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外文名:
恆星表面是天文學專有名詞,來自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天文學專有名詞中文譯名,詞條譯名和中英文解釋數據著作權由天文學名詞委所有。補充說明“英漢天文學名詞資料庫”(以下簡稱“天文名詞庫”)是由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
恆星的密度可以根據直徑和質量求出,密度的量級大約介於10⁹克/立方厘米(紅超巨星)到10~10克/立方厘米(中子星)之間。恆星表面的大氣壓和電子壓可通過光譜分析來確定。元素的中性與電離譜線的強度比,不僅同溫度和元素的豐度有關...
白矮星(white dwarf ,也稱為簡併矮星)是一種低光度、高密度、高溫度的恆星。白矮星是 由簡併電子的壓力抗衡引力而維持平衡狀態的緻密星。因早期發現的大多呈白色而得名。表面溫度8000K,通常發出白光,可有幾十億年壽命。2022年,...
南極星(Polaris Australis),現階段所指的是南極座σ(σ Oct,σ Octantis),是最靠近南天極的肉眼可見的恆星。視星等為5.47等,大氣消光後約5.6等,白色。它大約偏離南極1度。但它對導航作用極小,因為它處於肉眼可見範圍的極限...
紅巨星時期的恆星表面溫度相對很低,但極為明亮,因為它們的體積非常巨大。在赫羅圖上,紅巨星是巨大的非主序星,光譜屬於K或M型。之所以被稱為紅巨星是因為看起來的顏色是紅的,體積又很巨大的緣故。金牛座的畢宿五和牧夫座的大角...
這個過程中恆星的顏色會改變,因為其外層與高溫的核心區相距很遠,溫度就低了下來。這種狀態的恆星稱為紅巨星。紅巨星時期的恆星表面溫度相對很低,但極為明亮,因為它們的體積非常巨大。肉眼能看到的最亮的星中有許多就是紅巨星,如參宿...
如果巨分子雲碎片形成的恆星足夠接近,那么可能形成雙星和多星系統。成年期 成年期時形成主序星 恆星有不同的顏色和大小。從冷卻的紅色到高熱的藍色,從0.08到150個太陽質量。恆星的亮度和顏色依賴於其表面溫度,而表面溫度則依賴於恆星...
恆星的形成和演化,形成恆星的星雲 一般認為,恆星是由低密度的星際物質凝縮而成的。蘇聯天文學家阿姆巴楚米揚1955年提出相反的看法,認為恆星是由高密度的星前物質形成的,但他沒有說明形成的過程,大多數天文學家不接受這種看法。銀河...
白矮星會因為質子衰變而維持住溫度。理論上質子的生命期長達10(10澗)年,Adams和Laughlin計算質子衰變會使一顆年老的、質量為太陽質的恆星的表面有效溫度升高大約0.06K。雖然很冷,但仍比未來10(10澗)年後的宇宙背景輻射要高。
通常會對這一類恆星分類或具體的標示出名稱來確認。化學組成特殊星這個辭彙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描述或說明,通常意味著是前述的炙熱主序星中的成員。許多冷的化學組成特殊星是內部核融合的產物與表面混合的結果;包括大部分的碳星和S星。其他...
發生這種情況時壓力支撐台已岌岌可危,恆星在這場與引力的長期鬥爭中開始潰退。從本質上講恆星已是在苟延殘喘,只是通過調整它的核燃料儲備來推遲引力坍縮的發生。但是,從恆星表面流出並進入太空深處的能量在加速恆星的死亡。依靠氫的燃燒...
LH95是大麥哲倫雲中的恆星育嬰室。新誕生的恆星有各種不同的大小和顏色。光譜類型的範圍從高熱的藍色到低溫的紅色,質量則從最低的0.085太陽質量到超過20倍的太陽質量。恆星的亮度和顏色取決於表面的溫度,而表面溫度又由質量來決定。...
星星指的是肉眼可見的宇宙中的天體。星星內部的能量的活動使星星變的形狀不規則。星星大致可分為行星、恆星、彗星、白矮星等。星星的亮度常用星等來表示。星星越亮,星等越小。最亮的行星是金星,最快的恆星運行速度每秒超過240千米,H...
氦聚變比以往的氫核反應產生的能量更多,重力與新熱能輸出之間的平衡使恆星達到一個新的穩定體積。這時恆星變成 了龐大的巨星。雖然它產生的能量比主序階段要多的多,但這時有了龐大的恆星表面會把熱量輻射出去。 這就出現了令人驚奇的...
天文學家按照恆星的表面溫度及顏色,將其依次分為O、B、A、F、G、K、M等類型。其中,O型恆星是最“熱”的,其表面溫度往往大於28000開爾文(開爾文數值等於攝氏溫度數值加273),其次便是B型恆星,表面溫度在10000開至28000開之間。天文...
美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在1916年測量出它的自行為每年10.3角秒,是已知相對太陽自行最大的恆星。為紀念巴納德的發現,後來稱這顆恆星為巴納德星。簡介 巴納德星(英語:Barnard's Star,發音為 /ˈbɑrnərd/)是一顆...
(原文語)”同時在行星表面上看藍星正午時的天空呈淡黃色,恆星呈淡紅色,類似地球黃昏時的天空。另一方面,藍星可以生長地球的植物,“即使不藉助任何技術,地球人類也能在這個世界生存下來。(原文語)”關一帆也承認藍星的宜居程度遠...
因為大角星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恆星之一,所以它是星震學(Astroseismology)許多研究的目標。Belmonte小組在1988年4月與5月對大角星完成一次雷達速率(特定波段的都卜勒移動)的研究,顯示一個微赫茲的變化頻率。天文學家認為大角星表面會稍為...
掩星法(Transit Photometry),又稱凌日法、凌星法,通過觀測系外行星在視向上橫穿恆星表面時,恆星光度發生的細微變化來確定系外行星的存在。首顆利用掩星法發現的系外行星是HD 209458b,一顆於1999年發現的熱木星。隨著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與主序星不同的是,這些次矮星是非常古老的低質量恆星。他們的半徑非常小,一般只有太陽的20%。但是表面溫度卻遠遠超過同樣光譜的主序星,一些O型的次矮星表面溫度超過了10萬K,這使得它們仍然具有太陽幾千倍的光度。O型次矮星也很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