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頭骨是的貴州省博物館館藏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恐龍頭骨
- 館藏地點:貴州省博物館
- 類別:化石
- 尺寸:頭骨殘長420毫米,殘高240毫米
恐龍頭骨是的貴州省博物館館藏的文物。
恐龍頭骨是的貴州省博物館館藏的文物。文物特徵化石產自貴州省平壩縣城關鎮中山村附近下侏羅統湖相地層, 距今約1.8億年。標本保存在暗紫紅色鈣質泥岩中,顯露形態為一原蜥腳類恐龍頭骨左視,受埋藏擠壓,頭骨側扁。吻短而圓鈍。下頜...
中侏羅世李氏蜀龍頭骨為中侏羅世化石。44厘米×28厘米×20厘米。這是個體中等大小的短頸型蜥腳類恐龍——李氏蜀龍的頭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原始蜥腳類恐龍頭骨之一。頭骨高長適中,構造較牢實,頭長約為頭高的1/2。鼻孔和眼孔較大...
三角龍,是鳥臀目角龍科 三角龍屬 草食性恐龍。三角龍是一種像犀牛的恐龍,外形笨重,腿粗壯,頭部有三隻角,頭骨後部有向後伸展的大型骨板,形成頸盾,喙部上方有一個短角,眼眶上方有兩個長角,三角龍的角是防禦武器,能嚇退掠食者...
劍角龍五倍於人頭骨厚的頭蓋骨還是它對付兇猛敵人的有力武器。生理結構 劍角龍的頭顱骨厚度為3英寸厚,頭部後側有一圈骨突。在1971年,彼得·加爾東(Peter Galton)提出厚頭龍下目恐龍與劍角龍的顱頂,是雄性用來求偶而碰撞用的,如同...
大多數的地棲獸腳類恐龍的肢骨具有開放的髓腔,但是組織學切片顯示棘龍的骨密度較高且缺乏開放的髓腔,這一特徵在現生的水棲鳥類中也很常見。相比其它同體型的獸腳類恐龍,棘龍的後肢很短,在陸地運動上運動時可能需要前肢輔助。棘...
中侏羅世巴山酋龍頭骨化石,是收藏於自貢恐龍博物館的中侏羅世化石。此展品為中侏羅世化石。78厘米×64厘米×22厘米。巴山酋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蜥腳類恐龍。頭大而厚重,又被稱為“大頭龍”。牙齒粗大,典型勺狀。這是目前所發現的...
甲龍是草食性恐龍,以嫩枝葉或多汁的根莖為食。甲龍生活在距今約6800萬-655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1906年在北美蒙大拿州的地獄溪地層發現甲龍的化石,由美國古生物學家巴納姆·布朗於1908年命名;化石包括頭顱骨的頂部、脊骨、肋骨、部分肩胛...
霸王龍是久負盛名的恐龍,擁有海量的標本收藏,其中幾十件標本都達到了非常高的完整度,使得古生物學家對於霸王龍的研究不僅僅局限於經典的形態描述,還可以對它的個體發育,生物力學,種群生物學等做出更詳細的分析。如對於霸王龍頭骨...
著名的異特龍標本“大艾爾”全身大約有十多處骨折後再癒合的痕跡,其中腳部指節骨的一處明顯的骨疣可能是骨折後感染導致的,而這也可能最終造成了“大艾爾”的死亡。獵物 發現異特龍的地層也發現了多種植食性恐龍,包括屬於蜥腳類的...
腫頭龍的拉丁文意即“山丘狀頭殼的恐龍”腫頭龍科是恐龍是一類奇特的鳥腳類中小型恐龍。它們的頭蓋骨異常腫厚,並擴大成了一個突出的圓頂,頭顱極其堅硬。它們的典型代表是腫頭龍。腫頭龍的體形:小型恐龍,體長4.6米 在目前已知...
研究者認為這是高棘龍群體狩獵蜥腳類恐龍的證據,比如波塞東龍。當然要證實這種假說需要更多的證據。年齡與壽命 依據OMNH 10146和NCSM 14345推斷,高棘龍成年大約需要12年的時間。這估計未必是準確的,因為在骨重建的過程中一些代表年齡的...
拱頂龍(Stegoceras)是腫頭龍科恐龍,拉丁文stegos是拱起的意思,keras是角的意思。L.Lambe在1902年命名。拱頂龍是山羊大小的腫頭龍。站立時,背部水平,尾沉重僵直。其頭骨與腫頭龍不同,它的鼻部短而略高,上面沒有刺狀的骨質突...
