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菲爾德步槍(恩菲爾德步槍(軍事武器槍械))

李-恩菲爾德步槍(英國研製裝備步槍)

恩菲爾德步槍(軍事武器槍械)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恩菲爾德步槍(英文:Lee-Enfield Series Rifles),是1896年至1965年英國研製裝備的手動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發射0.303英寸British(7.7毫米)口徑彈藥,取代了英軍早期的Martini-Henry、Martini-Enfield及Lee-Metford步槍,以後在1965年被L1A2 SLR取代,但部分大英國協國家仍有裝備。李-恩菲爾德步槍共生產了超過7100萬支,僅次於AK槍族,是二十世紀生產量第二大的步槍。該槍有大量衍生型,也是大英國協國家的制式裝備,列裝國家包括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及印度、西班牙。

李-恩菲爾德步槍,口徑7.7毫米,俗稱“英七七”步槍,彈匣可容納十發子彈,經過訓練,老兵一分鐘可以打出30發子彈,為當時射速最快的栓動步槍。該槍是英國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的拳頭產品,1895年開始量產,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所有大英國協國家的制式武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恩菲爾德步槍
  • 外文名:Lee-Enfield Series Rifles 
  • 別名:英七七
  • 口徑:0.303英寸(7.7毫米)
  • 研製國家:英國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進程,技術特點,總體設計,槍機彈匣,槍瞄準具,槍配附屬檔案,性能數據,衍生型號,狙擊步槍,訓練步槍,自動步槍,卡賓槍,短步槍,系列型號,服役動態,長期服役,中國使用,服役記錄,型號服役,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恩菲爾德鎮位於英國倫敦的北郊,英國政府於1804年在那裡建立一家兵工廠,最初的恩菲爾德兵工廠只是負責組裝布朗-貝絲燧發槍,後來發展成設施完善具有研發能力的輕武器研究和生產廠。雖然英國皇家兵工廠擁有很多輕武器工廠,但恩菲爾德是主要的研發中心,在那裡研製的步槍被冠以恩菲爾德步槍的名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李-恩菲爾德步槍的No.1、No.3和No.4幾種系列步槍一直是英國及其他大英國協國家軍隊的中流砥柱。
李-恩菲爾德短步槍是由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在李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後而來,正式命名為“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1918年開始量產。在一戰和二戰以及韓戰是所有大英國協國家的制式裝備。
李-恩菲爾德步槍
李-恩菲爾格No.1MIII`步槍

