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星是熱的大質量恆星,在恆星分類上是O型或B型 ,它們形成於結構鬆散的OB星協中。它們的生命期很短,因此距離它們誕生的地區不會很遠。在它們的有生之年,會輻射出數量豐沛的紫外線。這些輻射會使巨大分子雲環繞在周圍的星際氣體快速被電離,形成電離氫區(H II區)或斯特龍根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OB星
- 分類:G星
名稱來源,分類,觀測資料,
名稱來源
天文學家按照恆星的表面溫度及顏色,將其依次分為O、B、A、F、G、K、M等類型。其中,O型恆星是最“熱”的,其表面溫度往往大於28000開爾文(開爾文數值等於攝氏溫度數值加273),其次便是B型恆星,表面溫度在10000開至28000開之間。天文學家將這兩類恆星統稱為OB星。
分類
太陽屬於G星,而獵戶座的參宿一、參宿三、參宿七則屬於OB星。OB星往往呈現藍色且質量巨大,是恆星中名副其實的“藍胖子”。
觀測資料
OB星當屬質量最大的一群恆星,通常是太陽質量的數十倍,OB星這群“藍胖子”的壽命只有幾千萬年到一億年左右。
以往全人類觀測到的OB星總數也不過幾萬顆,近年來,隨著望遠鏡相關技術逐漸成熟,才捕捉到更多“藍胖子”的身影。此次,研究人員就是通過歐洲航天局的蓋亞(Gaia)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找到了這群OB星。2019年,劉超及合作團隊通過國家天文台的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數據,證認出1.6萬餘顆OB星,繪製了當時世界上最大且具有光譜信息的OB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