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閾劑量(acute threshold dose)是2014年公布的藥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急性閾劑量
- 外文名:acute threshold dose
- 所屬學科:藥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急性閾劑量(acute threshold dose)是2014年公布的藥學名詞。
急性閾劑量(acute threshold dose)是2014年公布的藥學名詞。定義化學物一次接觸引起受試對象中的少數個體出現某種最輕微的異常改變所需要的最低劑量。出處《藥學名詞》第二版。1...
閾劑量的分類 閾劑量包括急性閾劑量和慢性閾劑量 1、慢性閾劑量:長時間反覆染毒引起機體某種有害反應的最小劑量,為制訂毒物容許標準時的基本參數。2、急性閾劑量:一次染毒後,引起機體某種有害反應的最小劑量,用以評價毒物急性毒性下限。閾劑量的差異表現 如果某藥物只呈現一種藥理效應,則閾劑量只有一個劑量值;...
1、急性毒作用帶(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 為半數致死量與急性閾劑量的比值,即Zac=LD/limit(ac)。此值越大,說明藥物產生輕微損害到發生急性死亡的劑量範圍就越大,該藥引起死亡的危險性就越小;反之,比值越小,則引起死亡的危險性就越大。2、慢性毒作用帶(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Zch) 為急性閾...
試驗的目的是在急性毒性試驗的基礎上,確定受試物的主要毒作用,並對受試物的最大無作用量和中毒閾劑量作出初步估計,同時了解受試物有無蓄積作用和作用的靶器官。進入機體各器官的環境污染物在靶器官中的蓄積量將首先達到引起損害的劑量或濃度。亞急性毒性試驗可為慢性毒性試驗的實驗設計提供依據。試驗期限 亞急性...
急性毒性是指機體(人或試驗動物)一次或在24h內多次接觸外來化學物質之後引起的中毒效應。此中毒效應可定在不同水平上,包括器官、系統損害,出現臨床症狀,甚至死亡。急性毒性試驗是通過給動物一次或24h內多次染毒,來測定半數致死劑量(LD)、有效劑量(ED)、急性閾劑量,闡明劑量-效應關係與中毒特徵,確定毒作用方式...
慢性毒作用帶(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是指急性閾劑量與慢性閾劑量的比值。慢性毒作用帶;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 Zch 為急性閾濃度(劑量,Limac)與慢性閾濃度(劑量,limch)之比值,即Zch= Limac/limch以此表示外源性化合物的蓄積性及機體代償能力。慢性毒作用帶愈寬,急性毒作用越弱,Zch值愈大,更...
急性毒性作用帶(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是指半數致死量(LD)與急性閾劑量的比值;如果化學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帶越窄,即此值越小,說明該化學物從產生可觀察的損害到導致急性死亡的劑量範圍窄,引起急性致死的危險性就越大;反之,則引起急性致死的危險性越小。如為了使某些化學毒物的急性毒作用帶變寬,即...
亞慢性毒性是指實驗動物連續多日接觸較大劑量的外來化合物所出現的中毒效應。所謂較大劑量,是指小於急性LD50的劑量。試驗目的 亞慢性毒性試驗的目的,主要是探討亞慢性毒性的閾劑量或閾濃度和在亞慢性試驗期間未觀察到毒效應的劑量水平,且為慢性試驗尋找接觸劑量及觀察指標。設計 亞慢性試驗期限 亞慢性毒性試驗的期限...
在制訂環境衛生標準時要用環境毒理學和環境流行病學調查等方法,從多方面選取最敏感的觀察指標,求出對人體的閾劑量,按照“最敏感”的原則,選擇最低的閾濃度或閾下濃度作為提出最高容許濃度的基礎。主要方法有:環境毒理學方法 急性毒性試驗是根據實驗動物死亡、昏倒、麻醉等指標來測定毒物的毒性大小,以半數致死量...
