地告訴他們:“……一個鐘頭以前……列寧在戈爾基……逝世了。”大家頓覺成了孤兒,整個世界都成了孤兒了。

作品賞析

《悲壯的頌歌》的時代背景是蘇維埃國家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1923—1924年,實行新經濟政策,這正是黨處於複雜而緊張的時期,國內尖銳的政治情勢,由於列寧的重病,由於列寧的不治之症更加日趨嚴重。這確定了這部作品的悲劇的基調,悲劇的激情,故而作品命名為《悲壯的頌歌》。列寧病重,命在旦夕。可在工廠里他卻說:“我的情緒非常好。”這句話包括了真正的悲壯和這部戲劇的全部的藝術實質。
在這部戲劇中,作者對列寧的性格作了進一步的深入刻畫。在工廠這一場是列寧跟工人階級告別,再次證實了他對無產階級的信心。“我們的全部希望、我們的未來,我們整個的生活都寄托在無產階級身上;它永遠也不會欺騙我們的。”這表現了列寧的極大樂觀主義精神。劇本圍繞“退卻還是進攻”、“誰戰勝誰”的問題形成思想上、哲學上的衝突,開展爭論。劇本內容形成多層次的社會對照——工人、布爾什維克、列寧、投機商。它充分表現了列寧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愛護人、相信人。
新經濟政策在黨內、在工人階級中有過強烈的反響。它帶來不良後果,私有制膨脹,資本家的女兒娜絲嘉把肅反委員會的重要工作人員瓦列里克推上犯罪的道路;抽象畫家妄圖把自己的“藝術品”硬塞給青年工人;誠實的,先前是堅定的布爾什維克伊波里特面臨著資產階級的猖狂活動發生了嚴重的精神危機。他把弟弟的墮落看成是普遍的社會濁流,被嚇壞了。由此他痛苦,由此他得出悲觀的結論:不配當共產黨員,要求退黨。肅反工作人員,十月革命參加者佳特洛夫產生了疑慮,認為像伊波里特這樣大公無私的人都要求退黨,那就是說確實形勢不妙。佳特洛夫看到他那不共戴天的敵人格伏茲奇林活動猖狂,他女兒行事肆無忌憚,他卻不能碰他們一下,心裡非常苦惱。但是,列寧堅信他們忠於革命、忠於無產階級事業。他們與無產階級有共同理想,有共同目標。因此,他非常關心他們,盡力幫助他們克服內心的矛盾,堅定不移地要他們明確現時鬥爭形勢,直到完全克服困難時期產生的模糊認識。
劇本中提出的問題是:假如列寧去後,黨能否保持自己隊伍的統一團結,能否維持列寧的原則性和對勝利的信心呢?這在工程師伊波里特和佳特洛夫的形象的發展中得到明確的答覆。在列寧辦公室,佳特洛夫與伊波里特同列寧的談話這一場最富有戲劇性。列寧的天性結合著人民領袖和“最平易近人”的人的一些特點。在伊林娜請求列寧赦免她弟弟的那一場裡表明了列寧對人道主義的理解。伊林娜的弟弟因受賄把國家運輸證賣給投機商而落網。伊林娜想盡力減輕弟弟的罪行。她說:“他是個挺好的……挺純潔的人。”“他年輕……還是個小孩子。他是為了愛情。”列寧能理解女人的痛苦。他說:“真可惜……非常可惜。”這使人感到列寧難以拒絕她的要求。接著他說:“我不忍心讓你痛苦,”“提到這個問題多么不幸,真的,多么專人痛心!”同時他指出她弟弟犯罪的性質。當伊林娜希望得到列寧的慈悲時,列寧說:“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我不能,也不會做這種事情的袒護者。我不能夠,也不應該,不許可,也不能想像。”這在包戈廷關於列寧題材的劇本中,以前從未如此深刻地揭示過列寧的這種人道主義。
《悲壯的頌歌》充分地展示了包戈廷作為劇作家的天才,深刻、全面地展現了列寧的性格。這是包戈廷最大的成功之處。

作者簡介

尼古拉·費多洛維奇·包戈廷(1900—1962),前蘇聯著名劇作家。包戈廷原姓斯圖卡洛夫,出生在頓河地區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開始發表作品,後來從事戲劇創作。早期主要劇作有:《速度》(1930)、《斧頭之歌》(1931)、《我的朋友》(1932)、《貴族們》(1934)、《銀色的谷》(1939)等。這一時期的創作主題是前蘇聯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勞動者的熱情與節奏,歌頌工人們的創造精神。包戈廷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蘇聯戲劇界“傳統派”和“革新派”的論戰中,是革新派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劇本不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不囿於傳統,而創有新意。包戈廷在促進前蘇聯戲劇與社會主義現實的日益接近中起了很大作用。代表作為《帶槍的人》(1937)、《克里姆林宮的鐘聲》(1941)、《悲壯的頌歌》(1958)。另有《庫班的哥薩克》(1950年作,1951年獲史達林獎金)、《當辯論激烈的時候》(1953)、《我們三人去墾荒》(1955)、《波得拉爾卡的短詩》(1956)、《年輕的女大學生》(1959)、《活的花朵》(1960)、《淡藍色的狂想曲》(1961)、長篇小說《琥珀項鍊》(1960)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