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2013年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印度Xact出版公司。本書可以幫助孩子們在便學邊玩的過程中認識恐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恐龍
- 作者:印度Xact出版公司
- 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 ISBN:9787537962452
《恐龍》是2013年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印度Xact出版公司。本書可以幫助孩子們在便學邊玩的過程中認識恐龍。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指三角龍、現代鳥類和梁龍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代。為方便研究,恐龍可分為鳥類和非鳥恐龍。其中,非鳥恐龍只生活在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已於6500萬年前全部滅絕。而本詞條主...
然而雷龍這個名字相當霸氣和受歡迎,所以大眾繼續使用這個名字,就連1989年,美國郵政管理局發行的一套恐龍郵票,其中就包括了雷龍。當時許多學者指出,雷龍是無效名,但是美國郵政管理局解釋道,雖然科學家使用迷惑龍這個名稱,但是大眾更熟悉...
甲龍是草食性恐龍,以嫩枝葉或多汁的根莖為食。甲龍生活在距今約6800萬-655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1906年在北美蒙大拿州的地獄溪地層發現甲龍的化石,由美國古生物學家巴納姆·布朗於1908年命名;化石包括頭顱骨的頂部、脊骨、肋骨、部分肩胛...
梁龍是最容易確認的恐龍之一,有著巨大的體型,長頸及尾巴,及強壯的四肢。很多年前它都被認為是最長的恐龍。它的體型足以阻嚇於同一地層發現的(有可能是同時代的)異特龍及角鼻龍等獵食動物。梁龍比迷惑龍、腕龍要長,但是由於頭尾...
蜥腳類恐龍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蜥形綱,蜥臀目蜥腳形亞目的一群恐龍。如果時光倒流1.5億年,那時陸地上的統治者就是巨大恐龍群,其中的主角則是有100多個種類的蜥腳類恐龍(屬於蜥臀目)。蜥腳類恐龍中身長最大的超過30米,...
羽毛及骨骼特徵顯示舞龍與其他帶羽毛的小盜龍亞科恐龍——如小盜龍(Microraptor)關係接近,是小盜龍亞科的恐龍。個體發育 舞龍DNHM D2933的羽毛似乎與同類非常相似,但頭骨、腰帶和四肢未完全癒合的骨骼接縫顯示它尚未成年,死亡時年齡...
恐龍化石,是指恐龍死後身體中的軟組織因腐爛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齒)等硬體組織沉積在泥沙中,處於隔絕氧氣的環境下,經過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沉積作用,骨骼完全礦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龍生活時的遺蹟,如腳印等有時也可以石化成化石...
巨龍也許是最後的蜥腳類食草恐龍,但其尾脊椎殘體多為碎片。然而它的形式似乎沒變,頭小、尾長、大象般的肢,頸有點短。其最重要的區別處是尾脊椎開始處的球凸和凹窩鉸合處。由於臉很長,故最完整的顱有點像梁龍。至少有一種骨質...
《恐龍》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0課課文。大約兩億年以前,地球上到處是大片大片的沼澤,深谷里、山坡上都覆蓋著茂密的森林。那時恐龍到處漫遊,足跡遍及整個世界。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更是千奇百怪。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
腔骨龍又譯作虛形龍,是一種生活於晚三疊世的小型獸腳類恐龍,其化石發現於美國的西南部。腔骨龍最早由美國19世紀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愛德華·柯普描述命名,是研究歷史最長,最為人們熟知的恐龍之一。晚三疊世是恐龍的黎明,然而在這一...
是棱齒龍科的一屬恐龍。模式種是快速化石龍(L. celer),是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8年敘述、命名,根據從美國懷俄明州莫里遜組發現的化石所描述的,地質年代為侏羅紀晚期的牛津階至提通階。簡介 因為化石...
中華恐龍園,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河海東路60號,於2000年9月20日建成開業,是常州市環球恐龍城休閒旅遊區的一部分,也是一座集科普、遊樂、演藝、住宿、購物於一體的主題樂園,有“東方侏羅紀”之稱。截至2022年,中華恐龍園共已接待...
異特龍是最著名的大型肉食性恐龍之一,占據晚侏羅世陸地生態系統食物鏈的頂端,其模式種脆弱異特龍由20世紀偉大的美國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馬什於1877年描述命名。它們也是晚侏羅世發現化石數量最多,最廣布的掠食者。成年異特龍體長可達...
自貢恐龍是1979年在自貢大山鋪無意中的一次基建施工爆破中被發現的。自貢恐龍最早由美國地質學家勞德伯克於1913-1915年間發現,他的發現叩開了自貢恐龍化石寶藏的大門。老一輩地質學家在自貢發現了160餘處恐龍化石產出地,以大山鋪最負盛名...