慢性毒效應區 慢性毒效應區(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是2014年公布的藥學名詞。定義 急性閾劑量與慢性閾劑量的比值。出處 《藥學名詞》第二版。
放射性口腔炎 急性放射性口腔炎是指口腔黏膜受到電離輻射超過其該器官閾劑量6個月內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反應。慢性放射性口腔炎 由急性放射性口腔炎遷延而來或受照6個月以後一起黏膜潰瘍、壞死、黏膜下的軟組織和骨顯露。
人的全身急性照射半數致死(60d內)劑量(LD50/60)是表示急性輻射效應的一個重要參數,但至今還沒有公認的肯定數值,估計是在3~5Gy之間。在只是身體局部受到照射的情況下,即使在短時間內接受了較大的劑量,一般也不至於引起死亡,但會出現一些其他的早期效應,例如皮膚紅斑和乾性脫屑的閾劑量約3~5Gy,症狀約在3...
這種毒性作用,一般是用低於急性或亞急性中毒試驗所獲得的中毒閾劑量的環境污染物反覆作用於機體,使吸收污染物的速度超過體內消除污染物的速度並逐漸累積至中毒的閾劑量。可能是由於機體對環境污染物所造成的損害缺乏修復能力或修復速度過慢,結果成為一種不可逆損害。因此,慢性毒作用既是環境污染物本身在體內逐漸蓄積的...
因個體差異、人體機能狀態、射線性質與強度等不同,致病劑量差別較大。考慮到:(1)全身一次外照射1Gy以上才能引起輕度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所需累積劑量應高於上述劑量;(2)應在足夠長的放射性工齡中受到超劑量當量限值的照射。因此,提出一個閾劑量的下限值是可能的,如5~10年內累積劑量當量在1.5SV以上。簡...
放射性核素及其衰變子體在體內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轉運過程和代謝轉化、生物轉化過程、闡明其對人體毒作用的發生、發展和消除的各種條件和機理。核素對機體的毒作用通過一次或短期內接受大劑量照射引起的輻射損傷急性效應核遠期效應,慢性小劑量的輻射危害,估計和確定輻射照射的最大無作用劑量和中毒閾劑量。
根據標準化對象(如某種有害環境因子)的劑量—反應關係的資料,確定該對象對人的健康影響的最大無作用劑量(或稱為未觀察到不良作用的劑量,NOAEL )或閾劑量(亦稱可觀察到不良作用的最小劑量,LOAEL )。然後將此劑量縮小若干倍數(此數值稱安全係數),即得出該標準化對象的衛生標準(容許限量)建議值。這個階段的...
3、最小有作用劑量(minmal effect level)最小有作用劑量 即在一定時間內,一種外來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徑與機體接觸,能使某項觀察指標開始出現異常變化或使機體開始出現損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劑量,也可稱為中毒閾劑量,或中毒閾值。在理論上,最大無作用劑量和最小作用劑量應該相差極微,因為任何微小,甚至無限小...
制定大氣環境標準大氣環境標準包括大氣質量標準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各國頒布的大氣質量標準,是指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確定這些濃度的主要依據是動物急性中毒的閾劑量。制定大氣質量標準一般不考慮低濃度有毒物質的長期作用所發生的影響。大氣質量標準是制定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依據,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
人的全身急性照射半數致死(60d內)劑量(LD 50/60)是表示急性輻射效應的一個重要參數,但至今還沒有公認的肯定數值,估計是在3~5 Gy之間。在只是身體局部受到照射的情況下,即使在短時間內接受了較大的劑量,一般也不至於引起死亡,但會出現一些其他的早期效應,例如皮膚紅斑和乾性脫皮的閾劑量約3~5 Gy,症狀...
對於既有遺傳毒性又具有致癌性的化學物質,一方面,傳統的觀點通常認為它們沒有閾劑量,任何暴露水平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風險;另一方面,通過實驗獲得的未觀察到致癌效應的劑量水平可能僅代表生物學上的檢出限,而不一定是實際的閾值水平。因此,對於遺傳毒性致癌物,JECFA、JMPR、EFSA 等國際機構不對其設定健康指導...