研製進程

1888年英國軍隊採用發射藥為黑火藥.303英寸口徑李-梅特福彈匣式步槍(Magazine Lee-Metford),簡稱MLM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衍生自.303英寸口徑槍彈的Lee-Metford改進型,.303英寸口徑槍彈改成無煙發射藥後,由恩菲爾德兵工廠改進槍管膛線,1895年命名為“李-恩菲爾德彈匣式步槍”(Magazine Lee-Enfield),簡稱MLE步槍。為與後來的“短”步槍(SMLE)區別,MLM步槍和MLE步槍(槍管長30英寸,全長約1257毫米)統稱為“李氏長步槍”(Long Lees)。此外,還有供騎兵用的卡賓槍(全長約1013毫米)。布爾戰爭之後,在李氏長步槍的基礎上改進,打造了“短步槍”的概念,名為“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毫米),簡稱SMLE,在1903年投產。直到現代,仍有SMLE步槍在民用市場用於狩獵和打靶,或作為紀念品被收藏。
李-恩菲爾德步槍
李-恩菲爾格NO4步槍
布爾戰爭
布爾戰爭時期(1899~1902),李-恩菲爾德步槍是英軍步兵的主要武器,以往英軍在殖民地戰爭中面對的都是武器裝備落後的對手,而這次他們第一次面對同樣裝備先進的敵人。雖然布爾戰爭中英軍多次戰鬥的失利都歸因於戰略戰術的失敗,但也有許多英軍士兵認為布爾人的槍和槍法都比他們好。雖然英國陸軍也很重視射擊練習,但許多李-恩菲爾德步槍的瞄準具無法在野外歸零,不得不運回英國的兵工廠重新校正瞄具。另外一個問題是布爾人的毛瑟步槍是用彈夾裝填的,一次就可裝滿彈倉。雖然李-恩菲爾德步槍彈匣容量比毛瑟步槍多了一倍,但裝填時只能一發一發地裝,很浪費時間。
英國人認真地吸取了布爾戰爭的經驗教訓,在1903年推出了一種改進型李-恩菲爾德步槍——新的缺口式機械瞄具很容易歸零,在拋殼口上增加了彈夾導槽,用5發彈夾裝填時,壓兩次彈就可裝滿彈匣。除了這些改進外,更重要是提出了“短步槍”概念。當時,世界各國普遍為步兵配髮長步槍,為騎、炮兵和其他部隊配發卡賓槍。而英國人卻決定只用一種“中間”尺寸步槍(長度介於長步槍與卡賓槍之間)同時滿足兩種用途。
李-恩菲爾德步槍(恩菲爾德步槍(軍事武器槍械))
四款英軍制式步槍外形對比(4#李-恩菲爾德步槍)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李-恩菲爾德步槍(Lee-Enfield)的全稱是李-恩菲爾德短步槍(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SMLE”)步槍是由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生產的槍管和“李”式槍機機構結合而成的,英軍1895年裝備。口徑0.303英寸(7.7毫米),當時使用柯達無煙藥,腐蝕性較大,連續射擊二百槍左右就需要更換槍管。
李-恩菲爾德步槍(恩菲爾德步槍(軍事武器槍械))
李-恩菲爾德Mk.I步槍
李-恩菲爾德短步槍在1901年就已經開始試驗和生產,在根據布爾戰爭的經驗對其進行進一步改進後,這種長度縮短至44.5英寸(1130毫米)的短步槍在1903年正式命名為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通常簡稱李-恩菲爾德短步槍。李-恩菲爾德短步槍整體結構變化不大。槍管由原來的30英寸縮短到25英寸,前托與槍口端面平齊,因此兩者外形上能很容易區分。

槍機彈匣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特點在採用由邁克.懷特·李發明的旋轉後拉式槍機和盒形可卸式彈匣(此後,英軍的多種恩菲爾德手動步槍都是這個系統的改進),後端閉鎖的旋轉後拉式槍機,裝填子彈速度比較快;安裝固定式盒型雙排容量10發彈匣裝彈(彈匣雖可拆卸,只是為維護或損壞更換方便,在使用中彈匣不拆卸,子彈通過機匣頂部拋殼口(裝彈口)填裝),提高了持續火力,是實戰中射速最快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槍機行程短、操作方便的優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塹壕戰中,其迅猛的火力給敵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的恩菲爾德兵工廠甚至曾生產了可裝20發子彈的弧形固定彈匣用於塹壕戰。李-恩菲爾德步槍本來帶有刺刀,但因為過度糟糕的設計而通常被捨棄不用。

槍瞄準具

李-恩菲爾德短步槍的瞄準具由大麥粒準星(倒V形)和可調整的V形缺口照門組成,都裝在槍管上,準星由前托的槍口箍上延伸的兩片護耳保護。後來為簡化生產,將準星改為柱形,照門改為U形缺口。最初的李-恩菲爾德短步槍仍有齊射瞄準具,但在1916年以後取消。保險在機匣的左後側,右手拇指可以很方便地操作。

槍配附屬檔案

李-恩菲爾德短步槍的槍托右側都嵌有一小片圓形的黃銅片,上面銘刻有兵團標記。背帶環有兩個,一個在前托中部的槍管箍底部,另一個在槍托底部。槍托中空,在鋼製托底板上有活門,可在槍托記憶體放維護工具。前托的前端面上有一個小螺柱突出於槍口下方,用於安裝劍形刺刀。李-恩菲爾德短步槍最初配備的是P-1903刺刀,但由於短步槍的長度有限,有人認為這樣在拼刺時會處於不利位置,必須增加刺刀長度,因而開發了P-1907刺刀。在一戰中,由於塹壕戰的需要,德國的毛瑟98式和美國的斯普林菲爾德(舊譯春田)M-1903都試用過容量達20至25發的長彈匣,但其實恩菲爾德兵工廠早在1916年就向前線提供了至少16萬個20發容量的弧形長彈匣。