《恐龍-少年科普讀物--恐龍的時代》是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鳳麟。內容介紹 主要講述了恐龍強盛時期的不同的種類,它們的體積,它們的習性,它們的特點,這裡都有詳細的介紹,精美的彩色圖片,逼真的畫面,讓讀者朋友們更加深了...
這個恐龍是1972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所發現少數超大型骨頭的膩稱,超龍從沒有被正式命名或者作科學性描述過,這些零星的骨頭,包括了二點五米長肩胛骨;一點八米寬的骨盤,及三點一米的肋骨,有些古生物學者推算超龍可能長達二十七米,而...
科學家們認為,盔龍的臉上有皮囊。它鼓起皮囊成球狀,給恐龍群傳遞報警信號或吸引異性。它還用氣囊加大它發出的聲音,就像青蛙從它們的喉嚨里發出的呱呱聲一樣。盔龍覓食在晚白堊世的針樹葉和灌木從中。它用後肢站立,身高足可以使它向二...
暴龍科(Tyrannosaurs)是暴龍超科的成員,為一類肉食性恐龍,名稱源自古希臘文中的“暴君”(tyrannos),Tyrannosaurs意指“暴君蜥蜴”。儘管暴龍科的恐龍只存在了1500萬年的時間,但它們依然是恐龍時代最令人著迷和驚嘆的恐龍物種之一。它們...
第一個公開的滄龍科化石影響了恐龍化石的發現,並吸引了啟蒙時代的注意力到動物化石身上;第一個發現的滄龍科化石在1780年由一群採石場工人在地道里發現,並吸引了馬斯特里赫特市的外科醫生兼化石獵人C.K.Hoffman的注意,但是化石的所有...
恐龍時代 侏羅紀是恐龍的鼎盛時期,在三疊紀出現並開始發展的恐龍已迅速成為地球的統治者。各類恐龍濟濟一堂,構成一幅千姿百態的龍的世界。當時除了陸上的身體巨大的迷惑龍、梁龍、腕龍等,水中的魚龍和飛行的翼龍等也大量發展和進化。陸...
地震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化石分布在北美洲的新墨西哥,是一種成群生活的植食恐龍,吃東西時,它不咀嚼,而是將樹葉等食物直接吞下去。因為在它們的口腔後部沒有牙齒。所以地震龍在吃東西的時候會吞下一些小石子,幫助消化。為了維持新陳...
食肉牛龍,是蜥臀目獸腳類肉食性恐龍。食肉牛龍頭部較短較厚,眼睛上方有翼狀的尖角,小而面朝前方的眼睛,具有翼狀突起的脊椎骨、短小的前肢以及背部兩側數排突起的鱗片。身長大約相當於兩輛小轎車相接的長度,前肢短小,後肢長而強壯...
禽龍(學名:Iguanodon,意為“鬣蜥的牙齒”),屬於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禽龍是種大型鳥腳類恐龍,身長約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來抵抗掠食者。它們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距今6500萬—2億年)的...
在白堊紀末期,蛇頸龍漸漸退出海洋霸主的位置,與恐龍走向滅絕之路,而體積龐大、更為兇猛的滄龍成為了海洋中強大的掠食者。蛇頸龍之所以適應海底覓食習性,是由於海洋世界中蛇頸龍不再是唯一的霸主,滄龍有著強有力的牙齒,能夠大肆撕咬其他...
恐爪龍是一種發現於北美洲的馳龍類,體長可達3至4米。這一數據雖然明顯小於其它大型獸腳類恐龍,但顯著大於其它馳龍類。恐爪龍的名字來源於腳部第二趾的鐮刀狀巨爪,後期的研究顯示,這一特徵在馳龍類和傷齒龍類中廣泛存在。恐爪龍的形態...
大椎龍是在1854年,由理查·歐文根據來自於南非的化石而命名。因此它們是最早命名的恐龍之一。大椎龍的化石已經在南非、賴索托、以及尚比亞等地發現,此外在亞利桑那州的卡岩塔組、印度、阿根廷等地發現了類似的化石,但不確定是否屬於大椎...
“迅猛龍”即《侏羅紀公園》世界觀中的“Velociraptor”,為《侏羅紀公園》系列中出現的主要恐龍角色之一併在每一部《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中均有出場。其總體形象被描繪成3-5米長、約1.8米高的裸皮或被鱗的中小型獸...
恐龍大龍拉丁文學名magnosaurus,表示大的恐龍的含義,屬蜥臀目、獸腳亞目、新獸腳類下的肉食性恐龍,主要生存與侏羅紀中期的英國,推測體重150-200公斤,與1932年被發現並命名。作為侏羅紀時期的恐龍,曾是地球霸主之一,和雷龍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