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骨後前列腺摘除術

恥骨後前列腺切除術是經恥骨後間隙顯露前列腺包膜,於包膜上作橫切口,直視下摘除前列腺的一種手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恥骨後前列腺摘除術
  • 別名:恥骨後前列腺切除術
  • 分類:泌尿外科
  • ICD編碼:60.4 01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後處理,述評,

手術名稱

恥骨後前列腺摘除術

別名

恥骨後膀胱外前列腺切除術;恥骨後前列腺切除術;根治性經恥骨後前列腺切除術;經恥骨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

分類

泌尿外科/前列腺手術/前列腺良性增生的手術治療

ICD編碼

60.4 01

概述

Von Stockum(1909)首次報導恥骨後前列腺切除術。但此手術真正獲得普遍推廣和得到廣大泌尿外科醫生信任,是在Millin(1945)報導了20例手術結果以後。此手術技術操作並不困難,可在直視下摘除腺體,能直視下進行前列腺窩內止血,因此術中和術後出血機會少,不必作恥骨上膀胱造口,病人術後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較大的前列腺也能用此方法摘除。
Dettimar(1959)採用直切口切開膀胱頸部和前列腺包膜,實際上是恥骨上和恥骨後二種途徑的結合,擴大了手術視野,對摘除腺體和止血更為有利,同時可處理膀胱內病變。

適應症

恥骨後前列腺切除術適用於:
所有前列腺增生和膀胱頸梗阻都可選用恥骨後途徑手術,本法尤其適合腺體重量>30g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腺體較小,低位或肥胖患者採用經會陰前列腺切除術為宜,或者經尿道電切術。

禁忌症

雖然恥骨後前列腺切除術很少有禁忌證,但下述情況應慎用或不用恥骨後徑路:嚴重尿路感染者,有增加術後恥骨炎和恥骨後間隙感染的危險;伴有膀胱疾病須同時處理者,以恥骨上經膀胱徑路為宜。

術前準備

恥骨後前列腺切除術術前必須確定有無膀胱疾病,因此術前應做靜脈尿路造影和膀胱鏡檢查。膀胱鏡檢查應在手術當天進行,以免因檢查引起尿瀦留和出血。避免用導尿管測殘餘尿。如果病人因急性尿瀦留或因腎功能損害而插導尿管者,應加強抗菌藥物治療。
1.病人多為老年人,全身情況較差,且常伴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等),因此術前對病人全身情況必須作全面而細緻的檢查和估計。除一般體格檢查外,應特別注意腎臟功能的測定(如血非蛋白氮、co2結合力及酚紅試驗等)。此外,尚需多次測定血壓,檢查眼底、心電圖、胸部透視及肝功能。有腎功能不全者,應引流膀胱,待腎功能好轉後手術。
2.術前病人常合併泌尿系感染,導尿可以改善上述情況,但長期留置又可引起感染。為了減少術後傷口感染,術前數日可服抗生素,術前半小時可用抗菌溶液沖洗膀胱。常用的抗菌溶液為1∶2000呋喃西林、1∶5000高錳酸鉀。膀胱洗淨後,用沖洗溶液充滿。
3.膀胱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膀胱狀況、前列腺肥大的類型和膀胱有無其他合併症(如結石、憩室等),但不需術前常規施行。
4.前列腺切除前,為了防止睪丸炎,一般先行雙側輸精管結紮術。

麻醉和體位

一般採用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或椎管內麻醉,有禁忌證者,可用全身麻醉。平臥位,臀部墊薄枕,頭部稍向下傾斜。