性能數據

李-恩菲爾德步槍(Mk.III型)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口徑
7.7毫米(0.303英寸)
彈藥
0.303英寸 R步槍彈(因此李·恩菲爾德步槍又稱“英七七”)
彈匣容量
10發/彈夾(雙彈夾)
重量
4千克(8.8磅)
全長
1130毫米
槍管長
640毫米
性能參數
初速
744米/秒
射程
500米
李-恩菲爾德步槍主要型號參考數據
槍型號
MLE Mk.I
SMLE No.1 Mk.III
No.4 Mk.I
No.5 Mk.I
口徑
7.7毫米
彈藥
7.7x5.7毫米英制子彈
全長
49.5"(1260毫米)
44.8"(1132毫米)
44.5"(1129毫米)
39.5"(1003毫米)
槍管長
30"(764毫米)
25.2"(640毫米)
25.25"(640毫米)
20.5"(478毫米)
槍重
4.19千克
3.96千克
4.11千克
3.24千克
彈匣容量
10發

衍生型號

狙擊步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及韓戰時期,一部分李-恩菲爾德步槍被改為狙擊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恩菲爾德步槍(軍事武器槍械))
No. 4 Mk I (T)狙擊步槍
澳大利亞陸軍將1612把Lithgow生產的SMLE No1 Mk III*改用比賽級重槍管,加上腮托板及一戰時P1918步槍的望遠式瞄準鏡,成為了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III*(HT)(SMLE No1 Mk III*-HT,HT指重槍管Heavy Barrel及望遠式瞄準鏡-Telescopic Sight),這種改裝版在二戰、韓戰、馬來亞衝突及1970年代後期的狙擊訓練中皆有採用。
二戰期間,英國在1942年把標凖型No.4加上木製腮托板及 No.32 3.5倍望遠式瞄準鏡,成為了Mk 1,其後在1943年推出了Mk 2,1944年又推出了Mk 3,。英國著名運動槍械生產商Holland and Holland將以上版本改為No 4 Mk I (T)狙擊步槍,而BSA及加拿大Long Branch兵工廠亦有參與修改,這批狙擊步槍一直沿用至1960年代後,而英軍在1950年代又將No 4 Mk I (T)狙擊步槍的口徑改為北約制式7.62 x 51毫米,變成了L42A1步槍。L42A1一直裝備英軍至1982年才被L96A1取代。
在1970年代除L42A1步槍外,皇家輕武器工廠(RSAF Enfield)亦推出了7.62×51 NATO的強制者(Enforcer)系列狙擊步槍供英國警隊使用,這批強制者狙擊步槍成為了民用市場的珍品。

訓練步槍

一戰後,英國將一批SMLE改為.22 LR口徑給軍校生及新兵作射擊訓練步槍用途,名為No.2步槍Mk IV(Rifle, No.2 Mk IV),這種改裝版的彈倉只能放一發子彈。二戰後又推出了No.7步槍(Rifle, No.7)、No.8步槍(Rifle, No.8)及No.9步槍(Rifle, No.9),這批 .22口徑步槍成為了大英國協國家的新兵訓練步槍。

