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底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市文山縣小街鎮者底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小街鎮東邊,距離者底村委會2.5公里,距離小街鎮鎮政府13公里。國土面積5.05平方公里,海拔1531米,年平均氣溫15 ℃,年降水量1460毫米,適宜種植雜糧、玉米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恨底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面積:國土面積5.05平方公里
- 人口:370人(2011年)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5 ℃
- 屬於:半山區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到2011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23畝(其中:田187畝,地436畝),人均耕地1.69畝,主要種植雜糧、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612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3畝,主要種植柿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41畝,荒山荒地500畝,其他面積188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至2011年底,已實現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通。全村有85戶通自來水,有8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7.0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47.1%和47.1%)。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公里。全村有機車42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7畝,有效灌溉率為30.0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7畝。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8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到2011年底,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39.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7.9萬元,占總收入的55.92%;畜牧業收入57.8萬元,占總收入的41.49%;林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1.08%;第二、三產業收入2.1萬元,占總收入的1.51%;工資性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8.61%。農民人均純收入288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占勞動力的4.05%),雲南省內務工14人,雲南省外務工1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小街鎮。2011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8.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6%。
人口衛生
到2011年底,該有村農戶85戶,鄉村人口370人,其中男性200人,女性170人。其中農業人口370人,勞動力165人。該村以彝族,壯族為主(是漢族、彝族、壯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75人,壯族75人,漢族18人。
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6人,參合率96.21%;享受低保2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5公里。
文化教育
到2011年底,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者底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小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5公里,距離中學13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人,其中小學生20人,中學生15人。
村務公開
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23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由小街鎮村級會計代理服務中心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公益事業。
基層組織
到2011年底,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9 人;少數民族黨員9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交通不便,出行困難載,農產品出售難。2、沒有資金,難以發展。3、沒有技術,生產過於粗放。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提高人民民眾思想素質覺悟。2、大力發展烤菸和半夏種植,結合市場需求合理種植三七和其它經濟作物。3、搞好農田水利建設和道路建設。4、搞好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