第二節 劑量、劑量—反應(效應)關係 一、劑量 二、量反應與質反應 三、劑量—反應關係 第三節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標 一、致死劑量 二、閾劑量 三、無作用劑量 四、毒作用帶 第四節 安全限值 一、每日允許攝入量 二、容許殘留量 三、容許濃度 四、閾限值 五...
1/100。染毒途徑與方式要考慮受試物和人類接觸的一致性。慢性毒性效應觀測指標應參考亞急性毒性試驗的實驗結氐選擇能反映不同靶器官或對機體健康受損傷不同程度的相應變化作為觀察指標。最後以最靈敏的觀察指標確定慢性效應的最小劑量,得出受試物的慢性毒性閾劑量和無作用劑量。
亞急性毒試驗簡介 又稱短期毒性試驗,指在相當於動物生命的1/10時間內,使動物連續接觸受試物的毒性試驗。其目的是在急性毒性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受試物的主要毒性作用,靶器官和最大無作用量及中毒閾劑量作出初步估計,同時也為慢性毒性試驗設計提供最適參考數據。致癌物體外和短期毒性試驗 這類試驗的方法很多,...
亞急性毒性試驗:研究環境污染物反覆多次作用於機體引起的損害。通過這種試驗,可以初步估計環境污染物的最大無作用劑量和中毒閾劑量,了解有無蓄積作用,確定作用的靶器官,並為設計慢性毒性試驗提供依據。慢性毒性試驗:探查低劑量環境污染物長期作用於機體所引起的損害,確定一種環境污染物對機體的最大無作用劑量和中毒...
致白內障的閾劑量 Merrian等研究了放輻性白內障與劑量的關係,其結論為:X射線或γ射線導致白內障最低輻射劑量,一次照射量為51.6mC/kg;3周至3個月多次照射的累積量為103.2mC/kg;3個月以上多次照射的累積量為141.9mC/kg;若照射總量超過296.7mC/kg,不論照射的次數和經過的時間長短,都會產生白內障。關於...
2.2.1 致死劑量 2.2.2 閾劑量 2.2.3 最大無作用劑量 2.2.4 最小有作用劑量 2.2.5 未觀察到有害作用劑量 2.3 劑量-效應關係和劑量-反應關係 2.3.1 效應和反應 2.3.2 劑量-效應關係、劑量一反應關係 2.3.3 劑量-反應曲線 2.4 影響化學物質毒效應的因素 2.4.1 化學物質的結構與理化...
(1)急性毒性:短期內過量用藥而立即發生的毒性。(2)慢性毒性:長期用藥在體內蓄積而逐漸發生的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變三致反應也屬於慢性毒性範疇。3.後遺效應指停藥後血藥濃度已降至閾濃度以下時殘存的生物效應。4.停藥反應突然停藥後原有疾病的加劇,義稱反跳反應。5.變態反應(過敏反應)是藥物引起的...
因為脊椎接受X射線劑量較大。此外,用X射線治療胸腺肥大,也可使發病率增加。誘發白血病是否有閾劑量等問題還尚待研究,目前數據很少。為安全起見,在ICRP第26號出版物中,以無閾的直接線關第為基礎算危害險度。惡性腫瘤 ①甲狀腺癌 一般認為甲狀腺病變是由於攝取 I等放射性碘和γ射線外照射結果。在日本的核子彈...
急性放射性損傷 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是指身體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時間(數日)內多次大劑量(X射線、γ射線及β射線等)外照射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皮膚潰瘍。潛伏期為數日,按損傷輕重分為4度。一般對表皮細胞的損傷,最初僅表現為細胞增殖減少。若超過閾劑量,局部可出現暫時性炎症反應,表現為毛囊丘疹和暫時脫髮...
屈螺酮是一種強孕激素製劑,具有對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中樞抑制作用。在育齡期婦女中,屈螺酮可起到避孕的作用,單用屈螺酮可抑制排卵。屈螺酮抑制排卵的閾劑量為每日2mg。在使用每日4mg~6mg劑量共10日(每周期40mg~60mg)後,將發生雌激素誘導的子宮內膜完全轉化。雌二醇屈螺酮片是一種連續聯合激素補充...