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行(陸機詩作)

悲哉行(陸機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悲哉行》是雜曲舊題,相傳是魏明帝創作的歌曲。《樂府題解》說,陸機這首詩是“言客游感物憂思而作也”,它抒寫不遇知音的孤獨感與失落感,興寄委婉,情思怨傷,即景寫懷,含蓄有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悲哉行》
  • 創作年代:西晉
  • 作品出處:《樂府題解》
  • 文學體裁:樂府詩
  • 作者:陸機
作品信息,作品原文,注釋,作品簡析,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信息

【名稱】《悲哉行》
【年代】西晉
【作者】陸機
【體裁】樂府詩

作品原文

遊客芳春林,春芳傷客心。
和風飛清響,鮮雲垂薄陰(1)。
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
翩翩鳴鳩羽,喈喈倉庚音(2)。
幽蘭盈通谷,長莠被高岑。
女蘿亦有托,蔓葛亦有尋(3)。
傷哉客游士,憂思一何深。
目感隨氣草,耳悲詠時禽(4)。
寤寐多遠念,緬然若飛沈。
原托歸風響,寄言遺所欽(5)。

注釋

(1)芳:芳香。春林:春天的樹林。春芳:春天的芳香。傷客心:傷透遊客的心。和風:和煦的春風。溫和的春風。飛:飛起。清響:清脆的響聲。鮮云:猶輕雲。鮮亮的雲彩。垂:垂下。薄陰:稀薄的陰涼。
(2)蕙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饒:富饒。富足。淑氣:淑善之氣。溫和之氣。指天地間神靈之氣。時鳥:應時而鳴的鳥。好音:好聽悅耳的聲音。猶言好訊息。翩翩:飛行輕快貌。行動輕疾貌。鳴鳩:鳴叫的鳩鳥。即斑鳩。羽:羽毛。羽翼。喈喈jiē:象聲詞。禽鳥鳴聲。鐘玲的聲音。和洽。倉庚:亦作“倉鶊”。黃鶯的別名。
(3)幽蘭:幽香的蘭花。蘭花的一種。盈:盈滿。通谷:通透的山谷。往來無阻的山谷。谷名。在洛陽城南五十里。長莠:長的莠草。一年生草本植物,穗有毛,很像穀子,亦稱“狗尾草”。被:披。覆蓋。高岑cén:高山。岑,小而高的山。女蘿:亦作“女羅”。植物名,即松蘿。多附生在松樹上,成絲狀下垂。亦yì:也。有托:有寄託。有託付。有托生。蔓葛:蔓藤和葛藤。有尋:有探尋(的地方)。有一尋長。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一尋等於八尺。
(4)傷:悲傷。客游:在外客居或遊歷。士:士子。人。憂思:憂愁的思念。憂愁的思緒。一何:何其,多么。目感:目光感覺或感觸到。隨氣草:隨著節氣生長的野草。耳悲:耳朵悲傷地聞聽。詠時禽:歌詠四時時光的禽鳥。
(5)寤寐wùmèi:日夜。假寐;睡不著。寤,醒時。寐,睡時。遠念:遠方的思念。緬然:遙遠的樣子。思念貌。緬,遙遠。若:如同。好像。飛沈:亦作“飛沉”。飛升和沉落。指鳥和魚。指山和河。原:願。心愿。托:託付。寄託。歸風:迴風,歸家的風。謂吹向故鄉之風。寄言:猶寄語、帶信。遺:送。贈。所欽:所欽佩或欽慕(的人)。所思慕之人。