自動步槍

有少數的李-恩菲爾德步槍生產及改裝上一種由紐西蘭人Philip Charlton在1941年設計的試驗性自動裝填系統,名為查爾頓自動步槍(Charlton Automatic Rifle),以替代當時長期缺少的布倫輕機槍及李維斯輕機槍。
二戰時期,大多數紐西蘭地面部隊都部署在北非,當日本在1941年加入戰爭時,紐西蘭發現本土的軍隊欠缺輕機槍來防衛日軍入侵,紐西蘭政府立刻提供資金來改裝李-恩菲爾德步槍(MLE)成為1500把半自動步槍,並在1942年裝備國土防衛軍。
查爾頓自動步槍有兩種版本,分別是澳大利亞Electrolux公司以英國Lithgow生產的SMLE Mk III*步槍的改裝版本,及紐西蘭本土的改裝版,紐西蘭版本裝有前握把及兩腳架,以上兩種版本皆採用相同的自動裝填原理。大部份查爾頓自動步槍在二戰後在一次大火中燒毀,只有少數保留於紐西蘭的懷烏魯陸軍博物館(Waiouru Army Museum)、奧克蘭戰爭紀念館、澳大利亞的Singleton步兵博物館及英國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中。

卡賓槍

德利爾卡賓槍(De Lisle Carbine),由英國人威廉·德利爾(William De Lisle)設計,發射.45 ACP手槍子彈,是英軍在二戰時的手動消音步槍,主要用在暗殺等的秘密任務。

短步槍

李-恩菲爾德短步槍第一次創造了“短步槍”的概念,全槍長度由李-恩菲爾德步槍全長1257毫米縮短為1130毫米。
李-恩菲爾德步槍(恩菲爾德步槍(軍事武器槍械))
英軍使用李-恩菲爾德步槍照片
該槍的特點在採用由詹姆斯·帕里斯·李發明的後端閉鎖的旋轉垃式槍機,與前端閉鎖槍相比,後端閉鎖可以縮短槍機行程,裝填子彈速度比較快;安裝盒性彈匣,雙排彈夾裝彈(在使用中彈匣不拆卸,子彈由兩個5發彈夾通過機匣頂部填裝),這樣就有10發子彈,比同時代的步槍容量的5發提高了持續火力,是實戰中射速最快的旋轉後拉式槍機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性強、操作方便的優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塹壕戰中,其迅猛的火力給敵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系列型號

李菲爾德步槍有多種基本型號,還有基於基本型號持續改進的眾多改進型號,為此採用了煩瑣而複雜的命名方法。
1926年,英國兵工部門感到他們的武器命名方式太混亂,因而決定採用新命名方式。於是原有的.303口徑李-恩菲爾德短步槍統一命名為No.1步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軍隊廣泛使用。前槍托與槍口齊平是其外形上最顯著的特徵,擁有多種改進型號,1907年定型的MK.III是主要的改進型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滿足提高步槍產量的需要,MK.III簡化型於1916年投產,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仍大量生產、使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英軍裝備的主要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恩菲爾德步槍(軍事武器槍械))
李-恩菲爾格No.1MIII`步槍
採用0.22英寸口徑。訓練用步槍。
仿自毛瑟式(前端閉鎖)槍機,槍管長660毫米,容量5發子彈的彈倉供彈。也稱為P-14步槍。1916年轉給美國承包商生產並裝備英軍,以彌補步槍需求的空缺。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軍隊裝備步槍數量不足,於是將P-14步槍口徑改為7.62毫米(M1917),大量裝備赴歐洲參戰的美國軍隊。戰爭結束後,英、美軍隊全部撤裝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重新服役。No.3型結構上已經不屬於李-恩菲爾德短步槍系列,但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一直將其包含在恩菲爾德步槍名錄中。
李-恩菲爾德步槍(恩菲爾德步槍(軍事武器槍械))
李-恩菲爾德步槍P-14步槍
No.1型的改進型,主要改用覘孔式照門,為了更容易生產,簡化了主要零部件,外形上與No.1型很容易區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直進行測試而未投產,1939年英國軍隊選定為制式步槍,1943年之後英軍才廣泛裝備使用。No.4的基本型號MK.I主要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改進型MK.II主要在韓戰中英軍大量使用。No.4型生產一直持續到1955年。
No.4型的縮短型,槍管縮短為520毫米,為了克服槍管縮短導致槍口焰過多的問題,在槍口安裝了喇叭形消焰器。1944年定型投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用於東南亞戰場。

