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 性力派女神顯現性力有兩種形象,一是貞潔、慈愛和吉祥;一是醜惡、猙獰和兇殘。性力派分兩支,一支為左道派,出現較早,儀式秘密,其戒律被稱為五M,即戒酒(madya)、戒肉(masma)、戒吃魚(ma-tsya)、戒吃烘烤之後的穀物(亦作印契 ,mudra)戒與來月經的女人和妓女性交(maithuna)。 ②輪座 。
性力派 同數目的男女在深夜輪座(即按教派規定雜交)。③親證,作特殊的瑜伽實習。④魔法和咒語。此派反對種性歧視和歧視婦女,反對種姓制度和
寡婦殉葬 制度。有名道場是
加爾各答 的時母寺和
雅魯藏布江 上游的伽瑪吉耶寺。
另一支為右道派,13世紀從左道派中分裂出來,其祭祀和儀式公開,遵從吠陀的儀軌,祭祀一般在寺廟舉行,用花卉和米粉等做供品,信徒較多,流行於印度、
孟加拉 和
尼泊爾 等。南印度的
喀拉拉邦 也有部分信徒。
簡介 性力派認為提毗(字面意思為“女神”)是至高大梵天本身,“獨一無二”,具有其他所有神的形式,無論其是女性或男性,都被認為是她的各種各樣的顯聖。
在
該派 的哲學和實踐的細節上,性力派模仿了
濕婆 派。然而“性力派教徒”(梵文:शक्त,Śakta),即性力派的踐行者,大多或全部專注於崇拜沙克提為至高之神的多變的女性一面。濕婆,神的男性一面,僅被認為是超越物質世界的,而其崇拜通常被降低到輔助角色。
性力派的根基深植於
印度史 前時期。從印度
舊石器時代 22,000年前的定居地已知最早的女神形象,到印度河谷文明時她的教派的改良,吠陀時期的部分衰落,之後在古典
梵語 傳統的重新浮現和擴張,已表明在許多方面,“印度傳統的歷史可被視為這位女性的重現。”此女神名本母。
女神迦梨,立於濕婆的胸口 縱觀其歷史,性力派激發了梵語文學和
印度哲學 的傑作,今天還在繼續影響廣為流傳的
印度教 。
性力派在
印度次大陸 及以外,以
坦陀羅 和非坦陀羅的以無數形式廣泛施行。而其最大的、最有影響力的兩個派別是Srikula(字面意義,Sri家族)——在印度南部最為強大,和Kalikula(Kali家族)——在印度北部和東部盛行。受
雅利安人 影響少的地方繼續拜女神。
相關知識 沙克提和濕婆 性力派信徒視女神為至高、終極的神格。她被認為是萬物的起源,同時也是起源的化身和支配控制它的能量。有觀察認為,“全世界信仰的歷史上,沒有其他任何地方經歷過如我們這樣如此完備的面向女性的系統。”
性力派對女神的專注並不意味著其對男性或中性神明的拒絕。然而在沙克提存在中,兩者被認為是不活躍的。如Adi Shankara的第一行的著名的性力派讚美詩美之
波流 (Saundaryalahari)所述(c。 800 CE):“若
濕婆 與沙克提結合,他可以創造(生命)。
若他不與沙克提結合,他連攪動一下都不可能。"此為性力派之基本教義。”正如廣為人知的女神
迦梨 踐踏於看似無生命的濕婆身軀之上的圖畫所強調的那樣。
濕婆和沙克提的半男半女形式Ardhanari。(
象島石窟 ,公元5世紀。印度
孟買 。)寬泛的講,認為沙克提是宇宙本身——她是能量和動力的具體化身,物質宇宙中所有行為和存在的背後推動力。濕婆是她卓越的男性一面,為神聖的土地提供一切存在。“無沙克提即無
濕婆 ,無濕婆即無沙克提。兩者[……]本身就是一體。”
與坦陀羅的聯繫 性力派廣泛流傳的一個誤解是其與
密教 (
坦陀羅 )的緊密聯繫。坦陀羅是一個模稜兩可的令人誤解的概念,指稱一切從南印度正統寺廟崇拜到北印度
黑魔法 和隱秘修行,到西方的儀式化的
性行為 (有時被稱為Neotantra)。
事實上,並非所有形式的性力派本質上是坦陀羅,正如並非所有坦陀羅本質上是性力派一樣。
Sri Amritananda Natha Saraswathi, a Shakta adept and guru, performing the Navavarana Puja, a central ritual in Srividya Tantric Shaktism, at the Sahasrakshi Meru Temple at Devipuram,Andhra Pradesh,India,2005。
術語"坦陀羅"與正宗印度性力派相關時,它通常主要指一類宗教儀式用書,而更廣泛的,是指一種秘傳的專於女神的靈修方法(sadhana),涉及mantra,yantra,nyasa,mudra和傳統的
昆達利尼瑜伽 的特定元素,所有修行都在合格的導師的指導下通過適當的啟發(diksha)和口頭指導以補充各種書面來源。
在社會影響方面,
坦陀羅 “獨立於各種種性與具體的偏見。女人或‘首陀羅’被授予
上師 的角色。所有的女性被視為沙克提顯聖,因此她們是被尊敬和效忠的對象。
侵犯她們的人招致偉大女神憤怒。每個男性備修生必須了解自身之中潛在的‘女性法則’,且僅以此‘成為女性’才能使他被授予膜拜至高存在的資格。”
更具爭議的儀軌,如“五個M”或“panchamakara”,則在某些特定環境下被一些
坦陀羅 的性力派宗派採用。 即酒、肉、魚、穀物和
女人 。
主要神明 性力派信徒可以接觸以多種形態中的任意一種出現的提毗;但是,他們通常被認為不過是一個至高女神的不同方面。 被性力派信徒膜拜的主要的提毗形態是男性的“ishta-deva”或女性的“ishta-devi”。
神祀 的選擇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家族傳統,信仰實踐,上師沿襲,個人共鳴等等。字面上,有數千種女神形態,許多與個別寺廟、地理特徵或者甚至是與某個村莊有關。
女神迦梨 立於
濕婆 的胸口。(1770) Richard B。 Godfrey (1728 - N/A)。身為
迦梨 的提毗,性力派的神學中, 此造型標誌了
沙克 提作為至高神的活動的一方面而濕婆則為其靜止的一方面。兩者如缺乏任一方,則都不完整。
節日 性力派信徒慶祝大多數
印度教 節日,以及龐雜的本地的、特點寺廟或特定
神祀 的儀式。以下為一些較重要的事件:
難近母 節 最重要的性力派節日是難近母節(Navratri,字面意義為“九夜之節”),因其處在印度歷Sharad月份(10/11月),亦作“Sharad Navratri”。
此節日經常與其後第10天——“Dusshera”或“Vijayadashami”一起,慶祝《女神頌》(Devi Mahatmya)中女神
杜爾 嘎(Durga)對抗一系列強大羅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