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八識之中,獨有第七識有此作用。第八阿賴耶識雖亦有三世無間斷、恆常相續之性質,然無分別思慮之作用。第六識雖能審查思量,然有間斷,故無恆義。前五識則有間斷,又不具分別審思之作用。
於八識之中,獨有第七識有此作用。第八阿賴耶識雖亦有三世無間斷、恆常相續之性質,然無分別思慮之作用。第六識雖能審查思量,然有間斷,故無恆義。前五識則有間斷,又不具分別審思之作用。
故云末那識(即意識)是持業釋也。唯識論四曰:“是識聖教別名末那,恆審思量勝余識故。此名異第六意識,此持業釋,如藏識名,識即意故。彼依主釋,如眼識等,識異意故。”同述記四末曰:“末那是意。”梵Manas。
末那識是意識的根本,其本質是恆審思量,它是執取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見分或其種子為我,使意識生起自我意識,故末那識又稱為“我識”,它要求修行者放棄善惡的分別心。這基本上是一種我執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煩惱的根本。這種我...
恆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極喜初心平等性,無功用行我恆摧,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第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遍行,界地隨他業力生,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興論主諍。浩浩...
恆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極喜初心平等性無功用行我恆摧。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遍行界地隨他業力生。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興論主諍。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薰持種根身器。...
思量能變 又稱第二能變,指第七識,即末那識。稱第七識為思量,乃取其恆審思量之意;第七識相續不間審細分別第八識,故取此名。第六識亦審細思量,然間斷不恆;第八識相續不斷,但無審細思量。前五識二義俱缺,故以恆...
前念與後念之間及臨終之際所現的有分心,即便離前六識分別,按唯識學之理,也不離於一切時“恆審思量”而不停息的染污末那之系縛。從覺音《清淨道論》等著作看,上座部佛學也強調在禪修中不可落入有分心,認為有分心時心識的活動...
」此名執著意根一處及意識一界為常住不壞我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者即是意識心故,處處作主者即是唯識學中所說之恆「審、思量」也,即是意根之體性也;由意根心性恆審思量故,遍計而執,不肯令自己轉滅,是故不得不世世繼續...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彼”,指行陰。“幽清”,幽隱輕清。“常”,恆常。“元”,生滅之根元。恆常擾動、生滅之根元,以第七識“恆審思量”,故云恆常擾動;然此行人卻誤以此為一切生命之根元(源頭)。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
恆審思量勝余識故。別名末那。別種所生。唯有覆性。通三界系。第八為依。唯是非量。但緣第八見分為境。十八心所同時相應。八阿賴耶識。此翻為藏。能藏所藏執藏義故。名為藏識。別種所生。唯無覆性。無覆性中有四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