服役動態

長期服役

李-恩菲爾德步槍名字分別取自發明者詹姆斯·巴黎·李和生產廠家恩菲爾德兵工廠,該槍在布爾戰爭不久後就開始使用了,到1907年時已經廣泛裝備英國軍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士兵往往在射擊完畢後重複裝填5發彈夾時被英軍用李-恩菲爾德步槍擊斃,而一些德國軍官的回憶錄中則提到英軍步槍隊的齊射火力之猛烈甚於機槍。
19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阿富汗反叛武裝打埋伏時使用的多是這種武器。蘇阿戰爭期間,曾有一名美國記者參加了阿武裝對蘇軍車隊的襲擊戰鬥,親眼看到稚氣未脫的小孩子也能熟練地端起李-恩菲爾德步槍,從高坡上把行進中的蘇軍卡車油箱打爆,而更多的人則在衝鋒中邊拉槍栓邊開火,其命中率高得驚人。

中國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各國的大量剩餘軍用物資進入中國,桂系和四川軍閥部隊也進口了部分李-恩菲爾德步槍裝備部隊。湘江戰役前後,中國工農紅軍在湘桂邊界與桂軍激烈交戰,並在全州以南、興安以北突破桂軍把守的湘江防線,繳獲的裝備中,就有部分李-恩菲爾德步槍。
四川由於地處受英國殖民勢力影響的長江流域,又臨近藏區,靠近印、緬等英國殖民地,英式武器輸入比較方便。紅軍與裝備英械的劉湘、楊森等四川軍閥部隊交戰時,這款步槍繳獲不少,其也是紅軍裝備數量第三的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恩菲爾德步槍(軍事武器槍械))
中國工農紅軍女戰士背著李-恩菲爾德步槍行軍(畫)

服役記錄

李-恩菲爾德步槍服役情況
服役時間
1895年~現代
使用國家
英國、大英國協、美國、泰國、阿富汗
戰爭運用

型號服役

型號/命名
服役時間
李-恩菲爾德彈匣式步槍(Magazine Lee-Enfield)
1895年~1926年
李-恩菲爾德突擊者型步槍(Charger Loading Lee-Enfield)
1906年~1926年
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Mk I(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 Mk I)
1904年~1926年
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Mk II(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 Mk II)
1906年~1927年
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Mk III/III*(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 Mk III/III*)
1907年~
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Mk V(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 Mk V)
1923年~1926年(試驗型,只生產2支)
No.4 Mk I(Rifle No.4 Mk I)
1939年~
No.4 Mk I*(Rifle No.4 Mk I*)
1941年~
No.5 Mk I 叢林卡賓槍(Rifle No 5 Mk I "Jungle Carbine")
1944年~
No.5 Mk 2(Rifle No.4 Mk 2)
1947年~
7.62毫米2A1步槍(Rifle 7.62毫米 2A1)
1965年~

總體評價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名氣或許比不上德國的毛瑟98K和美國的伽蘭德步槍。但其卻是20世紀英國陸軍最為重要的單兵武器,參加了20世紀前半期英軍所有的軍事行動,為英國贏得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國際展望》 評
李-恩菲爾德步槍自從1888年定型以來,製造工藝優良,主體結構就沒有大改過,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李-恩菲爾德III型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採用開創性的旋轉後拉式槍機,使得步槍的裝填速度很快,再加上其的10發可卸式彈匣比同時代步槍多了一倍的彈容量,令其成為20世紀實際射速最快的手動步槍。據2006年11月美國一電視頻道軍事節目通過對美英軍事專家和武器專家調查表明,李-恩菲爾德步槍在“20世紀戰爭中最受歡迎的前10種步槍名單”中排行榜第三。(中國國防報 評
李-恩菲爾德步槍(恩菲爾德步槍(軍事武器槍械))
李-恩菲爾德步槍及分解零部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