角龍類是頭上帶角的恐龍,一般分為兩大類群,即鸚鵡嘴龍類(分類學上把它分成一個科)和新角龍類(一般為兩個科)。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頭上有窄的角質的鉤狀喙嘴,嘴的前部有高度發達的拱狀骨板,有大小輕重不等、形狀各異的...
食肉牛龍,是蜥臀目獸腳類肉食性恐龍。食肉牛龍頭部較短較厚,眼睛上方有翼狀的尖角,小而面朝前方的眼睛,具有翼狀突起的脊椎骨、短小的前肢以及背部兩側數排突起的鱗片。身長大約相當於兩輛小轎車相接的長度,前肢短小,後肢長而強壯...
東方恐頭龍(Dinocephalosaurus orientalis )是只見於中國西南地區的原龍類。化石正型標本是2002年在中國貴州省盤縣關嶺層組(中三疊世安尼期) 發現的,包括了3個頸椎骨與幾乎完整的頭蓋骨。長頸之迷 遠古時代的長頸恐龍的長脖子有什麼用...
而這兩個頭骨最初被若貝爾等人敘述成馳龍科的化石,而後重新歸類於傷齒龍科。這兩個傷齒龍科恐龍頭骨是剛出生幼體或胚胎,上附有蛋殼碎片,但似乎是偷蛋龍科的蛋殼。為何偷蛋龍科的蛋巢會出現兩隻年幼的傷齒龍科,令人費解。解釋有:...
冠龍的化石是1912年在加拿大紅鹿河谷附近被發現的。和其他恐龍不同的是,科學家除發現了完整的冠龍骨骼化石外,還發現了冠龍皮膚化石。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20多個冠龍的頭骨化石。生物研究 科學家們認為,盔龍的臉上有皮囊。它...
最初,科學家們估計這些骨板是像護蓋一樣平鋪在恐龍身上的,後來,經過仔細的研究,最終確定骨板是豎立的。當氣溫降低時,劍龍就會張開骨板,吸收陽光的熱量,氣溫升高時,又會將骨板轉一下,利用涼風散熱。劍龍的頭尾長大約是12公尺,...
一個新屬新種的甲龍類恐龍,發現於蒙古南戈壁的“德加多克塔組”地層。它顯示了晚白堊世甲龍類的很多特徵。新的標本中的完整的頭骨和兩塊下頜,頭上長有一對類似公牛的又長又大的角,前齒骨以原始形態保存原封保存。這塊頭骨幾乎沒...
埃德蒙頓龍又被翻譯成愛德蒙脫龍、艾德蒙托龍,它們是以化石發現地區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埃德蒙頓來命名的。埃德蒙頓龍是一種體形巨大的恐龍。它們頭部側面呈三角形,沒有頭冠,頭部前段和後段較寬,中段狹窄,口鼻部與鴨子的喙類似。種類 cer...
頭顱後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頭盾,某些個體的頭盾邊緣有多個頸盾緣骨突。大多數其他有角盾恐龍的頭盾上有大型洞孔,但三角龍的頭盾則是明顯地實心、沒有洞孔。三角龍具有粗短的四肢、前腳掌有五個腳趾、後腳掌則有四個短蹄狀腳趾。...
相對而言,肉食性恐龍的頭骨較厚,植食性恐龍的頭骨較薄,比如長脖子的馬門溪龍體長雖然超過了20米,但其頭蓋骨的厚度也不過1厘米多。只有仲頭龍類的恐龍是例外,個體雖然不大,但頭骨卻異常腫厚,古今動物中沒有能與其相比的。這...
包括兩側的顎骨和齒骨,10節頸椎,9節左側和4節右側頸肋,前5節背椎和5節薦椎,右側腸骨和左側坐骨,右側股骨。按時間順序來講,這是第一件被發現的霸王龍標本,但最開始被奧斯本命名為了另一種恐龍。隨後奧斯本意識到AMNH 973和AMNH...
2007年的一項研究使用有限元分析比較了重爪龍,恆河鱷,美洲短吻鱷和典型的獸腳類恐龍頭骨的生物力學性質。研究發現重爪龍發達的次生顎可以有效的提高它的狹長形頭骨的抗彎曲能力,使得它能夠咬緊獵物。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指出一些疑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