手術步驟

1.切口 取下腹正中切口或低位橫切口,將腹膜前脂肪和腹膜向上推開,切口用拉鉤牽開,顯露膀胱頸和前列腺包膜。鈍性分離恥骨後間隙,切斷恥骨前列腺韌帶。在顯露前列腺時,注意在前列腺包膜和恥骨之間有幾支壁薄而脆弱的靜脈,應小心切斷結紮或電凝。這些靜脈不慎撕裂,出血不易制止。沿前列腺包膜兩側輕輕分離,在兩側窩內填入2塊小紗布,使前列腺抬高,視野清楚,便於下一步手術。
2.切開前列腺包膜 前列腺包膜切口通常位於膀胱頸下1cm,根據前列腺大小,切口位置可適當變化,但不宜作得太低,以免最後縫合包膜困難。透過前列腺包膜,隱約可見縱行走向的前列腺靜脈叢。用短胖圓針7號絲線,在靠近恥骨聯合前列腺包膜上橫行縫合4~5針,每針之間靠緊,使包膜血管都得到縫扎,然後在前列腺包膜和膀胱交界處再縫一排線,兩排縫線相距約1cm。在兩排縫線之間做一橫切口。包膜一般厚約0.5cm,切口應與包膜垂直,深達腺體。切口應達到前列腺包膜側緣,以使在切開包膜後能充分顯露前列腺窩。包膜和腺體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切開後用彎剪刀分離擴大包膜和腺體間的平面。
3.剜出前列腺 較大的前列腺用示指插入包膜和腺體之間,鈍性分離前列腺,手指應緊貼腺體分離,避免損傷包膜。儘早切斷前列腺尖部尿道,以免撕傷膜部尿道引起術後尿失禁。較小而粘連的前列腺,可用剪刀直視下銳性分離。膀胱頸部黏膜附著較牢固,可用血管鉗夾住後剪斷,再以3-0可吸收線結紮。摘除前列腺後,立即用熱鹽水紗布填塞前列腺窩,壓迫5min。
4.楔形切除膀胱頸後唇 顯露前列腺窩,切除殘留的腺體和疏鬆剩餘組織。大多數病人都有膀胱頸肥厚凸出,應做楔形或半月形切除。以免術後形成狹窄。
5.止血 膀胱頸4點和8點用2-0可吸收線作“8”字形貫穿縫合止血。縫合時將三角區的黏膜拖入前列腺窩,與前列腺包膜縫在一起。4點和8點之間用2-0可吸收線將三角區黏膜與前列腺後包膜對位間斷縫合。這樣縫合不僅有止血作用,也有助於前列腺窩術後上皮形成,減少纖維化。前列腺窩內其他部位出血點可用3-0可吸收線縫扎止血或電凝止血。近前列腺窩遠端出血點不用電凝止血,以免損傷外括約肌,引起術後尿失禁。
檢查膀胱內有無病變,如有膀胱結石,可同時取出,注意輸尿管口有無損傷。
6.前列腺後包膜切除 一般不作前列腺後包膜切除,但有明顯慢性前列腺炎病人,可作前列腺後包膜切除。在三角區做一垂直小切口,深達精囊,在精囊和前列腺包膜之間鈍性分離,一般並無困難,直到精阜近端平面,切除此游離的前列腺後包膜(前列腺後葉),再用3-0可吸收線縫合切開的三角區和剩餘的包膜邊緣。如需要切除精囊,可同時進行。
7.縫合前列腺前包膜 經尿道插入F22雙腔或三腔氣囊導尿管,氣囊放在膀胱內,注水30ml,使氣囊壓在膀胱頸部,待術後輕輕牽引導尿管及持續沖洗膀胱。用2-0可吸收線連續縫合前包膜。包膜切口兩端應縫得深些,保證止血。沖洗導尿管,如有漏水,應加強縫合。
在腹股溝管內環附近找到兩側輸精管,作常規結紮。取出前列腺旁的小紗布,恥骨後間隙置橡皮管引流2條,縫合腹壁切口,導尿管妥善固定。

術後處理

術後引流導管的處理:病人回病房後,立即接通導管,持續點滴沖洗膀胱,以防血塊形成阻塞引流導管。一般從導尿管滴入沖洗鹽水或0.2%呋喃西林溶液,從恥骨上膀胱造口管引出。沖洗液滴入速度根據出血情況調節,引出液顏色較紅時,加快衝洗液滴入速度,防止血塊形成。尤其在術後最初幾小時,應密切觀察。術後24~48h,根據出血情況,可停止持續沖洗,改成間斷沖洗。早期拔除氣囊導尿管,可減輕病人的不適和膀胱痙攣,減少尿道炎症和後期尿道狹窄形成的機會。
病人術後一般護理:術後當天禁食,靜脈輸液,每8h給予1000ml,液體內加抗生素,一般給予廣譜抗生素。靜脈給止血藥。第2天根據腸蠕動恢復情況,開始進流質飲食,隨病人飲食恢復,停止靜脈輸液,改口服或肌注抗菌藥物。
鼓勵病人早期活動,臥床期間可做深呼吸和下肢活動。

述評

1.出血 恥骨後前列腺切除術,由於前列腺窩內出血能在直視下縫扎或電凝止血,比恥骨上前列腺切除術要徹底,故術後發生出血的機會少,為1.5%~3%。若遇出血較明顯,可輕輕牽引氣囊尿管壓迫膀胱頸部,使前列腺窩內出血不流入膀胱,出血可逐漸停止。繼發性出血在術後7d以後發生,與結紮腸線脫落、創面發生感染有關。除給予抗菌藥物和止血藥物治療外,膀胱內血塊必須沖洗乾淨,然後定期灌入1%複方硫酸鋁鉀溶液,有很好的局部止血效果。如遇嚴重的出血,往往是膀胱頸部的動脈出血,有時需再次手術止血。
2.尿瘺 拔除尿管後,少數病人傷口漏尿,多數在1~2d內停止。如持續漏尿不止,應重新插一導尿管,直至傷口愈者經久不愈者,應檢查原因,給予糾正。
3.恥骨炎 現代術後恥骨炎較少見,與手術技術的改進及術後常規套用抗菌藥物有關。但恥骨後前列腺切除術術後發生恥骨炎比其他前列腺手術要多見,其表現常於術後3~6周開始出現恥骨聯合處劇痛、壓痛,疼痛向骨盆兩側擴散,放射至股內側,伴有肌痙攣,活動時加劇,體溫正常或輕度增高。X線照片檢查早期無異常發現,發病超過3周者,則有骨質疏鬆、增生等改變。治療應臥床休息,對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有效,抗菌藥物及物理治療效果不佳。
4.尿道狹窄 並不多見。但在前尿道和前列腺尖部可發生狹窄。一般單純尿道擴張即可治癒,部分病人可作尿道內切開治療。膀胱頸攣縮,在前列腺手術時,作後唇楔形切除,是預防的有效措施。如已發生,可施行尿道擴張術或膀胱頸切除術。
5.尿失禁 較少見。手術時遵守前述操作注意事項,術後很少發生永久性尿失禁。暫時性尿失禁較少見,多數能很快自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