作品簡析

《歌錄》曰:“《悲哉行》,魏明帝造。”《樂府解題》曰:“陸機云:‘遊客芳春林。’謝惠連云:‘羈人感淑節。’皆言客游感物憂思而作也。”。

作品賞析

這詩寫春天游他鄉的淡淡哀傷。每四句一節,共五節,是依照樂府歌詞四句一解的體制。首節破題,點明主題。詩人客游他鄉,美好的春光引起了憂傷,有一種淡淡的哀愁,恰似眼前暖和的春風吹來清新的聲響,而鮮明的白雲卻留下了薄薄的陰影。第二節寫春天的物候。芳草散發香氣,時鳥鳴聲動聽,布穀鳥飛翔歌唱,黃鶯兒吟聲喈喈。應時宜人,多么美妙。第三節寫草木與藤蔓。幽雅的蘭草長滿在山谷,,樹木的花草開遍高高山崗,依攀松柏的女蘿也有依託,蔓延生長的葛條也有目標。各種花草皆有了自己的託身之所,大自然安排得如此得當,但是人間卻不盡如人意,引起了詩人的孤獨無依、悵然若失的傷感。第四節寫自己的哀傷。“客游士”指詩人自己。原來他從大自然的美好和諧中,發覺了自己深沉憂思的緣由。眼裡看見的花草是順應氣節的,耳中聽到的鳥鳴的依從時令的,那么世人理當如花草禽鳥一樣隨氣詠時。如果跟著時世氣候來調整自己的言行,他就能心滿意足、無所哀傷了。但他不願改操易弦以適應時世,因而淡淡的哀傷變為深深的沉思,陷於孤獨,失落自我。末節便寫思念知己。消除孤獨,需有知己;找到自我,需能自識。詩人恍然覺悟,日夜思念知己朋友,深感知己與自己相隔遙遠,仿佛天上泉下,因而寫詩托回鄉的風帶給知己,讓知己知道他是自己欽佩的朋友。也就是說,他鄉不知家鄉,出仕不如歸隱,他的知己,他的歸宿,就是家鄉。這就歸結出詩的主題思想。顯然,此詩是有身世之託。
陸機出身東吳世族顯宦,祖父陸遜為東吳丞相,父親陸抗是東吳名將,官至大司馬。東吳滅亡,在晉武帝太康末,他與弟弟陸雲離別東吳,來到洛陽謀仕,但以文才做了清要文官,不得重用,頗不得意。實際上,此詩便是抒發這種不遇的哀怨。但在西晉初建,正當盛時,他以亡國名宦之後,“餘生之造難,畏出口以招尤,故抑志就平,意滿不敘。”正因為如此,此詩的構思明顯特點便是造意取喻力求委婉,抒情述志避免明確,可謂“思無越畔,語無溢幅。”他選擇遊春傷心作主題,便於諷頌盛世,顯得怨而不怒,合乎雅頌之意。詩的開篇便定了基調,“春芳傷客心”,是美好春光引起客子哀傷,皇恩有所不到,也暗示原因,“鮮雲垂薄陰”,一片鮮明的雲彩遮住了一點陽光,留下薄薄陰影。二、三兩節便有盛世歌頌,一切都美好,微弱有庇托。這就使得哀傷在言外,有含蓄意味,也有含糊妙用,非常委婉。第四節雖然點明深憂,但“目感”二句似乎明確,其實兩可。承接上文來理解,草木禽鳥隨氣詠時是美好現象,則自己不能,則由自取;雖從末節看,詩意在暗示自己寧願歸鄉而不應合時世,則在抒泄不滿。但末節雖然用賦,而修辭曲折,思念亟深而又相隔遙遠,歸意已甚卻只寄相思,言外便有不得歸去之意。然而不得歸是由於依戀盛世,還是別有難言之隱,便含糊不說了。這種含蓄而其實含糊的特點,是矜重,故情繁而詞隱。

作者簡介

陸機(261~303)西晉文學家。世稱“陸平原”,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陸機是西晉太康、元康間聲譽最著的文學家,被後人譽為“太康之英”。就其創作實踐而言,他的詩歌“才高詞贍,舉體華美”(鐘嶸《詩品》),注重藝術形式技巧,代表了太康文學的主要傾向;就其文學理論而言,他的《文賦》是中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第一篇系統的創作論,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和理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陸機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文學創作而外,他在史學、藝術方面也多所建樹。
陸機像陸機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